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IC行業后端學習建議
首先是我們怎么看待被安排的職位,怨天尤人不行,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老板還要看performance的,唯有好好將本職工作做好,本著行行出狀元的想法,本著專家的名頭苦干。當你逐漸融入你自己的工作中,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心得,得心應手以后,這個時候你應該覺得工作無法如此:非也非也,很大程度上是完善的項目管理和完備的流程在幫你的忙,想想看,在一個大公司,那么多人,那么多螺絲釘,大公司的管理就是要缺了誰都可以,利用完善的流程和管理模式來應對高質量的品控和頻繁的人員流動。所以你自認為的得心應手完全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下面一步該怎么辦呢?脫離公司流程,了解工作本質,深入本職工作,對本職工作創新。對本職工作的創新這一點公司應該是歡迎的,當你在這一方面有所建樹之后,那你可以關注我下面將會講的對本職工作上游和下游的涉足。
本職工作的上游可能是更高level的建模,而下游可能是更具體的生產方面,軟件方面的事情,所以就算是同在IC行業,只是不同的的分工也隔一做山。要爬山就要先準備工具,找向導,向導就是找到一個好的mentor,好的導師可以少走很多彎路。IC行業工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沒有工具的進步,“大規模”集成電路也發展不起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到了這里特別的窩心。準備工作做好了,接下來呢?
熟悉工具的過程是比較痛苦的,很多公司有on-job training,這個成長的過程沒有錯,但是如果你不是專做比如STA的,而是偶爾做一下,簡單的做一下,你的程度最多也就是個知曉(known),可能連熟悉(familiar)也談不上,更不要說精通(specialize)了。在沒有on-job training的機會的情況下,怎么權衡呢?這就要發回mentor的作用了,將mentor做過的比較復雜的東西拿過來做,不是純粹的跑flow,run起來第二天看結果OK就沒事了,將自己的flow去run一遍,和mentor的結果做對比,不足之處先找flow的不同, 在找mentor看結果差異到底是什么導致的。這樣不僅熟悉了工具,也熟悉了本公司的design,為將來做更多的事情打好基礎。其次對資源的利用也很重 要,有些間接經驗可以在論壇,公司內部的wiki,小組內部的討論組等地方獲得,包括工具的manual和公司methodology文檔。
當你碰過一兩個相關的項目之后,你本職工作肯定會與相關你想學習的領域的人有共事,當有交叉的時候,你就有學習的機會了,特別是跨界的學習,首先是你的工作怎樣才能給你的上下游更多的反饋與便利,其次你的上下游怎樣能給你更多的反饋與便利,這個是你創新的一個很好的點。火花都是在交叉學科碰出來的比較多。
在公司內部打造自己的品牌,不要太突出,也不要太靜默,有自己的專長,不在技術方面孤立自己,這樣就會使得一方面你的工作不可替代,另外一方面使得不能替代而職業發展原地停滯。大公司的技術,流程希望是可復制的,所以你的創新必須要可復制,跟上公司流程,方便品控,方便后來人接手。
到此為止,你的精力如果夠用的話,還可以往下發展,補習一些上游的上游,下游的下游,做一個更宏觀的思考。或者可以跨出當前的職位,謀求一個更高的職位,除了技術,再發展管理,當前沒有管理職位,可能當前的部門限制了你的發展,需要你去尋求新的機會了。
下面,我對自己從學校出來后到PR的4年的一個小小的總結,可能對一些不在從事PR工作,而想對PR有所了解的人做個參考。
PR是什么?Place and Route,其實如果身在PR的職位上,經歷幾個項目就對PR有所了解了,入門以后就是練功的過程了。那么先講怎樣入門,和很多學習一樣,如果公司有現成的流程,不管怎樣,一路run到底,將中間結果以及最終結果保存好,可以之后回頭看。比較自動化的過程是Place,Route,比較考分析的是FP和CTS,其他的比如PostCTS或者PostRoute都是優化的過程。我以Q&A的形式對學習過程中比較關心和重要的問題逐一展開。
Q1. 讀入數據這一步重要嗎?
A1:很多人會忽略這一步,覺得就是讀進網標,讀入sdc,upf之類的,這一步也很重要,不同的design team給的數據是比較不同的,有些很順利,后面不會有坑,有些不叫dirty,一開始沒什么問題,后來一頓坑。所以要有一個意識,你拿到的東西將設是dirty的,為了我后面flow的順利,需要做一個QoR的check,保證一些可能出問題的地方,在初始時就修正掉了。
Q2:PR除了Place,CTS,Routing還要關注什么?
A2:還要關注Physical Work,很多時候這些事情繁瑣而不能避免,如果你是做PV的,肯定會意識到這些Physical Work的重要性,因為sign off還是要有很多DRC的check。這些還涉及很多面,Power,Floorplan等,環環相扣。
Q3:怎么看report,應該看那些report?
A3:report分很多種,比如你關注timing,那么timing report在你眼里是最重要的,如果你關注cell的placement,那么legaize的report是你需要的,如果你關注power,ICG和VT的相關report是你需要的,所以說report沒有重要與否,只有關注與否。比如你是做physical work的,給top畫PG和custom routing,Timing report對你來說一點都沒有用,你可能要更關心DRC report等。
Q4:flow有問題怎么辦?
A4:flow是人寫的,經過驗證適合大部分project,但不表示flow適合所有project。而且flow的學習需要拆開看里面的東西,你才能學到真材實料。除此之外,求助EDA的在線答疑系統比如synopsys的solvnet.synopsys.com,cadence的support.cadence.com等等。當然向mentor請教是最直接的方法。
Q5:怎么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A5:多參加Manager或者Top owner等劇集的會議,了解項目進度,順利也好,阻滯也好,想想如果換做你會怎么解決,不要想自己一個項目經驗都沒有就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多參加Review等,這些是實實在在的間接經驗。可以自己在某些已有的project上實驗問題和思考解決方案。
其他很detail的問題比如,怎樣才能做好CTS,估計可以開個Seminar了,可以找mentor細細聊聊相關經驗。這里只是對沒有做PR人而想學習PR的一些同志的簡單建議,如果有問題,大家可以提出,我會將它加入到文中分享給大家。
看了初入IC行業后端學習建議還看:
1.服務行業學習心得
2.學習創新創業心得體會
3.端正學習態度的建議
4.學習企業管理心得體會
5.大學的建議報告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