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的總分怎么算
1.3+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數及總分
第一個3:語文、數學、外語3門必考科目,每門滿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總分450分;
第二個3:另外3門選考科目通常滿分為100分,采用等級賦分,總分300分,所以總共滿分為750分(上海選考科目單科滿分70分,高考總滿分為660分)
2.3+1+2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數及總分
高考總分750分
“3”為全國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3門,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
“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門,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滿分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以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科滿分均為100分。
新高考的利弊分析
1.政治+物理+化學
優勢: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高達96.7%,一般高校、一般專業考生可以任意報考,同時目前這個組合選擇的考生人數最少,競爭力相對較小。
劣勢:物理、政治高考不易拿到高分,并且所有的科目都在高三一年考,學生在高三會承受很大的壓力。
2.政治+物理+生物
優勢: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高達96.4%,并且生物可以在高二結束戰斗,學生在高三壓力相對較小。
劣勢:物理、政治高考不易拿高分,平時學習也比較困難。
3.政治+地理+物理
優勢:因為物理的存在,其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高達91%,并且地理可以在高二考完,學生在高三的學習壓力相對減小很多。
劣勢:物理高考不易拿高分,平時學習難度較大。
4.政治+歷史+物理
優勢:偏文的一個組合,其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高達89.5%,且歷史科目相對簡單。
劣勢:歷史和物理是最偏文偏理的兩個學科,是文理兩個學科大牛的必選科目,這個組合的高考競爭十分激烈,并且所有的科目都要在高三考,學生在高三一年會有很大壓力。
5.歷史+物理+化學
優勢:該組合偏理,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高達88.0%,并且歷史、化學分別是原來文、理科目中較為容易的科目。
劣勢:物理較難,不易拿高分,文理兩個學科的大牛選這個組合的最多,這個組合算是競爭最激烈的一個組合;同時所有的科目都在高三考,學生在高三會的壓力很大。
6.歷史+物理+生物
優勢: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高達87.7%,一門生物可以高二考掉,學生 在高三的壓力相對較小。
劣勢:歷史和物理是最偏文偏理的兩個學科,是文理兩個學科大牛的必選科目,這個組合也是是競爭最激烈的一個組合之一。
7.地理+物理+化學
優勢:其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高達85.6%,并且一門地理可以高二考完不用再管,學生在高三時的學習壓力變小不少。
劣勢:物理科目拿高分很難,而且物理、化學是理科大牛的首選科目,競爭激烈,同時這個組合也是偏理學生最喜歡選擇組合之一,人數多,高考競爭力就大。
8.政治+地理+化學
優勢: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高達85.6%,課程難度均較低,并且一門地理可以高二考掉,高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壓力變小;同時該組合中因為有化學,學生以后可以報考醫學、新材料、環境科學等熱門專業。
高考改革好不好
1.新高考肯定有利有弊,弊端只能在改革推進的過程中加以修正完善,而所謂的弊端應該叫挑戰。新高考打破了一考定終身的局面,給學生更大更多的自主權,也一定程度上破 解了文理分科的弊端。另外,新高考之下,高校和中學必須聯動,步伐必須一致。
2.高考改革,公正、公平是關鍵。新高考將加大語文的難度,這對農村學生較為不利。改革是一件好事,但讓人擔心的是,評價的操作過程是否公平,特別是高中階段的綜合素質評價,由誰來進行考核評定,評定的標準又是什么?標準是否有彈性?如果是,那么評價就很難做到公平、公正。
3.從國家治理的角度看,高考制度的設計與改革是基于國家利益的實現與踐行社會公平的基本邏輯。高考首先關注的應是如何選拔人才,其次再考慮如何保證選拔過程的公平、公正問題,改變評價技術(如應用人工智能)也是一個方向。
4.解決基礎教育全面地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解決多元評價科學選材的問題,解決高考不公平的問題,這是新高考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全面撬動并徹底改革基礎教育方式,如何讓學生全面地自主選課、不被打折扣,如何使從中學科目選擇到大學錄取的改革全面落地,這是新高考的新挑戰。
5.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僅僅局限于校園內部的時間、空間,僅僅依賴于教師或教育的單方動作,要有大成效,恐怕很難。但首要突破者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教師。如何把這復習的一年轉為綜合能力與素養培養的一年,需要頂層設計,如教材、師資、考核體系等的綜合考量。
6.有改革就會有陣痛,不管多么痛,只要總是在向前,就好。很贊成高考取消文理分科,這樣一來,很多孩子、老師和家長就不會以讀理為由而排斥學史。其實,不管將來從事什么職業,一個人如果不了解歷史,沒有基本的歷史情懷和素養,那么他的學習和工作生涯都是不夠完整的。
7.我認為,這些年的高考改革都不夠成熟,學生都在被動地做著各種考試改革的實驗品,越搞越復雜,沒有能夠真正解放學生、解放教師、解放學校,學生和老師的應試壓力還是特別大,沒有解決實質性的問題。當務之急不是改革怎么考,而是應該從各類學校的結構調整上下些功夫,動動腦筋。
8.高考改革一是要有利于減負提質,二是要有利于教育公平,三是要有利于提高中小學教育追求發現創新能力的教學質量。沒有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成功改革,高考改革難成功。
9.新的高考模式下,高一學生就要選課、走班。若選課走班一段時間后,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已發生變化,很難重新選擇,這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是一個艱巨的問題,希望能有專業力量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讓他們在高中階段就對自己的人生做好規劃。
新高考的主要優勢
1、確保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2、取消了學生文理分科,增加了學生自主選擇性
從數學排列組合看:學生自主選擇科目的組合是可以達到二十余種,表面上看,學生的興趣愛好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彰顯。
3、英語考試有了兩次機會
對于一些理科生而言,作為爸媽的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當初如果我的英語不是沒有及格,或者再來一次,也許我就是985畢業的了吧。高考雖然是一項比較公平的考試,但是卻因為“一考定終身”的制度為很多人詬病。
在新高考階段,英語的考試可以考兩次。也就是說,作為高二的學生,就可以直接參加英語的考試了,這樣在高三的時候還能繼續參加考試。自己可以選擇一次成績較高的那個作為自己的高考英語成績。
新高考改革的弊端
學生課業負擔更重
新高考的目的之一是減輕學生負擔,但從已經實施的情況來看:學生疲于應付眾多學科的合格考、等級考,負擔更重。在課堂上表現為上課打瞌睡、精神萎靡不振;上甲課作乙作業等,學生學習效果差。
數學取消文理科考試不合理
數學取消文理科后,勢必造成數學考試難度下降,再加上物理、化學成為選考科目。因此男生高考比較吃虧。從_年高考就能看出端倪。考進北大、清華、交大、復旦的女生大幅度增加,而男生大幅度減少。提案人并不是性別歧視,總體說來,男生理科天賦一般強于女生。若這種現象持續下去,提案人認為中國未來的自然科學發展擔憂。
英語考2次不合理
本來各省市高考改革已經準備淡化英語,現在變成英語考2次,加之總分150分,使得英語成為凌駕于所有學科之上的“最重要”一門課。這可苦了英語老師。且不說語言只是一門對外交流的工具,現今機器翻譯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有人說:學好英語是具備國際化視野的重要基礎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