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數學學習方法
旨在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高等數學學習方法,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高等數學學習方法一
對于許多文科學生來說,數學也許是一個令人有些畏懼的名詞,有些同學也許就是因為數學學不好或者不太喜歡數學,而選擇了學文科的。但是,對于任何一個文科生來說,數學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人把數學比做是文科生的生命線,有人說數學和英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名文科生的層次,這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學好數學.
在我看來,數學其實是一門非常奇妙而有趣的學問。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敢于發現的眼睛,你就能夠找到數學的魅力所在,就會對它產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你既對數學感興趣,又下定決心努力學好數學,那又怎么會學不好呢?
課本對于數學來說,是很重要的。我們做的試題,有很多都是課本例題或其“變種”只要花上一點點時間把課本好好看看,要拿下這些題便易如反掌;反之,要是對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都含混不清,不但基礎題會失分,難題更不可能做得好。數學的邏輯性、分析性極強,可以說是一種純理性的科學,要求思維清晰明了,因而基礎知識十分重要,尤其是對于數學不是特別好的同學來說。
以下是我個人覺得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非常必要的幾點:
1、按部就班。數學是環環相扣的一門學科,哪一個環節脫節都會影響整個學習的進程。所以,平時學習不應貪快,要一章一章過關,不要輕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問題。
2、強調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我的經驗是,每新學一個定理,便嘗試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題,看是否能正確運用新定理;若不行,則對照答案,加深對定理的理解。
3、基本訓練。學習數學是不能缺少訓練的,平時多做一些難度適中的練習,當然莫要陷入死鉆難題的誤區,要熟悉常考的題型,訓練要做到有的放矢。
4、標出重點。平常看題看課本的時候,碰到有好的解題方法或重點內容,可以用鮮艷的彩筆劃出來,以便以后復習時能一目了然.
最后想談談數學這一科目的應試技巧。概括說來,就是"先易后難"。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頭腦清醒的時候,本來一些較難的題也會輕易做出來;相反,頭腦混沌的時候,一些簡單的題也會浪費很多時間。考試時,遇到攔路虎是不可避免的,停下來有兩種可能,一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做出來,但由于耗費了大量時間,接下來或者不夠時間做完題目,或者擔心時間不夠,內心焦急,一時連簡單的題也做不出來了;二是還是沒有做出來,結果不僅浪費了時間,而且連后面的題也沒做完。而先易后難,則是愈做愈有信心,頭腦始終保持清醒的狀態,或者最后把難題做出,或者至少保證了會做的題不丟分。
高等數學學習方法二
一、摒棄中學的學習方法
從中學升入大學學習以后,在學習方法會遇到一個比較大的轉折。他們首先是對大學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感到很不適應,這在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中反應特別明顯,因為它是一門對大一新生首當其沖的理論性比較強的基礎理論課程,而學生正是習慣于模仿性和單一性的學習方法,這是在從小學到中學的教育中長期養成的,一時還難以改變。
中學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與大學有質的差別。突出表現在:中學的學習,學生是在教師的直接指導下進行模仿和單一性的學習,大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創造性的學習。例如:中學的數學課的教學是完全按照教材進行的,在課堂上只要求教師講、學生聽,不要求作筆記,教 師教授慢、講得細、計算方法舉例也多,課后只要求學生能模仿課堂上教師講的內容作些習題就可以了,根本沒有必要去鉆研教材和其他參考書(為了高考增強考生的解題能力而選擇一些其他參考書僅是訓練解題能力的需要),而大學的高等數學課程則恰好不一樣,教材僅是作為一種主要的參考書。要求學生以課堂上老師所講的重點和難點為線索,通過大量地閱讀教材和同類的參考書,以充分消化和掌握課堂上所講授內容,然后做課后習題鞏固所掌握知識,這就是進行反復地創造性的學習。這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它不僅要求學生主動地、自覺地進行學習,同時還要在松散地環境下能約束自己,并且要掌握較好的學習方法,才能把所要學習的知識學得扎實,為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待續)
二、抓好三個環節
什么是學習高等數學的最好方法呢?這根據每個人的學習時的習慣和理解問題的能力不同而異,但就一般說來,均應抓好以下三個環節。其一是課前預習。這一過程很重要,因為只有課前預習過,才會在聽課時做到心中有數,即老師所講的內容哪些是屬于難以理解的,什么是重點等,這樣帶著一些問題去聽老師講課,效果就很明顯了,同時預習的過程中也就培養了你的自學能力,這對自己來說將是終身受益的。預習的過程也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一般地一次課內容花三、四十分鐘左右時間就可以了。在預習時不必要把所有問題弄懂,只要帶著這些不懂的問題去聽課就行。其二是上課用心聽講,并且要記好課堂筆記。
高等數學學習方法三
經驗:做完一切書上習題、不會做也要把答案抄一遍。
要不然,如何用得完那一尺高的草稿紙!我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做題上,不值班的時候,常常演算至深夜、至次日凌晨。遇到不會做的題,就把參考答案看懂,再演算一遍。
教訓之一:只做習題、未做例題
其實,我的第一經驗是最重的敗筆!臨近考試時,我開始作歷年試題,做下來才頓悟。第一是例題、第二是例題、第三還是例題!大家對本次自考最后一題有印象吧?是例題!歷年大題,均有例題或其“變種”!事實上我們教材中的“總習題”有一定難度,而且每題花時不少!我們的自考,一般不會考那么難的。而我平時花時最多的是“習題、自測題、總習題”,為完成之,不得不減少了看書和例題的時間。完全的事倍功半!(豬啊!)所以建議后來者:重視例題,要自已會做。習題中,重要章節要做、少部分不做,自測題在完成一章后做,總習題不做。
教訓之二:全面出擊,沒有重點
我從頭至尾把教材做了一遍,因為內容太多,公式太多,結果做了后面的,忘記前面的。到最后,腦殼里仍是一團醬糊。其實,高數是相當嚴密的科學(還用你說!),從頭推到尾!幾個重點:極限、導數、不定積分、空解、微分方程,書后都有大量的習題,一個小題就有二十至三十個子題,這就是重點羅。
教訓之三:死鉆牛角尖,看得太難
舉個例吧,求微分方程的解,我在“二階常系數非齊次方程”一節上,花了些時間,先看不懂,做了許多題,看了許多例題,才搞明白是怎么回事!結果一看歷年試題,人家根本就不可能出那么繁的題!這樣的例子很多,還有各種物理應用,也根本就不會考!而傅立葉級數,只要會公式,三個邊界上公式,就可以了,至于如何來的、如何應用,可以不去管他。于是我得出一結論:看不懂的,根本不會考。看得懂的、似是而非的,就要多看多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