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逢北國之秋》閱讀答案
《不逢北國之秋》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diǎn)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diǎn)點(diǎn)極微細(xì)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xì)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diǎn)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chǎn);因?yàn)楸逼教幪幦L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
《不逢北國之秋》習(xí)題
1.這三段文字寫到了三種景況: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diǎn)點(diǎn)極微細(xì)極柔軟的觸覺”一句從____________覺、__________覺和______________覺上寫出了故都之秋___________的特點(diǎn)。
3.作者為什么要“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賞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什么說“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ch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逢北國之秋》答案
1.清晨靜觀 落蕊輕掃 秋蟬殘鳴
2.聽 嗅 觸 靜
3.為了感受清淡中略帶一點(diǎn)“野味”的情調(diào),體會故都秋的質(zhì)樸美。(意對即可)
4.因?yàn)楸逼教幪庨L著樹,屋面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意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