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抄襲閱讀答案
《最后的抄襲》閱讀材料
一次,白老師布置我們每人寫一篇文章,參加全校的教師節征文比賽,體裁不限,題目自擬。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瞅著天棚,一句一句往外擠那些所謂的“詩”,寫了有十幾行,就再也擠不出一個字了。突然,我的目光在東墻上定住了,靠近天棚處有一張報紙,上面排列著一些分行的文字。我的心一動,跳上炕近前一看,不由得大喜過望,其中有一首詩居然就是寫老師的。我忙找了張紙抄了下來。坐在桌前,遲鈍的大腦細胞仿佛一下子被激活了,我以這首詩為藍本,改頭換面,一篇文采飛揚的作品誕生了。
征文交上后,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著評選結果。兩天后,我到辦公室交作業,見白老師正在看那些征文。見到我,白老師招手叫我過去,她的手上拿著的正是我的那首詩。她微笑著,說:“這是你寫的吧?”我的臉一下子紅了,心跳加速,竟有些手足無措。“寫得真好!”她順口讀出其中的幾句,點著頭,一副陶醉的模樣。“看得出,你有寫作的天賦,堅持下去,說不定將來會成為一名作家呢!”白老師認真地說。
我站在那兒,汗顏不已。天很熱,白老師的身上傳來一股淡淡的清香,偷偷吸一口,沁人心脾。
白老師只教了我們一年,第二年暑假她便調走了。從此,我再也沒有見過她。
彈指一揮間,很多年過去了。前些日子同學聚會,令我沒有想到的是,白老師也被請了回來。當我把簽了名字的作品集恭恭敬敬遞到她的手上時,她目光一亮,隨即欣慰地笑了:“這些年經常在報上讀到你的文章,真的很為你自豪啊!”一頓,她接著說:“上學時,我就發現你寫作不錯,記得有一次征文比賽,你得了全校第一名呢!”
我的臉紅了,猶豫了一下,囁嚅著說:“其實,那次比賽,我的那篇作品是抄襲的。”
周圍的同學露出了驚奇的表情。白老師卻面色平靜,輕輕地笑了,看著我,說:“我早就知道那首詩不是你寫的,但你做了加工,無論營造的意境,還是語言,都要比原作精彩,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您早就知道?”我驚訝地問。
“是的,”白老師粲然一笑,“因為那首詩就是我寫的。”
在整個人生中,那也是我最后一次抄襲。(選自《小小說月刊》,有刪改)
《最后的抄襲》閱讀題目
1.小說開頭部分描寫了“酷熱”的環境,中間部分也提到了“天很熱”,試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小說末尾說:“在整個人生中,那也是我最后一次抄襲。”結合全文,簡要說明這句話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老師早就知道那次征文“我”交上去的詩歌不是“我”寫的,但到同學聚會時才點破,作者這樣布置情節的好處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篇小說在心理描寫方面極為精彩傳神,請結合文本舉例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的抄襲》閱讀答案
1.小說開頭部分對“酷熱”環境的描寫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特征,烘托了人物的心理,為下文白老師的出場作鋪墊。中間部分也提到“天很熱”,更是渲染了氣氛,準確地刻畫出“我”當時面對白老師時的緊張心理。
2.作者在中學那次征文之后,再也沒有抄襲過。白老師在作者心中代表著美好和純潔,她身上那種潔白明朗的光輝照亮了作者的人生,引導著他踏上了一條積極健康的人生之路。
3.①更加形象地刻畫了白老師的形象。這種做法體現了她特別的教育方法,表現出她對學生的尊重、愛護和鼓勵,使白老師的形象更加豐富可感。②這樣安排給小說情節增加了波瀾。在小說末尾才點破,使人們知道“我”的成功原來與白老師的“保密”有密切關系,產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4.心理描寫能夠直接敘寫人物的情感,揭示人物靈魂深處的奧秘,把單靠外部形象難以表現的內心感受揭示出來,使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體化,從而顯得更為完整和真實。本文的心理描寫主要集中在“我”的身上,對“我”在面對白老師時的心理的描寫最為精彩傳神。初見白老師時,“我”“呆呆”的,“心如鹿撞”“甜蜜又憂傷”,這一段細膩的心理描寫準確地表現了少年最初的悸動;白老師拿著詩詢問時,“我”“心跳加速”,“手足無措”,而又“汗顏不已”,這幾個詞語恰當地刻畫出“我”因抄襲而感到不安與愧疚的心理。(意對即可)
看了“最后的抄襲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