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袖閱讀答案
《套袖》文章閱讀:
多年前的一個秋天,我因事去天津。行前朋友囑我帶封信給孫犁老師。我臉上競顯出了難色,我怕見大作家,盡管他的優美篇章有些我幾乎可以背誦。我還聽人說過,孫犁的房間高大幽暗,人也很嚴厲,少言寡語,連他養的鳥在籠子里叫得都不順暢。向我介紹孫犁的同志很注意細節的渲染,而細節是最能給人以印象的。我怎幺也忘不掉這點:連孫犁的鳥都怕孫犁。
我帶了信,終于走進了孫犁老師的“高墻大院”。這是一座早已失卻了規矩和章法的大院,如今各種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著,稍顯平整的一塊地,一戶人家還種了一小片黃豆。
那天黃豆剛剛收過,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會神地撿豆子。我先看到老人的側面,就猜出了那是誰。
看見我,他站起來,把手里的黃豆亮給我們,微笑著說:“別人收了豆子,剩下幾粒不要了。我撿起來,可以給花施肥,丟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溫厚,語調洪亮,夾雜著淡淡的鄉音。說話時目光很少朝你直視,你卻時時感覺到他的關注。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褲,當他騰出手來和我握手時,我發現他戴著一副青色棉布套袖.,他引我們進屋,高聲詢問我寫作、工作情況。很快就如釋重負。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會不茍言笑的。戴著套袖的作家給了我一種親近感。
再次見到孫犁老師,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還刮著風。他剛裁出一沓沓粉連紙,和保姆準備糊窗縫。見我進屋,孫犁老師迎過來說:“鐵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見老?我這兩年老得特別快。”
“您是見老。”我說。
接著我便發現,孫犁老師兩只襖袖上,仍舊套著一副干凈的青色套袖。套袖的顏色是凝重的,但人卻洋溢著一種干練的活力,一種不愿停下手、時刻準備工作的情緒。
我又見孫犁老師,是和六七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沒撿豆子,也沒糊窗縫,正坐在寫字臺前。桌面攤開著紙和筆,大約是在寫作。看見我們,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還是先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見了那副套袖。
那天他很高興,隨便地和大家聊著天,卻并沒有摘去套袖的意思。這次我才意識到,戴套袖并不是老人的臨時“武裝”。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贈我的幾函宣紙精印的華箋寄給孫犁先生時,收到他這樣的回信,他說:“同時收到你的來信和惠贈的華箋,我十分喜歡。”但又說:“我一向珍惜紙張,平日寫稿寫信,用紙亦極不講究。每遇好紙,筆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紙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見過習慣戴套袖的孫犁先生,或許我會猜測這是一個名作家的“矯情”,但是我見過的戴著套袖的孫犁,見過了他寫給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紙不是《天津日報》那種微黃且脆硬的稿紙就是郵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則永遠是印有紅色“天津日報”字樣的那種。
一副棉花套袖,到底聯系著什么,我說不清。我沒問過孫犁老師為什么總戴著套袖。也許,他也會說是為了愛護衣服,但我深信,孫犁老師珍愛的不僅僅是衣服。不然,為什幺一位山里老人的靛藍衣褲,就能引他寫出《山地回憶》那樣的名篇?盡管《山地回憶》里的一切和套袖并無聯系,但它聯系著織布、買布。作家沒有忘記,戰爭年代山里一個單純、善良的女孩子為他縫過一雙結實的布襪子。而作家更珍愛的,是那女孩子為他縫制襪子所付出的勞動和在這勞動中傾注的難以估價的感情,展現的中華民族樂觀向上、堅忍不拔的天性。是這種感情和天性,滋養著作家的心靈。
正月已近。“正月里來是新春”,春天是開拓、創造的季節。春天永遠屬于勤勞、質樸、潛心創造著的人。春天離珍惜它的人最近。
注:①孫犁,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極負盛名的小說、散文大家。他崇高的文品、人品,
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套袖》閱讀題:
小題1:作者為什么在開篇寫養在籠中的鳥都怕孫犁?(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本文多次描述孫犁先生戴著套袖的細節,表現了孫犁先生怎樣的品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有人認為這篇文章的結尾段與全文內容聯系不大,可以刪去。你認為可以刪掉嗎?請表明觀點并闡述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4:下列對作品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4分) A.“套袖”是行文的線索,作者三見孫犁老師,次次都寫到了套袖,并通過套袖反映出孫犁老師的不茍言笑與寬容。
B.本文借物抒情,通過敘寫“我”對套袖逐步深入的認識過程,頌揚了孫犁老師的簡樸美德和潛心創造的精神。
C.孫犁老師是大作家,“我”怕見大作家,套袖消除了“我”對孫犁老師的怕。戴著套袖的孫犁給了“我”親近感。
D.作者說孫犁老師的住處是高墻大院,并特意用了引號,強調了孫犁老師的院落高大,與他的大作家身份相匹配。
E.全文反復強調套袖,以小見大,以普通平凡的細節,表現了大師品質的高尚,使孫犁先生戴套袖的形象深入讀者的心。
《套袖》閱讀題答案:
小題1:欲揚先抑(1分),渲染出孫犁老師很嚴厲,“我”怕見孫犁(2分);為后文寫“我”對孫犁老師印象的轉變及孫犁的平易近人(1分)作鋪墊(1分)。
小題2:平易近人(有親切感)(1分),勤勞質樸(熱愛工作)(1分),珍重勞動(珍惜勞動成果)(1分)。
小題3:觀點一:可以刪掉。理由:內容上,與前文聯系不夠緊密,銜接生硬,略顯突兀;結構上,前文已經相對完整,結尾實屬贅余。
觀點二:不可以刪掉。理由:文章一贊美春天收束全文,更加生動形象,抒發了作者對孫犁老師勤于耕作的深深敬意,又深化了主旨,升華了情感,余味無窮。
小題4: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