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考試語文知識點:閱讀
閱讀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視覺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圖片,也包括符號、公式、圖表等。首先是把視覺材料變成聲音,后達到對視覺材料的理解。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
今天學習啦小編將與大家分享:小升初考試語文知識點:閱讀以下內容僅供大家參考學習,更多知識盡在學習啦,來看看吧!
小升初考試語文知識點:閱讀
1.朗讀、默讀和背誦。
2.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3.分辨實寫與聯想的語句。了解聯想與比喻的異同點。
4.概括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5.體會文章詳略的方法及作用。
6.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7.人物描寫的外貌描寫中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五種描寫方法。
小升初考試語文知識點閱讀訓練
一)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第1—5題。
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節選)
何祚庥
①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這既涉及可持續發展戰略,涉及地球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所提供的資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環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內維持不變。
②太陽是決定地球外在環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據近代天文學家的理論,太陽將持續而穩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熱,地球繞太陽旋轉的平均半徑,將長期維持不變,至多只有極小的擺動,這一過程將至少還持續40億年。過了40億年后,太陽將逐漸膨脹而演化為紅巨星,最后將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實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陽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類,卻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動!不過,太陽為地球持續提供長達4000萬年的光和熱卻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4000萬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還不到太陽總量的1%!所以,研究人類在地球上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問題,至少要以人類能在地球上持續生存4000萬年為奮斗目標!
④但是人類面臨的真正威脅,卻是來自人類自身。如果人們認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學之父的話,那么這400年來科學、技術以及工業、農業的發展,就遠遠超過自有人類歷史以來的400萬年間的成就。與此同時,近400年來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資源,也大大超過了在400萬年間人類所消耗的資源總量!如果按照現在消耗不斷增長的趨勢發展下去,試問4000年后乃至4000萬年后的地球將是什么樣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資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另一類是不可再生資源。雖然人類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資源的辦法補充一些不可再生資源,但這在數量上畢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歸根結底將取決于地球上的資源能在多少年內按照某些資源的消耗標準維持人類的正常生活。
⑥其實,4000萬年只是一個保守的說法,太陽的光和熱,完全可能持續更長一些時間,即使太陽系內出現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擊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萬年內發生,而且人們完全能發射有超強破壞力的導彈,使小行星改變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是大可不必“杞人無事憂天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憂慮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類自身!
1.本文從兩個方面回答了“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問題,一個方面是太陽能否持續而穩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熱,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作者說,“太陽為地球持續提供長達4000萬年的光和熱卻是沒有問題的”。他這樣說的根據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作者說,“但是人類面臨的真正威脅,卻是來自人類自身”。“來自人類自身”的威脅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這一過程將至少還持續40億年。”“這一過程”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5] [6]
(2)“但是,真正值得憂慮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類自身!”說說“控制人類自身”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本文后,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請列出兩條。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第1—5題。
西部文化和西部開發
①中國西部是什么概念?中國西部通常是指黃河與秦嶺相連一線以西,包括我國西北和西南的12個省市、自治區。這片廣袤的土地面積為54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57%;人口2.8億,占全國總人口的23%。
②西部是華夏文明的源頭。華夏祖先的腳步是順著水邊走的。長江上游出土過元謀人牙齒化石,距今約170萬年;黃河中游出土過藍田人頭蓋骨;距今約70萬年。這兩處古人類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約50萬年)的資格更老。
③西部地區不僅有廣闊的地域和悠久的歷史,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
④西部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秦皇漢武以后,東西方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從而有了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佛隴深寺的暮鼓晨鐘。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它在繼承漢晉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__________的恢宏氣度,展現出__________的藝術形式和__________的文化內涵。秦始皇陵兵馬俑、西夏王陵、樓蘭古國、布達拉宮、三星堆、大足石刻等歷史文化遺產,同樣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的象征。
⑤西部地區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發祥地。遵義、延安、紅巖村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侍統。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成為革命文藝發展的一面旗幟。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在短短的幾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藝術家和文藝理論家……這些寶貴的財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堅實基礎。
⑤西部地區又是我國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這里生活著50多個少數民族,幾乎包括了我國所有的少數民族。在一些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落后和交通的閉塞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貧困,卻也使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遠時代的藝術品種,成為珍貴的“活化石”,如納西古樂、戲曲、剪紙、刺繡、巖畫等民間藝術和宗教藝術。它們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猶如一個巨大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寶庫。
⑦西部地區擁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充分重視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加強對它們的搶救、保護、涵養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間文化生態環境,為推進西部大開發作出貢獻。
11.第①段從______________、行政區域、______________、人口數量等四個方面說明了“中國西部”的概念。
2.第②段中“華夏祖先的腳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元謀人、藍田人與北京猿人的年代作比較,是為了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