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秦腔閱讀答案
《吼秦腔》徐海濱 原文閱讀
忽一日,喬治相求于我,為他危在旦夕的祖父一唱。喬治乃中美混血兒,素喜嘲諷大陸留學生,自視甚高。因我阮囊羞澀,常被他取笑。此時他神色凄然慘然,苦態可掬。我心腸一熱,便斗膽跟了去他家。
便見那老者,雙眸暴出,皺紋如鐵針鑄成,又似西北邊塞深溝大川,須發如雪,透出人生終點的悲哀。族人子弟蠟像般佇立在病榻旁。
喬治父親福眉福眼,對我連道“感激、抱歉”之類的話。我點點頭,張口便唱,將記憶中的中國民歌一曲曲吊出來。全部抖盡,老者紋絲不動,似喘非喘,一腳陰間,一腳陽間。我見此當下心中惶惶,硬著頭皮又甩出催眠曲、語錄歌、知青歌……。唱得滿屋眉毛皺起,喬治喉結直跳,恨不得生吞了我。
喬治父親突問:“會唱秦腔嗎?”
秦腔?心中一急,瞬間膝軟。
喬治道,家父是關中人,四九年去臺灣,后來到美國,苦了幾十年。兒時最喜秦腔,前幾天我寄信到陜西買錄音帶,只怕來不及了……四下目光視我。牙一咬,豁出去了,嘴唇顫幾顫,將那年月不想聽不愛聽又不得不聽硬著頭皮聽的秦腔移植“樣板戲”從肚底翻將出來:“小常寶控訴了土匪罪狀,字字血,聲聲淚,激起我仇恨滿腔。普天下……”一曲吼盡,喉已半啞,卻見老者眼珠一動,一亮,笑紋驟驟,齒間依稀有聲。喬治父親急忙將耳貼在老人嘴旁,頻頻頷首,潸然淚下。
須臾,老者長出一口氣,撒手去了西天。喬治兩道目光盯在我嘴上,百思不解:一曲很難讓他接受的旋律,竟延長了醫生也無法延長的生命。
喬治父親撣撣雙袖,領著喬治,垂手向我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從此聲名大振,到處有人來邀我唱秦腔。卻也怪,過去恨也恨到頂點,厭也厭到極處,更無意去學。此時竟能開口便唱。除了移植“樣板戲”唱段,還能來幾下《火焰駒》、《三滴血》。莫非夢中學來,娘胎帶來?奇也。那黃土高原釀了千年的秦腔,含著大喜大悲、大兇大吉的秦腔,唱得我骨也錚錚,血也滔滔,滿喉滿口黃土味。
從此專唱秦腔,入迷之余,去翻資料,嚇了一跳。才知秦腔淵于古時陜甘民謠,向東發展,演變出晉劇、豫劇、京劇;向南發展,極大地影響了川劇、漢劇、徽劇、紹劇。秦腔可謂是中華民族襁褓時期的搖籃曲。隔著萬里大洋,唯有秦腔能載我心,能抗游子的精神饑渴。更料不及,在G大學外國音樂節上,我上臺一吼,吼出個頭彩。
好容易熬到回國探親,急忙跑到西安訪舊。友人情切,為我開個聯歡會。其間笙歌管弦,婆娑舞姿,妙不可言。最后舉座邀我唱一支在美國最拿手的歌。我不加思索,開口便是秦腔。眾人始是驚異,繼而竊語,終于哄堂大笑,將我最后一句齊茬茬卡在了喉管深處。
有說我風趣,有怨我戲弄人,有譏我擺架子:有斥我啃了幾天洋雞腿竟敢取笑祖宗……。
夜深人靜,胸悶難寐。終于耐不住了,我沖出被子,恨恨地躲在房間里,把卡住的那最后一句秦腔熱呼呼地吼了出來……好多年不流淚了,臉上有兩道奇怪的熱流。(選自《當代戲劇》1988年06期)
《吼秦腔》閱讀習題
1.秦腔有哪些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唱秦腔,為什么一是“膝軟”,一是“骨錚錚”“血滔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聯歡會上吼秦腔,遭到友人們的埋怨、嘲笑,對此“我”胸悶難寐。這是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吼秦腔》閱讀答案
1.腔調粗獷、硬亢,唱法大吼大叫,感情大喜大悲(感情直露、強烈)。
2.“膝軟”的原因,是“秦腔”原是“我”恨極厭極而無意去學的,“我”怕唱不好而幫不了老人;后來逐漸感受到“秦腔”這種鄉土文化是一種民族文化傳統,是自己的根,承載著游子的精神饑渴,因而唱得“骨錚錚”“血滔滔”。
3.友人們對“我”埋怨、嘲笑,是因為“我”吼秦腔,他們認為“我”落伍、不合時宜。友人們的這些看法,反映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遺棄(或:對自己民族的鄙視),他們與“我” 之間的隔閡。正因此,“我”才會胸悶難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