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態(tài)度決定成敗,只有一個好的態(tài)度去對待去學習才能更好完成各種任務(wù)。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一、二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供你參考。
一、二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內(nèi)容:
一、 認真聽取別人講話的習慣
做到:聽別人講話時眼睛要注視對方,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能掌握別人發(fā)言的重點。
學到:對別人的發(fā)言做內(nèi)心評價。
二、 學習衛(wèi)生的習慣
做到:讀寫姿勢要端正,大腿呈水平狀態(tài),兩足著地。
學到:連續(xù)看書一段時間后要休息一會,做到兩要兩不要。
三、 科學安排時間的習慣
做到:該學學,該玩玩,抓緊時間做作業(yè)。
學到:學習時不用別人督促,能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
四、 預(yù)習的習慣
做到:預(yù)習五步法(熟讀課文,寫下評價;標上小節(jié)號;根據(jù)字寶寶劃下詞語;讀字寶寶及劃下的詞語;書空“描一描”)
學到:帶著問題來學習
五、 認真聽課的習慣
做到:全神貫注,積極參與思考;大膽發(fā)表個人意見。
學到:積極思考,求異思維。
六、 多思、善問、大膽質(zhì)疑的習慣
做到:多思、勤思,對不懂,不明白的問題能主動問老師。
學到:有疑問能大膽質(zhì)疑。
七、 敢于發(fā)表不同見解的習慣
做到:有想法能清楚地表達。
學到:堅持自己的見解,敢于大膽表現(xiàn)。
八、 課后復(fù)習的習慣
做到:做作業(yè)前先回顧所學的知識,整理復(fù)習后在做作業(yè)。
學到:新舊知識聯(lián)系,溫故知新。
九、 及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做到:按時完成書面、口頭的作業(yè),字跡端正,態(tài)度認真。
學到:完成作業(yè)后自己檢查
十、 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
做到:小心使用,不亂扔,不故意損壞
學到:隨用隨放,物品歸類放置。
培養(yǎng)寫作業(yè)習慣從練字入手
要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好的寫作業(yè)習慣,專家建議家長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一定要提前準備,從簡單的入手。孩子不喜歡寫作業(yè),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覺得寫字累,而事實上也是如此。要想培養(yǎng)孩子好的做作業(yè)習慣,就要先從可以輕松寫字這點入手。
一般來講,上到大班就可以讓孩子寫字了,從最簡單的開始,第一個星期,一個字寫3遍,寫完父母都要表揚一下。第二個星期往上遞加,一個字寫5遍,同樣地,寫完父母也要表揚以保持其積極性。所有的任務(wù)量以孩子能輕松完成為標準。以此類推,慢慢地,孩子就不會覺得寫字會很累。
第二,孩子剛開始寫作業(yè)、也就是一年級時,最好父母要陪伴一段時間。因為孩子學習的持久性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總是有限的,爸爸媽媽在旁邊無疑是一種支持。陪伴的另一作用是監(jiān)督孩子,讓他不要一會去喝水、一會又去尿尿,一定要坐好。同時,家里也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不要大聲吵嚷或聽廣播、看電視,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要定時寫作業(yè)。家長要定一個寫作業(yè)的時間,到了時間孩子就要寫作業(yè),沒寫完,不能去做別的事情。放學回家,孩子可先做完作業(yè),再吃飯,作業(yè)完成了,晚上時間由他自由支配。定時的好處是,孩子回家后不需要考慮是先玩還是先做作業(yè),不需要思前想后,回家就做,效率高。
第四,如果孩子態(tài)度不端正,賴皮亂做,這時不要硬逼他,而是要冷靜嚴肅地拿走作業(yè)本,讓他準備好再做。
培養(yǎng)孩子及時改錯的習慣
讓孩子準備一支紅色的筆,隨時改正自已練習本、試卷上面的錯誤,以鮮艷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個本子,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別字舉例”“錯題匯編”等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
培養(yǎng)認真書寫的習慣
不要認為書寫只是形式,對學習沒有多大影響,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tài)度、學習質(zhì)量,甚至個人素質(zhì)的評價。書寫能力是學力的指標,一個能夠認真對待書寫的孩子,往往也能認真對待學習及其他許多事情,還能促使其養(yǎng)成凡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zhì),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得訓練寫字,家長可以準備一個日記本,當孩子放學以后向家長敘述:“媽媽或者爸爸,今天在學校┅┅”時,既使只是很簡單的幾句話,也要鼓勵他寫下來,慢慢地可以問他:為什么會這樣?你怎么想?老師怎么說?等等,讓孩子漸漸地將文章擴大,加長,一年級的孩子喜歡使用學過的文字書寫,看過之后,家長一定要夸夸孩子,鼓勵孩子,并慎重地保存起來,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認真書寫,認真做事,認真做人的習慣。
工具書和資料的使用
工具書和資料是不會說話的老師,在學習中,會使用工具書和資料好處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詞典之外,各門學科都有專門的工具書。家長要指導孩子多利用工具書。身教勝于言教,我們家長自己應(yīng)給孩子做榜樣,遇到生字、生詞,請教不會說話的老師。還可以跟孩子進行查字典、詞典比賽。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帶孩子一起去選購幾本工具書(包括資料性的)放在書架上,經(jīng)常查閱。比如,在語文的學習上不光要用到字典詞典這樣不可離手的工具書,我們家長還可以根據(jù)每個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買一些孩子課外讀的書,不光可以和課堂內(nèi)的學習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還可以豐富孩子的視野,拓寬孩子的知識面。我們常說知識加知識還等于知識,知識加能力才等于智慧。學科工具書的選擇,應(yīng)聽聽任課教師的意見。這方面習慣養(yǎng)成了,終生受益。
學會整理學習用品
通過一些小事來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很重要。
要讓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學會整理學習用品,要一步一步來,家長要有耐心。剛?cè)雽W的孩子,由于識字不多,入學2~3周內(nèi),家長可對照課表幫他理好書包,提醒他第二天需要帶的物品。3周以后,家長可站一旁引導孩子自己對照課表整理書包,例如:教孩子將第二天要用的各學科的書放好,每天要用的語文、數(shù)學練習冊,及作業(yè)本(記事本),分檔歸類放好。水壺、跳繩、手紙等可放在書包側(cè)袋中,以免弄臟其他書本。
一個多月后家長完全要放手
有關(guān)老師認為,一個半月后,家長可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整理學習用品,并要定期抽查。有些家長將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估計得太低,對孩子不放心,一見孩子理不好書包,或理書包動作太慢,就索性代勞。久而久之,常由家長包辦一切的孩子,就顯得毫無主見,時時處處都要依賴家長。如果生活沒有了獨立性,學習也要受到影響。
文具切忌玩具化
進入小學,必要的學習用具不可缺,建議家長給孩子準備實用的學習用具。現(xiàn)在商店里賣的文具盒花樣很多,顏色鮮艷,但文具盒最好是簡單實用大方的,不要讓過于繁瑣的文具吸引孩子上課的注意力。
文具不能太多,鉛筆、尺子、橡皮、削筆刀是文具盒里必備的。4-5支鉛筆,在不削的情況下就夠用一天了,提倡用簡單實用的橡皮和削筆刀。一年級的新生,文具比較容易丟失,而且很多小孩的鉛筆款式和顏色都一樣,分不清,所以建議家長買上標簽紙,寫上孩子的姓名,纏在鉛筆頂端,貼在文具的上面。
買書包時還要掂一掂書包的重量,過重不利于孩子身體發(fā)育,所以要挑選既輕又結(jié)實的書包。
關(guān)于本子,有的孩子很浪費,舊的本子還沒有用完,就扔掉用新的,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節(jié)約用紙。可以把孩子沒有用完的本子裝訂起來,用來當練習本。
要格外注意
因為年齡小,有的一年級孩子對自己的物品不懂得珍惜,也不會保管,極易弄丟學習用品。針對這一點,家長可幫孩子在每件學習用品上都寫好名字,對于一些無法直接書寫名字的文具用品,可把名字寫在小張紙上,再用膠紙貼好。家長要讓孩子從思想上自覺地愛惜學習用品,自發(fā)管好學習用品。
另外,為避免孩子上課時思想開小差,家長不要讓孩子把玩具和易分散注意力的學習用品帶到學校,那樣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培養(yǎng)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的習慣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要求孩子專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有的小孩總是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功課,這樣學習不夠?qū)P模⒁廪k容易轉(zhuǎn)移。可以采用讓孩子用眼睛聽的習慣培養(yǎng)他們集中精力。如:在安靜之外,將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不管什么話題都沒關(guān)系,每天進行一次,只要視線相連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聽,只要每天持續(xù)不斷,就能培養(yǎng)出很會聽“話”的孩子。經(jīng)過訓練,孩子回家扣很快集中精力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
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為家長首先趣表率作用,自己沒有讀書的習慣,強求孩子讀書很難以理服人。從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閱讀習慣跟隨并影響人的一生。閱讀不僅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課外讀物。如童話、寓言、科普書籍等。孩子喜歡讀書,養(yǎng)成讀書習慣,可以培養(yǎng)聽力,理解力,成為“聽話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國也可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如果孩子不喜歡看書怎么辦?專家認為這需要家長們的耐心。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小學一年級還是幼兒園的延長教育,所以家長說給他聽、念給他聽是很有必要的,最好念孩子自己想看的故事書給他聽,不要強迫孩子接受大人的選擇,不喜歡讀書的孩子,多半討厭看到許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長可選擇適合幼兒的圖畫書,字體要大一點的,可以先把故事中的部分情節(jié)念給孩子聽,然后讓孩子自己去讀,并鼓勵孩子把讀后的感受說出來。無論孩子最后說的如何,都對他表揚和肯定長此以往,閱讀終將變成孩子的日常習慣。
培養(yǎng)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家長幫助時,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yīng)用熱情的語言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時,不能包辦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fā),使他能在你機智而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讓孩子嘗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zhàn)。
在我們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本上就有一篇這樣的教材,居里夫人就是這樣鼓勵自己的女兒伊琳娜。科學家朗志萬給孩子們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有的同學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有的同學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而小伊琳娜覺得他們說得都不對,就回家問媽媽,也就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沒有直接告訴孩子結(jié)果,而是說了這么一句話:孩子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有位教育家說過:“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意思就是說父母對孩子不要包辦的太多,要放開一只手,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也就是說,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全部包辦代替,也不能完全放開,放任自流。在許多問題上,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自己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增長他們的信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長久堅持下去,既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又能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習慣。
孩子回家八部曲:
放好書包換鞋衣
講究衛(wèi)生把手洗
一定喝水吃東西
趕緊坐定先復(fù)習
再做作業(yè)心有底
檢查對錯需仔細
每天學啥先預(yù)習
收拾準備好歡喜。
戒拖延和磨蹭
表現(xiàn):規(guī)定時間不專注,學習的時候摸摸這,遲遲不到學習狀態(tài),學習時有許多毫無意義的停頓,貌似學習,不在學習
名磨——名流——名補——名250
家長檢討:
A自家遺傳“慢性子”
B提前入學能力不足或發(fā)育遲緩(學習能力不成熟)
C小學一年級時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D孩子睡眠不夠(大腦興奮程度不夠)
E家庭環(huán)境過于復(fù)雜(干擾因素太多)
F總不斷的催促和提醒(不如規(guī)定時間) 家庭分數(shù)管理制度
G過細過問與監(jiān)測(破壞情緒,形成依賴)
*接無關(guān)話頭(分心)
*隨問隨答(依賴、磨蹭)
*添加額外(消極怠工)
提醒家長要注意孩子們的飲食和睡眠:良好學習習慣需要生活習慣做基礎(chǔ)
不挑食
吃飯時不要看電視
保證10小時的睡眠時間
規(guī)律生活很重要遵守常規(guī)要知道積極參與熱情高獨立完成少煩惱文明禮貌重在教清潔衛(wèi)生自己搞與人合作信譽好收拾整齊能做到
“習慣仿佛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這個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它把習慣比喻為一根繩索,每次行為的重復(fù),就相當于又為它纏上了一股繩索。很顯然,每天纏,不斷纏,纜繩會越來越粗,終于有一天,會粗到牢不可破。美國科學家的研究,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21天。關(guān)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我想這只是一個平均數(shù),養(yǎng)成的習慣不一樣,每個人的認真程度不一樣、刻苦程度不一樣,所用時間肯定不一樣。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老師們要反復(fù)抓、抓反復(fù),對不斷出現(xiàn)的壞習慣,不要氣餒,而要耐心訓導,直至徹底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