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草繩》閱讀答案
《丟草繩》陳傳榮
記得那天晚上,母親一邊給我系著草繩,一邊還心事重重地說:“你這個病秧子,咋就這般累人!”我知道,母親之所以呵斥我,其實是因為她的心里很矛盾。
一個不眠之夜過后。天色還沒有完全亮,母親就將我腰間的那根草繩解下,然后,趁著朦朦的夜色,匆匆地丟在一條并不很遠的鄉間小路上。丟下草繩后母親便逃似地跑了回來。
到家母親還喘著粗氣。過了好一會,母親才定下神來。她輕輕地安撫著我:“沒事了,媽已為你丟了草繩……”
然而,非常不爭氣的是,雖然母親為我丟了草繩,但我的病卻并沒有因此好轉,反倒燒得越來越厲害。這不由得使母親更加失望和惶恐起來。
一天,在我迷迷糊糊發著燒,無力地躺在床上的時候,鄰居家有位叫“三姨”的來看望我。坐在床沿,三姨用手摸了摸我滾燙的額頭,心疼地說:“這孩子,真是遭罪!”母親也就愈加悲嘆了,母親說:“在往日,坐上幾天也就好了,這趟都拖了這么多天,還沒有見好的樣子,真不曉得是怎么弄的!”然后,母親就開始抹起淚來。
三姨的眼紅紅的,她沒提看病的事,她知道母親沒錢。“你給他丟過草繩嗎?”過了一會,三姨問。母親顯得很不好意思,說:“丟過了,但是沒用,你看這伢子還是這樣病著。”
三姨問母親將繩子丟到了什么地方。母親告訴了她。三姨拍了一下腿說:“你怎么將繩子丟在那呢,那條小路根本就沒有人走的,沒人走,怎么能帶走伢子的病呢?”母親這才恍然大悟起來。三姨沒有再說什么,她與母親都望望躺著的我。
三姨從我家離開的時候已近黃昏,落日的余輝將鄉村照得金黃金黃。母親將三姨送出屋,說了些客套話,然后,返身回到屋里為我敷了濕毛巾,倒了一杯開水,出去了。
母親是打算去菜園掐一些菜回來做飯的,但很偶然的一瞥,母親怔住了。母親發現,剛剛由我家走出去的三姨,正快步朝著母親丟草繩的那條小路上走去……
提著空空的竹籃,呆呆地立在菜園里,母親的臉上淌出了許多的淚花。
后來,母親就常常對我嘮叨起這件“丟草繩”的事情。我也常常想起那個令人難忘的夏天,想起那位并不是我嫡親的三姨。
(選自《文匯報》,有刪節)
《丟草繩》習題及答案
1.怎樣理解“難忘”在文中的含義?
答:
答案 既指“難忘”母親對患病的我的疼愛和嫁病于人的不忍,也指“難忘”三姨為了帶走我的病甘冒生病危險的善心。
2.“三姨從我家離開的時候已近黃昏,落日的余暉將鄉村照得金黃金黃”這一景物描寫,在文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答:
答案 它不僅是寫“實”,寫出了鄉村景色的自然和諧;而且還寫“意”,昭示著下文“三姨”將“朝著母親丟草繩的那條小路上走去”,從而寫出鄉土民風的淳厚樸實。
3.作者刻畫“三姨”這個人物形象,有何用意?
答:
答案 (1)從文章情節的發展來看,通過“三姨”與“母親”的對話,補充交代了“母親”并沒有將草繩丟在鄉親們必走的路口。
(2)從文章的主旨凸顯來看,通過對并非我嫡親的“三姨”這一形象的刻畫,將“母親”身上善良的品質從“個體”(點)推及到“群體”(面),從而升華了文章的主旨。
4.文中說“母親這才恍然大悟起來”,是因為“母親”不知道“那條小路根本就沒人走”嗎?請結合全文作具體探究。
答:
答案 不是。理由有三:(1)母親在得到“丟草繩”這個辦法時就唉聲嘆氣,她不忍心為了自己的孩子病愈而讓鄉親帶去瘧疾。
(2)母親在準備為我“丟草繩”時,心里很矛盾,既心疼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我,又不忍心鄉親們帶去瘧疾
(3)母親在為我“丟草繩”時,并未有意選擇鄉親們必走的路口,而是將它丟在了一條并不很遠的鄉間小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