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文化的“愛”和“孝”》閱讀答案
《東西文化的“愛”和“孝”》
由此可知“孝”便是“愛”的延伸,也便是“愛”的反映。誠然,過去有些后世的儒者們,錯解“孝道”,強調“孝道”的理論,將“天下無不是之父母”, 認為是千古不移的定律。其實,早在周、秦以前的思想,在《易經》的“蠱卦”中,便已隱約指出天下有不是的“父母”。但做父母的,雖然被蠱惑而有不是的事, 但在子女的立場來說,仍然需要以最大的“愛”心而為父母斡旋過錯。
同時做父母的,更要了解中國文化的“孝道”思想,并非只是單面的要求,它是相互的情愛。“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是必然的因果律。孔子所謂“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用現代觀念來說,就是:倘使父母不成其為父母,或父母沒有盡到做父母之“愛”的責任,只是單方面要求子女來盡“孝”,那也 是不合理的。
現在我們不厭其煩地反復討論了傳統觀念中家庭教育思想的概略,既不是否定以“孝道”作中心的家庭教育的價值,也不是接受從“愛”的教育出發的便是真 理。現在我們所講的目的,只是說明我們這一代對于家庭思想,與家庭教育方式,大多數都處在東西文化交流撞激的夾縫里,正在新舊觀念混淆不清的矛盾現象中發 生偏差。尤其是一般新式家庭的父母,外受西方文化生活方式的皮毛影響,對歐、美家庭教育方式一知半解的崇洋心理的作祟,于是將錯就錯地仿照那些外國電影, 而將不中不西的洋盤思想,奉為金科玉律。但在骨子里,又潛伏著傳統文化思想的血液,“望子成龍”與“光耀門楣”的觀念,并未完全拋卻。
于是便造成此時此 地,在家庭教育方面,產生了問題兒童和問題青少年的事件。結果,不是怨天,便是尤人。再不然,便埋怨到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錯誤,自己好像置身事外,一無過 錯似的。其實,要講我們青少年的思想與心理問題,就必須正本清源地從家庭教育的檢討開始,而不能將一切過錯,都由我們后代的子女去負擔。
(選自《南懷瑾選集》,有刪改)
《東西文化的“愛”和“孝”》習題
16.請簡要說明作者認為“愛”與“孝”的關系是什么。(6分)
答:
17.請簡要概括作者認為現代家庭思想和教育方式發生偏差的原因有哪些。(6分)
答:
18.結合本文,談談你認為怎樣才是正確的家庭教育。(6分)
《東西文化的“愛”和“孝”》答案
16.①愛與孝是相互的;②愛是孝的原因;③孝是愛的結果、延伸和反映。(每點2分)
17.①內遭古今未有的巨變,外受西方以“愛”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影響;②中國不具備西方愛的教育的社會背景;③學習西方只學了表面,骨子里卻依然尊奉中國傳統文化思想觀念。(每點2分)
18.①以愛為中心,培養下一代的獨立能力;②父母要盡到父母的責任,做孩子的榜樣;③父母要樹立正確的符合自身實際的教育觀念。(每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