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白大王”鄭逸梅》閱讀答案
《“補白大王”鄭逸梅》
20世紀二三十年代,鄭逸梅在上海灘各大報刊以文思敏捷著稱,凡報刊上有空白處立馬補之,小空白則佳制小品,大空白即大塊文章,皆唾手可得,且膾炙人口,且為讀者所喜愛。因此上海文壇盛傳“無白不鄭補”,稱鄭逸梅為“鄭補白”,繼之又譽其為“補白大王”。之所以有如此雅號,是因為他肚子里“貨”多,遇到報刊版面文章不夠時,總有辦法使之如期付梓。鄭逸梅先生的補白內容涉獵較廣,有文人趣事、歷史知識、梨園舊事、曲壇軼聞等。鄭老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些老報人和我開玩笑,說外國有石油大王、鋼鐵大王、汽車大王、鉆石大王,中國則有補白大王鄭逸梅。”港澳報界亦把這種三言兩語的文章體裁稱為“鄭公體”。有人曾好奇地問鄭逸梅“您的那些天花亂墜的補白從何而來?”鄭老也樂于公布自己的秘密:“我的補白資料分兩部分,書本所載的是死資料,我也摭采一些,但主要還是活資料——我平素喜歡拜訪一些德高望重的耆宿,他們淵博廣洽,一肚皮的文史掌故,樽酒談笑之間,充實了我的見聞。”為報刊補白,一補就是七十余年,鄭逸梅也因此被稱為“文壇奇人”。
鄭老生性樂觀,談吐幽默,在文壇曾被人列為“鴛鴦蝴蝶派”, 對此他連說不敢當,不敢當。“__”期間,他家遭紅衛兵“光顧”,抄走數十年積藏的書籍文物足足有七車。鄭老自嘲說,古人有“學富五車,無書不讀”之說,我還多了兩車,我現在是“學富七車,無書不讀”(反意用之,書都抄光,沒書可讀之意)了。
鄭逸梅除了愛梅成癖外,還有好多個“癖”:集藏成癖、搜羅名人書札成癖、剪報成癖、愛好文史成癖……他很欣賞亡友謝剛的一句“名言”:“知道明天要死,今天的書還是要買的。”因之購書成癖。別人說他“坐擁書城”,他說自己是于辭典的圍城之中而“坐擁辭城”。什么難以索解的字句,什么冷僻的典故,他隨時可以翻檢。此種“妙境”,他打了一個比喻:“仿佛追隨著春風杖履的老師,請教是挺便當的。”
鄭逸梅十六歲開始著文見報,一生寫作不下千萬言。他每天寫作兩三千字,發表的補白掌故文章成千上萬,故被稱為“電腦”。然而補白掌故之外的東西,他卻難得記住。赴宴時,人家請了大廚做了上等好菜招待,回去后家里人問他吃了些什么,他抓耳撓腮想了好大一會兒說“有紅燒肉”,其他則一樣也沒記住,他的心思原來都放在與耆宿老友交談上了。平日家里毛巾是什么花樣、什么顏色,一直到用舊了也不清楚。至于電風扇、電冰箱、電視機則根本不會用,也學不會。夏天熱得像蒸籠,由于不會開電風扇,就打赤膊搖芭蕉扇。有一天,一位女記者突然來訪,來不及著裝、只穿著短褲背心的鄭老尷尬中自嘲說:“我們是赤誠相見啦!”
1992年7月11日,“補白大王”鄭逸梅溘然離世,享年九十七歲。
《“補白大王”鄭逸梅》習題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 ) ( )
A.鄭逸梅1912年開始寫作,筆耕八十余年,一生寫作不下千萬言,是我國年齡最大、寫作時間最長的作家。
B. 鄭老生性樂觀,談吐幽默,“__”期間,被抄走數十年積藏的書籍文物足足有七車。對此他自嘲是“學富七車,無書不讀”。
C.鄭逸梅集藏成癖、搜羅名人書札成癖、剪報成癖、愛好文史成癖等,所以他補白的資料主要來源于書本。
D.鄭逸梅畢生以讀書為最大樂趣,所以他很欣賞亡友謝剛的一句“名言”:“知道明天要死,今天的書還是要買的。”
E.鄭逸梅以文思敏捷著稱,報刊有小空白則寫小品,大空白即寫大塊文章,皆唾手可得,因此被稱為“補白大王”。
(2)請結合文章分析鄭逸梅成為“補白大王”的原因。(6分)
(3)從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鄭逸梅畢生以讀書為最大樂趣”? (6分)
(4)“外國有石油大王、鋼鐵大王、汽車大王、鉆石大王,中國則有補白大王鄭逸梅。”結合文章談談你覺得成為“大王”最關鍵的品質是什么?(8分)
《“補白大王”鄭逸梅》答案
(1)答B給3分,答E給2分,答A給1分;答C、D不給分。(A.從原文第1段可知,鄭逸梅“是我國年齡最大、寫作時間最長的作家之一”。C.“他補白的資料主要來源于書本”錯。原文第2段相關表述是“我的補白資料分兩部分,書本所載的是死資料,我摭采一些,但主要還是活資料……”。D.因果關系顛倒。結合原文內容可知,是因為他很欣賞亡友謝剛的這句“名言”,所以才購書成癬。)
(2)①喜歡拜訪一些德高望重的脅宿,他們淵博廣洽,一肚皮的文史掌故,談笑間,充實自身見聞;②癡心廣泛的閱讀,使他見聞充盈,為其寫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③集藏成癖、搜羅名人書札成癖、剪報成癖、愛好文史成癖……④文思敏捷,一生執著于補白,心無旁騖。鄭逸梅除了補白什么都難以記住,正是如此的投入,才達到了“補白大王”的境界。
(3)①有書為證:“__”期間,他家遭紅衛兵“光顧”,抄走數十年積藏的書籍文物足足有七車。②有癖為證:集藏成癖、搜羅名人書札成癖、剪報成癖、愛好文史成癖。③有言為證:他很欣賞亡友謝剛的一句“名言”:“知道明天要死,今天的書還是要買的。”因之購書成癖。他述道:“不論春之朝,秋之夕,酒之后,茶之余,或雨晦風瀟,或日煦景淑,都是讀書的好時光。讀未見的書,如得良友;讀已讀的書,如逢故人。”
(4)我覺得心無旁騖是成為“大王”最關鍵的品質。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如果一生癡迷于一件事情,心無旁騖,一定會有所成就。比如鄭逸梅,無論什么時候想的都是自己的補白,買書,讀書,收集相關資料,和別人聊天收集掌故,經常寫作等等。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情都不留意,被請不知吃了什么,毛巾分不清顏色,電器根本不會用。正是這種癡迷,這種心無旁騖,才使他成為“補白大王”。(言之成理即可。根據文本信息,答執著、心無旁騖、持之以恒、興趣、自身特長等較為合理,能根據文本信息分析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