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辨析閱讀答案
《“中庸”辨析》文章閱讀:
①以前曾經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見解,認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對于這個問題,應略作辨析。
?、?ldquo;中庸”觀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對于中庸的含義無所解釋。但是說“中庸之為德”,而不是說“中庸之為道”,足證中庸是指一種修養境界,而不僅是指一種抽象原則??鬃佑终f:“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子路》)中行是較高的品德,應與中庸同義。孟子說:“孔子不得中道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孟子·盡心下》)不說中行而說中道,中行、中道,當是同一意義??傊?,中庸、中行、中道,應具有同一含義,指高于狂狷的修養境界。
?、邸吨杏埂菲性疲?ldquo;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所謂執兩用中應即對于中庸的解釋?!墩f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隨時運用中的原則,處事恰如其分??鬃訃L說:“過猶不及。”(《論語·先進》)后儒解釋中庸為“無過無不及”,是正確的。
④“中庸”觀念包含一種認識,即許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就和沒有達到這個限度一樣。這就是“過猶不及”。有些事情,確實如此。如飲食衣著以及睡眠之類,確實是“過猶不及”。但是,許多事情的限度是隨時代的演進而改變的。例如所謂 “君臣之義”,過去認為是必須遵守、不可逾越的。但是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打倒了君權,使人類歷史大大前進了一步。又如中國封建時代排斥所謂奇技淫巧,阻礙了自然科學的進展;近代西方實證科學長足進步,技術遠遠超過了前代,促進了文化的高度發展。在歷史上,在一定的范圍內,超越傳統的限度,往往可以實現巨大的飛躍。如果固守“過猶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進了。因此,“中庸”觀念,雖然在過去曾經廣泛流傳,但是實際上不能起推動文化發展的作用。所以,我認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萁鞣絿叶夹麚P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法國人民鼓吹法蘭西精神,德國人民提倡日耳曼精神等等。中華民族必有作為民族文化的指導原則的中華精神。古往今來,這個精神得到發揚,文化就進步;這個精神得不到發揚,文化就落后。正確認識這個民族精神之所在,是非常必要的。
《“中庸”辨析》閱讀題:
小題1:本文認為中庸是指一種修養境界,以下不屬于其依據的一項是 ( ) A.孔子提出“中庸之為德”,而沒有說“中庸之為道”,足證中庸是指一種修養境界。
B.孔子在《論語·雍也》中對于中庸的含義無所解釋,可以推測中庸是指一種修養境界。
C.孔子在《子路》中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中行應與中庸同義,是較高的品德。
D.孟子說:“孔子不得中道而與之,必也狂狷乎!”中道與中行和中庸含義相同,指高于狂狷的修養境界。
小題2:下面對“中庸”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中庸》說:“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所謂執兩用中就是對于中庸的解釋。
B.《說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隨時運用中的原則,處事恰如其分。
C.中庸就是孔子在《論語·先進》中所說的“過猶不及”。
D.后儒提出“無過無不及”,這是對中庸的正確解釋。
小題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中庸就是在兩個極端之間尋求適中的方法,既不要“過”也不要“不及”,這是孔子對中庸的的解釋。
B.所有事情都有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就和沒有達到一樣,這就是“過猶不及”。
C.在歷史上,只有超越傳統的限度,才可以實現巨大的飛躍。固守中道,就不可能前進。
D.作者認為,“中庸”觀念雖然在過去曾經廣泛流傳,但是實際上不能起推動文化發展的作用。
《“中庸”辨析》閱讀題答案:
小題1:B
小題2:C
小題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