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各階段必備良好學習行為習慣
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今天學習啦小編就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是:孩子學前、小學、中學各階段必備的良好學習行為習慣。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一、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
當代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日見端倪,社會競爭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他們對子女的期望高了,他們渴望兒女成材。因此,他們開始關心、注重孩子的學習,以為孩子學習好,將來能升上重點中學,考上高等院校,自然就會有出路。
但他們卻忽略了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殊不知: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孩子的學習習慣差,最后結果必然會導致孩子學習成績差。實際上,凡是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除生理上有缺陷外),大多是由于無心上學、不守紀律、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造成的。
絕大部分學生,都在學習習慣上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他們不會獨立思考,不能自主閱讀,對待作業抱以應付態度,做任何事情也不能用心去做。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小學生良好品德行為的形成。情況不容樂觀,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勢在必行。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育人成材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當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一經形成,便會終身受用不盡,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是一種經常起作用的積極因素。
兒童時期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應及早培養。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12歲以后,孩子已經逐漸形成許多習慣,新習慣想要扎下根來就難多了。那種認為樹大自然直的觀點是不可取的。一棵帶有枝丫、枝叉彎彎曲曲的小樹,長大是成不了大才的。學生要學會學習,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提高學習成績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小學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低年級則是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作為擔負“萬丈高樓平地起”的鋪路人,應把握好這一關鍵期,讓學生養成一系列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學生學習習慣的類型及培養目標
(一)普通學習習慣
低年級學生的普通學習習慣包括:課前準備習慣、上課習慣、坐姿、寫姿等。
1、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工作做得好,能充分保證上課的時間和效率。因此,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多次訓練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告訴他們,什么課該用什么課本,應早早地放置在課桌的角落上,要用的筆、尺子、橡皮放在課本的旁邊,以備上課時用。聽到鈴聲要快步進課堂,安靜地坐好等老師來上課。經過一段時間的反復訓練,學生都能自覺地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了。
2、上課習慣
開學初,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上課學習行為訓練,如訓練學生上課發言舉手時,要告訴學生:發言要先舉手,這不僅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別人。舉手要舉右手,略高于頭,不要碰撞桌子發出響聲,要輕舉輕放。教師在講清道理、說明要求后,再進行示范,然后讓學生練習,要求人人掌握。對上課發言的聲音也要進行規定: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要讓全班同學都聽得見。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同學們絕大多數能達到要求。
3、坐姿
小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成長的年齡段。坐姿端正與否,不僅影響到學習,而且將影響到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在開學第一天,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常規訓練,讓他們接受教師的暗示提醒,要讓學生牢牢記住六個字,即:頭正、腰直、足安。教師可在恰當的時機按照約定呼叫:“一、二、三!”學生習慣性的條件反射:“坐坐好!”或是以特定的動作手勢,如輕拍學生的后背,擺好手臂,示范正確的坐姿等予以個別提示,既達到了提醒學生坐姿的目的,也不會影響教學的進行。
4、寫姿
學生的寫字習慣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常見的不正確寫字姿勢是偏頭、側身、匍匐等。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要向學生示范講清正確執筆寫字的要求,然后進行嚴格的訓練和強化,并且,要隨時提醒寫字必須“三個一”,即:眼離桌面一尺, 胸離桌緣一拳,手離筆尖一寸。在寫字過程中,反復表揚書寫姿勢好的學生,讓學生向他看齊;糾正錯的,并提醒學生時刻觀察糾正自己的寫字姿勢。經過提示,學生會自覺地迅速糾正不正確的姿勢, 經過多次長期這樣的訓練后,就可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
(二)高級學習習慣
各個學科有各個學科的特點,因此,學習這些學科的習慣也就不同,這些就稱為“高級的學習習慣。”就拿語文學科中的朗讀、預習、傾聽、獨立思考、質疑等習慣來說,教師也要一一對他們進行要求:
1、朗讀
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學生對語文課文感受、品味、揣摩、領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是閱讀教學的主旋律。要讀好書,首先要有正確的讀書姿勢。在教學中發現,有的學生捧書讀時眼睛不是離書本太近就是太遠,對此,教師要常常提醒學生應該怎樣讀書,學生邊答邊調整姿勢:雙手捧書,書本穩穩拿在手中,還要稍稍往外斜。話說完了,姿勢擺好了,學生讀書的精神也就來了。
2、預習
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在課堂上進行了預習方法的指導。即“三讀”:初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再讀課文,讀準詞語、讀通句子;三讀課文,讀懂內容,利用工具書理解詞語,并能提出質疑。
3、傾聽
由于低年級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還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故不能專心持久地聽老師講解,同學的發言。這樣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久之,也會使學生養成不認真聽課的壞習慣。記得前蘇聯心理學家西•索洛維契克說過:“要想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我們還是從一年級就學會做簡單的事情開始吧:身體坐正,振作起來,做好聽課準備……這樣,學生就會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的講解上。”確實,教師只有先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4、獨立思考
思維是智慧的源泉,沒有思維就沒有知識的理解、消化和升華。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要有與眾不同的想法。
5、質疑
質疑如火花,火花閃耀得越多,學生的思維反映能力也就越快,思維過程也就越積極。古人也云:學貴有疑,小疑有小進,大疑有大進。“疑”是一切發現和創新的奠基石。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質疑問難,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疑難問題相機誘導。
四、培養學習習慣的具體措施
(一)明確目的,正確引導
為了讓學生知道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作用,教師要經常利用晨會、班會,給學生講中外名人和科學家的故事,讓他們明白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重要條件,使他們明白道理、知道利弊。同時,教師還要告訴他們應克服哪些毛病,使他們做到心中有數。對他們不正確的學習習慣,教師要耐心引導,啟發他們學習習慣的自覺性。
(二)激發興趣,轉變觀念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是說興趣存在于學習動機中,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成分。學生愿做什么或不愿做什么,幾乎全憑興趣左右。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應從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始。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強烈而持久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運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慢慢地轉變不愛學習、不積極學習的消極觀念。
(三)身先士卒,以身作則
兒童善于觀察、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時刻左右著他們的一舉一動。所以教育者要以身作則,起好模范帶頭作用。要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應該首先做到。比如在要求學生寫好字時,教師首先要認真、端正地板書。因為,此時無聲勝有聲,端正的板書肯定會在潛移默化中指導著學生的字跡。“不動筆墨不讀書”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這也需要教師自己先動筆,做好示范,教給學生“動筆”的方法。學生掌握了方法,才有可能養成動筆的習慣。
(四)獎賽并行,相扶相成
低年級學生的特征是榮譽感強。因此在班中引入獎勵、競賽機制,會更好地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我在班中開辟了多個比賽項目,如:“認真讀書獎”、“積極發言獎”、“優秀作業獎”等等。
(五)家校配合,共同促進
江澤民曾說:“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人的進步和影響是終身難忘的。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尤為重大,往往可以影響他們的一生。”可見,家庭教育極其重要。
五、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的注意點
(一)起步要早,貴在堅持
有的學生養成作業潦草的習慣,經老師教育后有了好好寫字的決心,可往往事到臨頭老毛病又犯。于是犯了改,改了犯,這時就需要學生有較強的毅力,要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才能改掉。所以,從小開始就要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強化訓練,從而形成穩定的自覺行為。
(二)由易到難,逐步前進
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應由易到難,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接受能力,安排相應的學習習慣,切忌不能操之過急,不能把所有的學習習慣一下子壓在學生身上。如在小學低年級,可培養他們讀好書、寫好字、養成上課專心聽講、認真作業等簡單的切實可行的習慣。到了中、高年級,就可培養他們閱讀、自主預習、質疑等學習習慣,那種幻想一下子養成所有學習習慣的想法是不可行,不實際的。
(三)表揚先進,輿論導行
每個學生都想當好學生,但由于他們小,還不懂得該怎樣做一名優秀的學生,這樣,學生就摸不著邊際。適時在他們身邊表揚先進,就像是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安裝了一盞明燈。
(四)嚴格要求, 時間保證
每一種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都需要學生呼應以相應的學習習慣。教師想要積極指導、扶助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那么課堂就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可是在培養過程中,反復性是經常會出現的,因此要給學生多次實踐的機會。實踐證明,經常課內若干練習,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初步形成了,那么再逐漸由課內向課外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慢慢鞏固下來。
(五)以點帶面,整體發展
學習習慣培養好了,學生的成績慢慢地提高了,在他們的思想、心理上都將把成為好學生作為自己的目標,他們會以好學生的準則來要求自己,會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會把班集體的榮譽與自己的行為緊密結合,會想到為集體爭光。因此,他們的其他習慣也就會慢慢地好轉起來,如行為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等等。這幾者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相互促進,久而久之,學生的各個方面就會得以整體發展。
總之,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重要的,一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使學生建立起穩定有效的學習模式,使其受益終身。相信,只要鍥而不舍,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必然會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