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勇氣的作文素材
俗話說,生活有多廣,語文就有多廣。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知識庫”,是“語言庫”,是作文材料的豐富源。但它們是為有心者而準備著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學習、工作、休息、文娛體育活動,還是走街串巷,還是旅游觀賞、社會實踐、社區活動中,都要做一個有心人,時時處處多看、多聽、多想、多吸收。養成認真仔細觀察生活的好習慣。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是:關于勇氣的作文相關素材。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勇氣相關的作文素材:
《明通鑒,太祖語》 勇斗則生,不勇則死。
《六韜。虎韜。必出》 挾一往無前之志,具百折不回之氣。
蔡鍔《〈曾胡治兵錄〉序及按語》 勇而好問必勝,智而好謀必成。
《孔子家語。六本》 猛虎之勢奪于一撲,三軍之氣作于一鼓。
明。田藝蘅《玉筆零音》 在野獸面前,不可以表示絲毫的怯懦。
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徐錫麟《出塞》 成事在膽。
清。葉燮《原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漢書。班超梁謹傳》 一人拼命,萬夫難當。
元。關漢卿《關大王單刀赴會》 遇事無難易,而能于敢為。
宋。歐陽修《尹師魯墓志銘》 戰以勇為主,以氣為決。
宋。蘇軾《策劃二十二》 勇氣是一種拯救力量。
[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 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嘗試,往往能成功。
[英]莎士比亞《維納斯與阿都尼》 勇敢者是到處有路可走的。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二重人格》 若是怕狼,就別進森林。
[前蘇聯]高爾基《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 勇氣,勇氣,勇氣,唯有它才使生命之身具有鮮紅的光彩。
[英]蕭伯納《回到瑪撒士拉時代》 不怕死的人也就不怕威脅。
[法]高乃依《熙德》 勇氣是在磨煉中生長的。
[英]莎士比亞《約翰王》 幸運厚愛勇敢的人。
[古羅馬]泰倫提烏斯《福爾彌昂》 怕就別說,說了就別怕。
阿拉伯諺語 勇士在戰場上逞能,懦夫在家里逞威。
俄國諺語 敢上南天門,就可摘星星。
中國諺語 人不怕死,閻王也怕。
中國諺語 勇氣是美德立足的基礎。
[蘇格蘭]斯蒂文森《大北路》 勇敢產生在斗爭中,勇氣是在每天對困難的頑強抵抗中養成的。我們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頑強、堅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礙。
[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奧斯特洛夫兩卷集》 在遠離危險的時候表現出勇氣是不難的。
《伊索寓言。狼和小羊》 大膽增加勇氣,遲疑增加恐懼。
1、習慣——父子兩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么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 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 牛應聲而動。
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以習慣生活。一個成功的人曉得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2、鐵環的寓言—— 一個鐵環,不小心弄丟了自己的一部分,
于是便拼命地尋找失去的那一部分。但由于自己不圓,所以滾得很慢。但正因為如此,它觀賞到了平日里很少注意的花草,并和它們交了朋友。工夫不負有心人,有一天,它找到了丟失的那一部分。有了它,雖然完美了,但是會跑得很快,再也無法和花草說話……
3、選擇方向——有兩只螞蟻想翻越一段墻,尋找墻那頭的食物。一只螞蟻來到墻腳就毫不猶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當它爬到大半時,就會由于勞累、疲倦而跌落下來。可是它不氣餒,一次次跌下來,又迅速地調整一下自己,重新開始向上爬去。另一只螞蟻觀察了一下,決定繞過墻去。很快的,這只螞蟻繞過墻來到食物前,開始享受起來;而另一只螞蟻還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開始。
很多時候,成功除了勇氣、堅持不懈外,更需要方向。也許有了一個好的方向,成功來得比想象的更快。
4、哭婆變笑婆——《禪海珍言》中有一則“哭婆變笑婆”的故事:京都南禪寺以前住著一位老太太。她下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年累月神情懊喪,面容愁苦。南禪寺的和尚問她:“你怎么總是哭呢?”她邊哭邊回答:“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賣鞋的,小女兒嫁給了賣傘的。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兒的傘一定賣不出去;下雨的天氣,我又想到大女兒的鞋一定沒有人去買。我怎么能不傷心落淚呢?”和尚勸她:“天晴時,你應去想大女兒的鞋一定生意興隆;下雨時,你該想到小女兒的傘一定賣得很多。”老太太當即“頓悟”,破涕為笑。此后,她的生活內容未變,但由于觀察生活的角度變了,便由“哭婆”變成了“笑婆”。
5、選擇——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答應滿足他們一人一個要求。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國人最浪漫,要了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三年過后,第一個沖出來的是美國人,嘴里鼻孔里塞滿了雪茄,大喊到:“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里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里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里還懷著第三個孩子。最后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系,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樣的選擇決定什么樣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們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我們的選擇將決定我們三年后的生活。我們要選擇接觸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趨勢,從而為自己創造更美好的將來。
6、尋找勇氣—— 有一個青年跋山涉水去尋找勇氣。用了三月時間,他找到智者居住的木屋。他前去敲門:“我不遠萬里而來,想尋找勇氣。”智者說:“現在太晚了,你明天再來吧!”第二天一早,他又來到智者門前敲門。智者說:“現在太早了,我還沒到起床的時候,你明天再來吧!”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青年去敲門,智者均以不同的理由打發走了他。第六天青年去敲門時,智者說:“我要休息了,您明天再來吧!”青年怒從心起,大聲說:“每次我來你都這樣推三推四,我何時才能找到勇氣?”說完他踢開了智者的門,直沖進屋去。智者笑咪咪看著怒發沖冠的青年說:“這不,你已經找到了勇氣!”
[高考作文素材--勇氣]
唐僧對信念的追求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有一個就是吳承恩。他據此寫下了我國著名的神魔小說《西游記》。為求取真經普渡眾生,唐僧、孫悟空師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修成正果。(也可用在“讀經典”、“克服困難”、“毅力”、“腳印”:在大漠、在沙灘、在藻澤,在泥濘的小路,在人跡罕至的地方……一行行、深深淺淺、迂回曲折,伸向遠方)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走罷艱險又出發。啊,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這不能用在閱讀“經典”上)
議論:為理想而獻身(追求)——精神的力量是超越一切的力量,可以作出常人無法想象的業績,戰勝難以克服的困難(意志)
《西游記》
唐僧:為了到西天求取真經,一個凡夫俗子,歷盡艱辛,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修成正果
理想主義者(樂善好施,普渡眾生),有著堅定的信念,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慕榮華富貴,不受情色引誘,舍生忘死,百折不撓,雖手無縛雞之力,卻是不可戰勝
題目:有關理想、追求等精神層面的命題
觀點:人是要有一點追求的
信念的偉力無窮、精神的輻射能使弱者變強
對精神追求的力量有時候更勝于對物質的追求
(對物質的追求是為了更好的活著,對精神的追求可以超越生死:
孔子:殺身成仁
孟子:舍生取義
蘇武牧羊:節操
韓愈: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計(惜)殘年
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有關克服困難的命題
觀點:人生處處都是“坎”,要跨過這些溝溝坎坎,
必須要有理想、有追求,心中要有“真經”
必須要敢于面對困難,要有直面現實的勇氣
必須要經得住煉獄的考驗:強權、美色、奉承、背叛、成功、失敗……
必須要經得起時間的腐蝕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伏魔,歷盡艱辛,赤膽忠心
題目:有關是非、正義、嫉惡如仇
觀點: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明辨是非、憎愛分明)
正義和力量的象征
除惡務盡,決不妥協
熱心助人,扶弱濟貧
有關重讀經典的命題
這道“坎”:障礙、困難,一般是指精神層面上的東西,抽象的事務用具像化的詞語來打比方
誠信方面的命題、毅力方面的命題、自卑自大等心理方面的命題
材料和立意是緊密相關的
從經典上找例子:賈寶玉:封建社會的叛逆者
林 沖:同樣的背叛了自己的階級
從現實社會中找例子:改革開放,反腐敗
“坎”在生活中、生命中的關鍵性一定要體現出來
“坎”的形象性、可視性一定要體現出來
跨過“坎”以后的新氣象可以描述一番:生命經過煉獄的考驗、鳳凰涅盤、雛鳥破殼的新生
紅軍長征:從1934年10月直至1936年10月,紅軍為了粉碎國民黨的圍追堵截,為了解救國民于水火之中,進行了舉世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據統計,紅軍一共爬過了18條山脈,其中 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占領過62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此外還打敗或躲過追擊的中央軍。平均每天行軍71華里,一支大軍及它的輜重要在一個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說近乎奇跡。(可用在“愛國主義”方面)
議論: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二萬五千里長征。它那傳奇式的犧牲和堅韌不拔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追求救國救民而能夠戰勝任何困難的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賴以成功的基礎,它激勵著一個有13億人口的中國朝著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未來前進。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舉世無雙的壯舉,它像一條永遠銘刻在地球上的紅飄帶,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象征。
走啊走:向著理想,向著目標,向著心中的圣地。壯士余存順,他生命的腳步終結在羅布泊,但是,那“在遠天底下,有我要去的地方”的意念,激勵著無數人。行者,是有追求的人,是要活出生命精彩的人,他們的人生境界,不是常人可以企及的。行者無疆。唐僧為中土大唐帶來了佛教文化,為后人留下了《大唐西域記》;余秋雨踏遍山山水水,探求民族文化的源頭,感悟自然和生命的美好,他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嘆》,或許在將來,也會成為經典,成為文化史上的瑰寶……
精衛填海: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遠古時代,炎帝神農有一個女兒叫女媧,有一次,她到東海去游玩,不幸被海浪吞沒。女媧死后變成了一只小鳥,叫“精衛”。“精衛”為了不讓后人有和自己一樣慘痛的經歷,于是每天從發鳩山上銜來小石子、樹枝,發誓要填平東海。(正面理解:人要有信念。雖然這是一則神話傳說,但是它的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有志者為實現目標、信念而不懈努力。反面理解:理想、信念、目標的確立要符合實際。)
鑒真東渡:唐代高僧鑒真,為了到日本傳揚佛法,56歲時帶弟子、工匠百余人從揚州東渡,一連四次都沒有成功。60歲時,他第5次出海,不幸遇到風浪,無淡水,無糧食,又迷失方向漂到海南島。鑒真本人因病雙目失明,幾經周折又回到揚州。5年后,鑒真毅然再次東渡,終于到達日本,在奈良修建了著名的唐招提寺,弘揚佛教文化,傳播中日友誼。(理想、意志、毅力、克服困難)
愚公移山:愚公的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擋住了他家的出路。愚公率領全家子孫每天挖山不止,相信終有一天,會搬走擋在門前的大山的:毛澤東以此激勵中國人民要有這樣的精神來推翻壓在我們民族身上的三座大山,我們真的做到了。(反過來,也可以用在要學會“變通”上。你想,是搬山容易呢還是搬家容易呢?打破常規,開拓思路,事情就變得容易起來。牛頓說:科學是在不斷改變思維角度的探索中前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