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發布今年首個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杭州發布今年首個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19日,受強對流云團影響,一場大雨“突襲”杭州,局地出現大暴雨。該市發布今年首個暴雨紅色預警信號,并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
杭州市氣象臺21時發布消息,19日12時至21時,該市面雨量最大為臨平區56.7毫米,主城區27.7毫米(拱墅區47.7毫米),有137站降水超過50毫米。20時至21時,該市富陽、桐廬中部、蕭山南部、臨安東部有大到暴雨,共有8站降水超過50毫米。18時40分,杭州市氣象臺將暴雨橙色預警信號升級為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杭州市城管部門也發布通知,決定升級城管系統防汛應急響應至二級。杭州市城管系統各級各單位按照二級預案要求,做好防汛應急準備、檢查及處置工作。城管部門提醒,行人避免在低洼易澇區域、地下空間避雨,避免穿越積水區域,危險區域人員做好隨時轉移準備;開車盡量繞開積水路段及下沉式立交橋,避免將車輛停放在低洼易澇等危險區域;除特殊行業外,視情況暫停高空、戶外作業和活動;地下設施采取防雨浸措施。
氣象部門預計,今天半夜前雷陣雨還將持續,雨強較傍晚會有所減弱。預計未來2小時(21時至23時)杭州市富陽、桐廬、臨安東部、蕭山南部、主城區南部有大到暴雨,最大小時雨強為10毫米至30毫米,其中桐廬、富陽和蕭山南部局部最大小時雨強為30毫米至60毫米,需防范短時暴雨的不利影響。
暴雨預警信號
暴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一)暴雨藍色預警信號
圖標:
標準:12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準備工作;
2.學校、幼兒園采取適當措施,保證學生和幼兒安全;
3.駕駛人員應當注意道路積水和交通阻塞,確保安全;
4.檢查城市、農田、魚塘排水系統,做好排澇準備。
(二)暴雨黃色預警信號
圖標:?
標準: 6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工作;
2.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路況在強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積水路段實行交通引導;
3.切斷低洼地帶有危險的室外電源,暫停在空曠地方的戶外作業,轉移危險地帶人員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場所避雨;
4.檢查城市、農田、魚塘排水系統,采取必要的排澇措施。
(三)暴雨橙色預警信號
圖標:?
標準: 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應急工作;
2.切斷有危險的室外電源,暫停戶外作業;
3.處于危險地帶的單位應當停課、停業,采取專門措施保護已到校學生、幼兒和其他上班人員的安全;
4.做好城市、農田的排澇,注意防范可能引發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四)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圖標:?
標準: 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應急和搶險工作;
2.停止集會、停課、停業(除特殊行業外);
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防御和搶險工作。
暴雨紅色預警有多可怕
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是最嚴重的級別,量定標準為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是氣象部門通過氣象監測在暴雨到來之前做出的預警信號,提示百姓躲避暴雨,工商企業盡量減少暴雨帶來的損失。
在中國,暴雨的水汽一是來自偏南方向的南海或孟加拉灣;二是來自偏東方向的東海或黃海。有時在一次暴雨天氣過程中,水汽同時來自東、南兩個方向,或者前期以偏南為主,后期又以偏東為主。中國中原地區流傳“東南風,雨祖宗”,正是降水規律的客觀反映。大氣的運動和流水一樣,常產生波動或渦旋。當兩股來自不同方向或不同的溫度、濕度的氣流相遇時,就會產生波動或渦旋。其大的達幾千千米,小的只有幾千米。在這些有波動的地區,常伴隨氣流運行出現上升運動,并產生水平方向的水汽迅速向同一地區集中的現象,形成暴雨中心。
另外,地形對暴雨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響。例如,由于山脈的存在,在迎風坡迫使氣流上升,從而垂直運動加大,暴雨增大;而在山脈背風坡,氣流下沉,雨量大大減小,有的背風坡的雨量僅是迎風坡的1/10。在1963年8月上旬,從南海有一股濕空氣輸送到華北,這股氣流恰與太行山相交,受山脈抬升作用的影響,導致沿太行山東側出現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暴雨。山谷的狹管作用也能使暴雨加強。1975年8月4號,河南的一次特大暴雨,其中心林莊,正處在南、北、西三面環山,而向東逐漸形成喇叭口地形之中,由于這樣的地形,氣流上升速度增大,雨量驟增,8月5~7日降水量達1600多毫米,而距林莊東南不到40千米地處平原區的駐馬店,在同期內只有400多毫米。
暴雨紅色預警降雨量是多少毫米
降雨量是3小時內將達100毫米以上。暴雨預警信號的等級分為四個等級,Ⅳ級(一般)、Ⅲ級(較重)、Ⅱ級(嚴重)、Ⅰ級(特別嚴重),分別用藍色、黃色、橙色、紅色中英文圖標標識。
假設,50毫米降雨如果均勻分布在24小時,給人的感覺是細雨紛飛。如果9毫米降水在一分鐘完成,給人的感覺將是天塌地陷,非暴雨傾盆所能形容,9毫米只能算小雨。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有其特定的背景。南方部分地區基本上把暴雨標準定為80毫米/24小時,不過就像中國啟用新的臺風標準一樣,暴雨的定義仍需要進一步完善。
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現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島,24小時降水量為1870毫米。中國最大暴雨出現在臺灣省新寮,24小時降水量為1672毫米,均是熱帶氣旋活動引起的。中國是多暴雨國家之一,幾乎各省(市、區)均有出現。主要集中在夏半年。暴雨日數的地域分布呈明顯的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內陸少;迎風坡側多,背風坡側少的特征。臺灣山地的年暴雨日達16天以上,華南沿海的東興、陽江、汕尾及江淮流域一些地區在10天以上,而西北地區平均每年不到1天。
近10年我國及全球暴雨災害影響社會各領域,經濟損失呈加重趨勢
2004-2012年,全國因暴雨災害年均死亡人數約1260人,直接經濟損失1155.5億元,農作物受災927.4萬公頃;全國因災死亡人數整體呈減少趨勢,但因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行業間相互依賴關系緊密、社會財富不斷增長,因災造成的經濟損失呈上升趨勢。同時,暴雨災害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嚴重,且產生了許多新的災害特點,如破壞生態環境、影響水質、破壞居住條件、降低交通效率等。
19502004年全球逐年重大洪水災害受災人口年變化及受災經濟損失在各個年份雖有波動,但總體上呈現逐漸穩步上升的趨勢,重大洪水災害受災人口及經濟損失越來越多。1998年是50年來全球重大洪水災害最嚴重的一年,受災人口達到291.31百萬,受災經濟損失達到391.01億美元;1991年次之,受災人口達227.55百萬,受災經濟損失為309.72億美元。
1950-2004年全球重大洪水災害地區分布。由表2可見,不論受災人口還是受災損失,中國都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國家。嚴重的洪水災害,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將對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我國是世界上受暴雨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的防災減災能力也逐步提高,但極端性和局地突發性暴雨災害的預報能力進展并不顯著,由暴雨災害導致的經濟損失和受災人數卻并沒有顯著降低,暴雨災害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及社會穩定的影響日趨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