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河閱讀題答案
《界河》文章閱讀:
命令很明確:禁止下河洗澡!同時規定沿岸200米內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約三周之前,他們來到河岸這邊駐扎下來,對岸就是敵軍——通常被稱之為“那邊的人”。
河兩岸的縱深處盡是茂密的叢林,林子里駐扎著敵對雙方的部隊。
從獲得的情報中得知,那邊有兩個營,但他們沒有發動攻勢。誰知道眼下他們正打著什么鬼算盤。與此同時,雙方的前哨分隊都隱蔽在兩岸的密林里,準備隨時探明可能發動的進攻。
他們剛到這里時,還是春寒料峭??蓭滋烨巴蝗环徘纾F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個偷偷下界河的是一位中士。一天早晨,他下河潛入水中。不一會兒,他爬回到自己一方的岸時,肋骨處中了兩顆子彈,后來只活了幾個小時。
第二天,兩個下等兵下了河。沒人再能見到他們,只聽見一陣機關槍的噠噠聲,過后,便是一片沉寂。
事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條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誘惑力。聽到潺潺的水聲,渴望便從他們心底油然而生。兩年半的野戰生活已使他們變得蓬頭垢面,邋里邋遢。在這兩年半的時間里,他們享受不到一絲的快樂。現在他們邂逅了這條河,可司令部的命令卻是……
“這該死的命令!”那天晚上,他忿忿地詛咒道。
夜里,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遠處,滔滔河水聲縈繞在他的耳際,令他不得一絲安寧。
對,明天他要去,他一定要去,讓那道禁令見鬼去吧!
其他的士兵們都睡得很香,最后,他也漸漸進入了夢鄉。他做了一個夢,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條河。那條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著他。他站在岸邊,脫光了衣服,正欲躍入水中。就在此刻,一只無形的手卻緊緊攫住了他的后脖子!
這是一場噩夢。他醒了過來,精疲力竭,天還有亮……
終于來到河邊。他停下腳步,注視著它。瞧這河,它的確存在著!一連幾個小時他都在擔心這只是一種想象,抑或只是大兵們的一種幻覺,一種普遍的錯覺。
天氣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槍放在樹干旁,縱身跳入水中。一俟他的身體進入水中,承受了兩年半的折磨,迄今還留有兩道彈痕的肉體,頓時化作了另一個人。無形中,仿佛有一只拿著海綿的手撫過他的全身,為他抹去這兩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跡。
他時而仰泳,時而側泳。任憑自己順流漂浮,還不時長時間地潛入水中……當兵的他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孩子——他畢竟只有23歲。左右兩岸,鳥群在自由飛翔,有時它們盤旋在他的頭頂,和他親昵地打招呼。
不一會兒,順流漂下的一根樹干出現在他的前方。他一個長潛試圖抓住樹干。他真的抓住了!他在樹干邊浮出水面,真是太妙了!
可剎那間,他發現約在30公尺開外的前方有一個腦袋。他停下來,想看得清楚些。對方也看到了他,也停了下來。他們默默注視著對方。
他立刻回過神來,恢復到原來的自己——一個經歷過兩年半炮火洗禮、榮獲過十字勛章的士兵。
他無法判定他面對的那個人是自己的戰友,還是那邊的敵人。幾分鐘的時間,兩人在水中一動不動。一個噴嚏打破了平靜的僵局。 這是他打的噴嚏,像往常一樣,很響。緊接著,對方開始向對岸快速游去,他也分秒必爭,使盡全力游向自已的岸邊。他先上了岸,奔到那樹下,一把抓起槍。還好,那邊的人剛剛爬出水面,朝自己擱槍的地方跑去。
他舉起槍,開始瞄準。對他來說,要打中對方的腦袋實在是再簡單不過的了,他赤裸著身子,在約20米的地方奔跑,是很容易擊中的活靶子。
不,他沒有扣動扳機。那人就在對岸,赤條條的,就像剛從娘胎里出來時一樣。而自己端槍站在岸的這邊,也赤裸著身子。
他無論如何開不了槍。兩個人都赤裸羞,沒名沒姓,沒有國籍,沒有穿卡其布軍裝的自己。
他實在無法扣動扳機,他覺得此刻這條河沒能把他們隔開;相反,卻把他們聯接在一起了……
對岸槍聲響起時,他只是瞥見鳥群被驚起。他倒了下,先是頹然跪下,隨后整個身子直挺挺地撲倒在地上。
(節選自《外國微型小說300篇》)
《界河》閱讀題:
11.請用簡明的語言梳理這篇小說的情書脈絡。(4分)
12.小說寫到一位中士和兩個下等兵,有什么作用?(6分)
13.文中畫線部分主要描寫了主人公的夢境,請對畫線部分加以賞析。(6分)
14.“他”占得先機反而被對方射殺了,小說結尾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請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談談你的看法。(8分)
《界河》閱讀題答案:
11.(4分)“他”(主人公)違反禁令下河洗澡,在河里遇上敵人后奮力游回岸上,先上岸舉槍但不忍心開槍,反而被對方擊中。
12.(6分)中士和下等兵先后因下河洗澡被敵人射殺,是司令部下達禁令的直接原因;渲染出雙方對峙的緊張氣氛,也烘托出界河對士兵的強大誘惑力,為下文寫主人公違反禁令下河洗澡作鋪墊;插敘的運用,使小說敘述方式富于變化。
13.(6分)主人公在睡夢中準備躍入水中,表現出士兵對河的渴望,反映戰爭生活讓士兵們身心痛苦。“一只無形的手卻緊緊攫住了他的后脖子”,運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寫出了那條禁令對士兵產生的強大約束力。夢境的描寫,揭示出主人公內心激烈的矛盾斗爭,豐富了作品內涵,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
14.(8分)
示例一:豐富人物形象。先上河岸占得先機的“他”本可以很容易地殺死敵人,可他無論如何也開不了槍,表現出人物內心深處善良、尊重他人生命的可貴品質。
示例二:使情節陡生波瀾,耐人尋味。“他”本可以先發制人,結果卻被后上岸的敵人射殺了,這個結局使故事陡生波瀾,強烈地震撼了讀者的心靈,也給讀者留下了思考回味的余地。
示例三:使主題更加豐富深刻。這一結尾在彰顯人性中善良、尊重他人生命的美好品質外,更以冷峻的筆法揭示了戰爭摧殘人性、毀滅生命的殘酷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