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弟子規》的讀書感悟3篇
社會上各種團體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推廣《弟子規》,眾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中小學校亦通過學習《弟子規》來促進管理,建設團隊文化。那到底《弟子規》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編想與大家分享的是關于《弟子規》的讀書感悟,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關于《弟子規》的讀書感悟一:
十一節快放假了,我走進學校圖書館轉了轉,看到了一本特別的書——《弟子規》,這本書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此書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并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范。這本書使我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讀完此書,我最感興趣的是(入則孝)中“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這一段。講的是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的黃香(香九齡),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床之后,應該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還要當面稟報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看看人家香九齡,再看看我自己,想想以前所做的事,感受頗深。我小時候經常和父母鬧,上他們的心,當他們不舒服的時候我又沒在他們的身邊。偶爾會聽到親人說“你在哪里?”“是啊,我在哪里!”我在外地享受著自己的空間,卻忽略了父母親,他們在家過得好嗎?身體怎么樣?缺什么嗎?需要什么?哎……真不該啊!想到這里,真慚愧啊!
今后我要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爸爸媽媽,我愛我的家人,我要把弟子規記在心里,放在腦海里,時刻提醒著自己要好好孝敬我的父母!做個好女兒孝順的女兒!
關于《弟子規》的讀書感悟二: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里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扣,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 現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盡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于別人怎么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么才能做呢?學知識。怎么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
關于《弟子規》的讀書感悟三:
今年國慶長假,媽媽帶我去新華書店,看到了一本特別的書——《弟子規》。這本書是清代康熙時期山西絳州人李秀所作。我讀了第一篇“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回想我以前所做的事,感受頗深。“首孝弟”——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 鄰居珊姐姐給我聽寫生字,我的態度不端正,一邊寫字一邊玩耍,內心不愿讓珊姐姐為我聽寫,覺得她的成績差沒本事管我,姐姐見我不認真,批評了我,我不但不接受她的批評反而與她頂撞,甚至還動手打了她。我太不尊重姐姐了!“次謹信”——做事謹慎,為人真誠,講究信用。去年月份我生病做手術耽誤了好長時間的學習課程,王老師怕我學習落后,特意放棄休息時間給我補課,一天我吃了午飯到學校,把書包放在教室里就伙起同學玩,王老師等了很久,都不見我出現在她面前,她不知我怎么了,就到處找我,結果仍然不見我的蹤影。我為了玩,辜負了老師對我的信任,讓老師很傷心!“有余力,則學文。”——要勤學苦練。前年7月份的某個下午,因學校放假我在家做作業,,爸爸、媽媽上班了,我迫不急待地玩起了電腦,還把電腦弄壞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轉眼就沒了,我一道題都沒有做,當外公和爸爸問起時我欺騙他們說做完了。我滿腦子都是游戲,不愛學習,還欺騙家長,太過分了!《弟子規》是古時候要求小朋友要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博愛眾生、勤學苦練的行為規范。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在進步,我們現在更應該發揚這種傳統美德。《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范,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