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聲音閱讀答案
《莫扎特的聲音》馬慧元 原文閱讀
到處都是莫扎特的音樂。
遠(yuǎn)方的原野上,天空里,風(fēng)中……耳畔是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于是,列車的車窗外,透明的山巒與河流交疊在一起,風(fēng)景的色彩被音樂過濾成琴鍵上的黑與白。汽笛聲里,我想起莫扎特童年在歐洲奔波時彎彎曲曲的車轍,想起顛簸在馬頸上的鈴聲。里帕蒂演奏的莫扎特從電池里潺潺流出來。如果不是親耳聽到,真不相信人間還有這樣的聲音。它出奇的嫵媚、溫存、飄逸,仿佛來自某種超凡的情感,又極為單純,如日光之七彩融于一白,此等境界,我輩似不能深解,只能偶爾懷著詢問甚至祈禱般的心境,讓它翩然掠過耳際。原來,那款錄音是里帕蒂身患絕癥,行將不治的時候,開的最后一場音樂會。死的時候,里帕蒂33歲,比莫扎特還短命。此番廣陵絕唱中有肖邦圓舞曲,聽得出他身負(fù)劇痛如何窮追不舍,硬是不肯放過縈繞在衣香鬢影里的絲絲閑愁!由這完美的琴聲聯(lián)想到他的早逝,再看看唱片封套上的他,好看的眼睛笑得讓人心痛,便覺得那音符里折射出的珠玉之色微含凄艷的光澤——“細(xì)看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他還彈了莫扎特鋼琴奏鳴曲K310。寫這首曲子時,莫扎特正經(jīng)歷喪母之痛。它充盈著“莫扎特式”的悲愴:透明如水,又深不見底,初聽的人,只會為那冰肌玉骨中的甜美所陶醉,聽得多了,外加生活的體驗,才能品出其中的感傷。那帶有附點的第一主題似乎迎風(fēng)飄起來,同時又穩(wěn)穩(wěn)站在節(jié)奏里,根基巋然不動,十六分音符走出的經(jīng)過句璀璨多姿,顯得很興奮。第二樂章中右手頻頻有同音反復(fù)的段落,但絲毫沒有單調(diào)的感覺,而是一種頷首凝視的神色。整部作品的處理那樣細(xì)膩完美,仿佛每個音符都帶著各自的神采忽悠悠飄來,其間的鬼斧神工了無痕跡。天地間靈氣,真莫過于此了!不知莫扎特的使者在死神面前對最后的琴聲怎樣飽含留戀、傾心相許,我們只聽到了安詳、恬靜,衣袖上沾滿了找到故鄉(xiāng)的欣慰。那是天鵝之歌,更是天使之聲。里帕蒂與莫扎特一樣,對這個世界來說是驚鴻一瞥般的存在,只留下牽掛,直到地老天荒。
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是這樣的音樂,里帕蒂、肯普夫等大師的演奏是那樣好聽而“簡單”,我常被引誘得站起來,向鋼琴走去,但一翻開樂譜,手指不由在空中凝固了。我的琴聲能空靈得如仙界的冰雪,又暖和得貼近凡人的血肉嗎?
有人說,莫扎特的音樂像孩子的歌聲,所以小孩彈莫扎特,會比成年鋼琴家更動人。我將信將疑。見過許多孩子,甚至電視上的小明星彈莫扎特,他們都天真可愛,可與莫扎特精神相去甚遠(yuǎn)。莫扎特的單純不是不諳世事的稚氣,如果說像個孩子,那就是一個沒有父母照料、極其孤獨的孩子,自己在愁苦之中靜悄悄地生活、玩耍,吃掉屬于自己的一點面包,乖巧地等待著夢中天國花園里的游戲。旁觀者里,唯成年人才能領(lǐng)會其中的辛酸和寂寞,為之動容。因此我還是寧可聽成熟的鋼琴家彈他,哪怕不是里帕蒂。但我仍希望更多的小孩學(xué)彈莫扎特,把他的聲音深深種進童年,用一生做土壤將它養(yǎng)大。沒聽過莫扎特的人沒有家。沒有莫扎特的生活是一場流放。我真這么想。
《莫扎特的聲音》閱讀習(xí)題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4分)
過濾( )
顛簸( ) 璀璨( ) 一瞥( )
2.閉上眼睛,請你想象“遠(yuǎn)方的原野上,天空里,風(fēng)中……耳畔是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于是,列車的車窗外,透明的山巒與河流交疊在一起,風(fēng)景的色彩被音樂過濾成琴鍵的黑與白。”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4分)
3.“我常被引誘得站起來,向鋼琴走去,但一翻開樂譜,手指不由在空中凝固了。”為什么?(4分)
4.莫扎特的音樂有什么特點?(4分)
5.為什么說“沒聽過莫扎特的人沒有家”,“沒有莫扎特的生活是一場流放”?(4分)
6.請你傾聽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描寫你聽到的美妙的聲音以及它帶給你的感受。(6分)
《莫扎特的聲音》閱讀答案
1.lǜ bǒ cuǐ piē
2.窗外的一切都融入在琴聲里。
3.因為對自己的琴聲能否達到大師的境界表示懷疑。
4.有孩子的甜美清純;還有成人才領(lǐng)會的辛酸和寂寞。
5.莫扎特的聲音讓人能夠體驗到家庭的溫馨與寧靜,讓人感受到生存環(huán)境的優(yōu)美與安詳。
6.略
看了“莫扎特的聲音閱讀答案”的還看了:
1.莫扎特的造訪閱讀題答案
2.人間好時節(jié)閱讀題答案
3.壺口,壺口閱讀題答案
4.天使兒閱讀題答案
5.7年級下冊語文作業(yè)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