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漿》畢淑敏閱讀答案
《翻漿》畢淑敏 原文閱讀
“你找死嗎?”司機大喊。我這才看清是個青年,穿著黃色舊大衣,拎著一個系著鬃繩的袋子。“我要搭車。”“不搭!哪有地方!”司機憤憤地說。“我蹲大廂板就行。”司機還是說:“不搭!想凍死啊!”說著,準備閃過他往前開。
那個人抱住車燈說:“就在那兒……我母親病了,我到場部好不容易借到點小米……我母親想吃……”“讓他上車吧!”我有些同情地說。
他立即抱著口袋往車廂上爬。
夜風在車窗外凄厲地鳴叫。司機說:“我覺得他好像要干什么。”我借著司機身后小窗的一個小洞,屏氣向里窺探。朦朧的月色中,那個青年如一團骯臟的霧,龜縮在起伏的輪胎里。每一次顛簸,他都像被遺棄的籃球,被橡膠輪胎擊打得嘭嘭作響。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腳麻利地搬動著我的提包。那里裝著我帶給父母的禮物。“哎呀,他偷我東西呢!”
司機很冷靜地說:“別擔心。”只見他狠踩油門,車就像被橫刺了一刀的烈馬,瘋狂地彈射出去。我順著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凍僵了,弓著腰抱著頭,企圖憑借冰冷的橡膠御寒。我的提包雖已被挪了地方,但依舊完整。司機笑著說:“車速這么快,他偷了東西也不敢跳車了。”
路面變得更加難走,車速減慢了。
我緊張地盯著那個小洞,青年也不失時機地站起身,重新搬動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得幾乎大叫。就在這時,司機趁著車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搖晃的頻率,車窗幾乎吻到路旁的沙礫。
再看青年,撲倒在地,像一團被人踐踏的草。虛弱但仍不失張牙舞爪的姿勢,貪婪地守護著我的提包——他的獵物。司機繼續做著“高難”動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條疲倦的狗,無助地躺在了輪胎中央。
道路毫無先兆地平滑起來,翻漿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司機說:“扶好你的腦袋。”就在他狠踩剎車之前,我雙腿緊緊抵地,雙腕死撐面前的鐵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個賊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寧了許多。“看他還有沒有勁偷別人的東西?”司機躊躇滿志地說。
只見那個青年不時地用手抹一下臉,把一種我看不清顏色的液體彈開……他把我的提包緊緊地抱在懷里,往手上哈著氣,擺弄著拉鎖上的提梁。這時,他扎口袋的繩子已經解開,就等著把我提包里的東西搬進去呢……
“師傅,他就要把我的東西拿走了……”我驚恐萬狀地說。師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說:“不會出什么事了,到了。”我們到了一個兵站,也是離那個賊娃子住的不通車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還要走10公里……
那個青年挽著他的口袋,像個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狽地踩著轱轆跌下來,跪坐在地上。他臉上除了原有的土黃之外,還平添了青光,額上還有蜿蜒的血跡。
他的舌頭凍僵了,把“謝”說成“學”:“學學,我知道你們是為我在趕路,學學…”他抹一把下頜,擦掉的不知是眼淚、鼻涕還是血。他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我們。
看著他蹣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聲:“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東西少了沒有。”
司機贊許地沖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對我們,脖子柔軟地耷拉下來。我敏捷地爬上大廂板,不放心地摸索著我的提包,每一環拉鎖都像小獸的牙齒般細密結實。突然觸到鬃毛樣的粗糙,我意識到這正是搭車人袋子上那截失蹤的鬃繩。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廂的木條上,像焊住一般結實。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凍得皺縮起來。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舊繃帶捆在車上的。經過長途跋涉,繃帶磨斷了,搭車人發現了這個隱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繩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與顛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注]①翻漿:春暖解凍時,地面或道路表面發生裂紋并滲出水分和泥漿。
《翻漿》閱讀習題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這篇小說敘述了一個陌生的年輕人為了生病的母親能吃上小米粥,連夜奔波在荒寂寒冷的沙漠戈壁,雖然有幸搭上了一輛運送舊輪胎的貨車,卻遭到了“我”與司機的誤解的故事。
B.“夜風在車窗外凄厲地嗚叫”這句環境描寫暗示青年即將像之前的搭車人一樣干壞事,營造了一種恐怖的氛圍,推動了后文的情節發展。
C.小說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那個要搭車的“青年”,而他的形象卻是通過“我”和司機兩個人物表現出來的。因此全文主要采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
D.從全文看,我對搭車青年的情感經歷了憐憫、痛恨、感動這樣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中完成了情節,完善了人物形象,與讀者形成共鳴。
E.作者細寫“我”與司機對那個青年的猜疑,其作用在于襯托,旨在形成反差,更加凸顯那個青年的美好德行與善良人性。
(2)小說以“翻漿”為題有什么妙處?請結合文本進行分析。(6分)
(3)本文在情節構思方面的主要藝術特色有哪些?請結合文本進行分析。(6分)
(4)這篇小說揭示了什么樣的社會問題?結合文本,聯系現實,你有怎樣的思考?(8分)
《翻漿》閱讀答案
(1)B (“這句環境描寫暗示青年即將像之前的搭車人一樣干壞事”理解不正確)C(“全文主要采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結論不正確)
(2)①“翻漿”本指春天積雪融化,道路出現泥濘、破裂和冒漿等現象,車輛難行。(2分)②暗示情節。翻漿的道路使行車顛簸,后文青年綁包等情節都與翻漿的道路有關。(2分)③突出主題。“翻漿”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內心深處亦如翻漿一般的震動,并為自己的狹隘和冷酷感到愧疚與不安。( 2分)
(3)①前后的鋪墊照應。路面翻漿的交待;“拎著一個系著鬃繩的袋子” 與后文“突然觸到鬃毛樣的粗糙,我意識到這正是搭車人袋子上那截失蹤的鬃繩”的照應,起到解開懸念的作用。
②懸念迭出,情節跌宕。青年的突然出現,引發人們的猜忌,他在車廂里又有一系列動作讓人以為他要偷東西。
③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猜忌中開始情節,在傷害中發展情節,在震撼中解開懸念。
④在高潮中結尾。以“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凍得皺縮起來”一句戛然而止,給人深深的震動與反思。
(4)①一個平凡而困苦的年輕人,揣著一顆孝順而善良的心,在困境中向人求助,卻遭受了別人的猜疑、誤解以至懲罰。(2分)揭示了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誠信缺失、陌生人之間難以相互信任乃至冷漠的社會問題。(2分)
②可從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和如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的角度辯證分析。(結合文本,比如文中的司機和“我”犯了經驗主義錯誤,對事情的判斷有一定的盲目性,社會缺少和諧與誠信……)(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