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文言文課外閱讀答案
注釋:①楚:古國名。②折:調頭。旋:轉彎。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戰,前進時以擊鼓為號。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其始折旋疾徐()乃四顧膽落()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遂以為盡操舟之術。
椎鼓徑進……
3.本文告訴人們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文言文課外閱讀(二)
荀巨伯①遠看友人疾值胡賊②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③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④而還,一郡并獲全。
注:①荀巨伯:東漢桓帝時義士。②胡賊:古代的一些漢人對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稱。③委:丟下。④班軍:即班師,出征而回。
1、在下面語句中加上一個逗號,將其斷開。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
2、翻譯下面語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匈奴“班軍而還”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文言文課外閱讀(三)
龐蔥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為知。”于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后太子罷質,果不得見。
[注釋]①龐蔥:人名,戰國時魏國的大臣。②質:做人質。③邯鄲:地名,趙國的都城。④大梁:地名,魏國的都城。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距離B.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誹謗
C.愿王察之:觀察D.后太子罷質,果不得見:結束
2.翻譯句子。
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龐蔥與魏王的對話中,可以看出龐蔥有哪些思想顧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人從這個故事中概括出成語“三人成虎”。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文言文課外閱讀(四)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蜀之鄙(邊遠的地方)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依仗、憑借)而往?”
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1.本文通過一個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于學習的重要性。
2.“以()告富者”是一個省略句,括號中省略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選出下面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貧者語于富者曰(告訴)(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離)(D)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看來)
4.文中有兩處“子何恃而往”,為什么第一處用的是問號,而第二處用的是感嘆號?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對比鮮明是本文寫法上的一大特點,請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為例,說說文章是如何運用對比手法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哪句話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學習?()
A、天下事有難易乎?B、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C、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D、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7.文中可以看出“之南海”是非常困難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文言文課外閱讀(五)
楚有祠①者,賜其舍②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③,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予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選自《戰國策·齊策》)
注:①祠:祭祀。②舍人:達官貴族家里的門客。③卮(zhī):古代一種盛酒的器皿。
1.請從所學的課文中,找出與文段中加點的“且”、“亡”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句子各一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出與本則寓言的寓意相對的—個成語。()
(A)畫餅充饑(B)畫地為牢(C)畫虎類犬(D)畫龍點睛
初三文言文課外閱讀(六)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1.選出對“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翻譯正確的一項()
A.我也沒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罷了。
B.我也沒有其他手段,只有手熟罷了。
C.我也不說別的,只有手熟練。
D.我更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熟罷了。
2.這段方框中最恰當的標點是哪一種?為什么?選出理解最正確的一項。()
A.句號。因為一句話已經說完了,要稍作停頓。
B.問號。因為這是一疑問句,句中含有疑問詞“安”(怎么)。
C.逗號。因為一句話尚未說完。
D.感嘆號。因為它深刻地表現陳堯咨盛氣凌人,怒不可遏的驕傲態度。
3.賣油翁和陳堯咨的一番對話,從根本上說,是由陳堯咨的什么心理引起來的?選出理解正確的一項()
A自矜B.自卑C.謙虛D.嫉妒
4.陳堯咨的神態是怎樣變化的?根據文段內容,填寫下表(分別用一個字來概括)。
矜_____________
5.“康肅笑而遣之”中的“笑”表現了他怎樣的心理狀態?選出理解正確的一項。()
A.佩服賣油翁的高超技藝,表示虛心向他學習。
B.始終不信服賣油翁“惟手熟”的說法。
C.爭強好勝,不愿當面接受。
D.打心里感謝賣油翁的有益教誨。
6.《賣油翁》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