看我姥姥在鄉村淋醋閱讀答案
《看我姥姥在鄉村淋醋》閱讀材料
那時,我姥姥就要開始淋醋啦。
家里有一方專用的甕缸,是姥爺在鄉村集會上買來的,釀醋專用。
甕缸深褐色,看著外表就不太聰明。一歲時,它高過我的頭頂;七歲時,它低過我的腰。我長甕不長,以不變應萬變。與平常甕缸不同的是,甕底下鉆有一孔小漏洞,正好能插上一截削尖的秫秸段,便于下醋,那是“醋道”。
夜間,便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宛如醋漏。鄉村之夜布滿醋滴落盆之聲,后一個聲音緊跟前一個聲音,不緊不慢,像一個人在鄉村之夜徐徐走路。聲音滴到月光或夜色里,.若鄉村的星子稀疏落下,能濺起多少年后的鄉村記憶的一種,就是北中原午夜“淋醋”之聲。
鄉村第一遍淋下來的醋最酸,屬上品,如魏晉六朝詩文。第二遍次之,中品,似唐宋文章。等到淋第三遍時,下品,早就清淡如水了,胡適以后的現代白話詩一般。這時的“淡”有點像鄉村眾多的親戚,雙方頂多走兩代就不必再勉強走下去了,需要慢慢淡出。不然代代相傳,全國人民都要連成龐大親戚了,三遍醋必須淡。
當時鄉村的親戚,大都要吃我姥姥淋的醋。一種味道,有時也能成為統一的“村味”,是整個鄉村里的標準。
有一天,我打開那一方醋甕,看到上面布滿一種密密麻麻的小蟲子,它們忽然被驚,飛得一屋子都是酸氣,我也驚叫,就用扇子去驅趕,姥姥說,這種蛾子叫醋蛾,好蟲,是護醋的。缸里能有這種蛾子,說明這醋的質量淋得是上好的。
這倒顯得有一點鄉村傳奇與魔幻。
說醋是飲料行不通。飲料是當今孩子們的常飲之物,名目繁多,享受繁多。最暢銷的外國飲料是由一個中國詩人命名的“可口可樂”。外貌相仿但它所含成分卻并不包括醋。
酸堿中和。我的童年曾讓一絲醋浸泡著。
我上小學那時,每到盛夏時節,教室窗外兩叢木槿花盛開,鄉村小學校最流行的避暑方式是捎帶一瓶醋水,挎在腰間。課余偷偷飲一口,說是提神,避暑,有益學習。我帶的舊酒瓶里是自配的醋水,配醋,配糖,比例是:一糖二醋三水,比別人的好喝,因為是我姥姥淋的。
后來有別的同學紛紛效仿。一時人人腰挎一醋葫蘆,若山西傳說里的童子軍,繳槍不繳醋壺。
上課時,化學老師出場,攤書,陡然皺眉:“咋一教室醋分子味?”
貧樸年代,醋是我的童年飲料,甜,有點酸?,F在再也吃不上我姥姥出品的家醋,心里卻更酸。
(節選自馮杰《田園書》,河南文藝出版社,2012年12月,有刪改)
《看我姥姥在鄉村淋醋》閱讀題目
12.具體說說文章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姥姥的淋醋手藝。(3分)
13.賞析加點字的妙處。(6分)
(1)聲音滴到月光或夜色里,若鄉村的星子稀疏落下,能濺起多少年后的鄉村記憶的.一種,就是北中原午夜“淋醋”之聲。(從寫作手法角度賞析)
(2)現在再也吃不上我姥姥出品的家醋,心里卻更酸。(從詞義角度賞析)
14.從文中分別找出與(1)(2)兩句語言風格相似的句子,并分析其語言特色。(4分)
(1)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并不會做菜。但是“腌蛋”這一條我看后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
(2)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汪曾祺《端午的鴨蛋》
《看我姥姥在鄉村淋醋》閱讀答案
12.(3分)從原料方面,用壞的紅薯制醋(1分);從器皿方面,用專用的甕缸(甕底下鉆有一孔小漏洞,正好能插上一截削尖的秫秸稈,便于“下醋”)(1分);從品質追求方面,有上中下品之分,盡量不超過三遍(1分)。
13.(1)(3分)“滴”化無形為有形(以動襯靜)(1分),形象地寫出淋醋時聲音的不緊不慢(1分),體現了鄉村生活的安靜閑適(1分)。
(2)(3分)“酸”,酸楚,這是作者對童年純樸生活的追憶(1分),對傳統技藝和故人消逝的感傷與無奈(1分),同時與家醋的酸相照應(1分)。
14.(4分)
(1)姥姥這是在為壞紅薯找價值道理,有點“挾善入寇”的意味。這是貧窮鄉村的另一種“順其自然”。(鄉村第一遍淋下來的醋最酸,屬上品,如魏晉六朝詩文。第二遍次之,中品,似唐宋文章。等到淋第三遍時,下品,早就清淡如水了,胡適以后的現代白話詩一般。)(1分)文白夾雜,用語典雅。(1分)
(2)甕缸深褐色,看著外表就不太聰明。(一種味道,有時也能成為統一的“村味”,是整個鄉村里的標準。)(1分)擬人手法,生動形象,有淡淡的幽默。(1分)(意對即可)
看了“看我姥姥在鄉村淋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