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坑之事沒商量閱讀答案
《焚坑之事沒商量》原文閱讀
孔夫子當年,是敬鬼神而遠之的,后輩門徒,居然被騙錢的方士牽連,大批丟了性命,多少有點冤枉。春秋戰國之際,儒墨號稱顯學,但最終都沒有顯過法家。法家其實是從儒家脫胎而來的,但這個惡胚胎,長大之后,居然欺師滅祖,把個儒家當敵對勢力來對待。只是,在這個政策里,所謂的焚書坑儒,焚書才是重點,坑儒,不過是一個點綴。
當年焚書,針對的是兩類書,一、史書,除了秦國史之外,全燒。二、詩書百家語。不僅燒,而且今后不許人提及。談及歷史,就是以古非今,要族滅。談起詩書百家語,則棄市(殺掉棄之于市,示眾)。所以,讀書人即使沒有被坑,也沒有被發配,肯定也不能靠自己的知識過活了。春秋以來將近五百年的私學傳統,到了秦朝,就被迫中斷。讀書人唯一的出路,是學點技術,醫藥、卜筮、種樹。再就是學法律,還只能放下架子,跟著官吏學。
坑掉的460個人,只能算秦朝文化禁錮政策的一點無意之中的補充。相對于坑儒而言,燒書的危害顯然要大得多。對于諸子百家和各國史書,傷害尤其明顯。儒家經典,儒生是可以背誦的,即使文字版被燒掉,憑著記憶,也可以寫出來。但春秋以來流傳下來的各種書籍,在沒有印刷術之前,每每有各種各樣的抄本,人們也不大可能把它們都背誦記熟。
燒書,殺人,都是為了毀掉民間講學的傳統,進而毀掉春秋以來的文化。僅僅在法令學習的意義上,恢復過去的王官之學的面目。從此而后,只有官府才有書,書只是法律書,想學,只能跟官吏學法令,進而成為預備官吏。所以,秦人就業,除了農工商之外,還有“學為吏”一途。除此之外,就是做醫卜,靠治病打卦混日子了。
這樣的社會,當然特別的沒勁兒。不僅對先秦之世,是一種大反動,就是對于秦自己之前的社會,也是倒退。因為,連呂不韋的《呂氏春秋》,此時也不能讀了。幸虧秦朝二世而亡,否則,讀書人這樣過日子,豈不是跟蹲監獄差不多了?當然,在暴政的高壓之下,這樣的日子也是能過的,因為,坐牢受刑的擔憂,已經壓過了日子本身的枯燥。
(有刪改)
《焚坑之事沒商量》閱讀習題
16. 作者為什么說“坑儒,不過是一個點綴”?(6分)
________________
17. 作者說法家是個“惡胚胎”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
18. 請結合文章,闡述文末“坐牢受刑的擔憂,已經壓過了日子本身的枯燥”一句的內涵。(6分)
________________
《焚坑之事沒商量》閱讀答案
16. 相對于焚書,坑儒只是一個偶然事件;當時被坑殺的主要是方士,不是儒生;焚書的危害要比坑儒大得多。(每點2分)
17. 他們把儒家信奉的是君臣相對主義演變成絕對君主主義,推動了焚書坑儒這一惡政;他們推動的焚書坑儒毀掉了民間講學的傳統,毀掉了春秋以來的文化;他們是文化禁錮政策的始作俑者。(每點2分)
18. 讀書人對生存的擔憂、對暴政的恐懼已超過對不能自由思想、不能自由言說的枯燥生活的不滿;揭示了文化禁錮的高壓政策對知識分子和文化的摧殘和打擊;表達了作者對這種暴政高壓的強烈譴責。(每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