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暴雨災害怎么辦,該怎么自救
暴雨天氣的影響范圍
區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續3——7天,影響范圍可達10——20萬平方千米或更大,災情為一般,但有時因降雨強度極強,可能造成區域性的嚴重暴雨洪澇災害。
特大范圍暴雨歷時最長,一般都是多個地區內連續多次暴雨組合,降雨可斷斷續續地持續1——3個月左右,雨帶長時期維持。
暴雨天氣介紹解釋
暴雨(英文:torrentialrain,rainstorm,storm),是指降水強度很大的雨,常在積雨云中形成。分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個等級。
暴雨形成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一般從宏觀物理條件來說,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定。大中小各種尺度的天氣系統和下墊面特別是地形的有利組合可產生較大的暴雨。引起中國大范圍暴雨的天氣系統主要有鋒、氣旋、切變線、低渦、槽、臺風、東風波和熱帶輻合帶等。此外在干旱與半干旱的局部地區熱力性雷陣雨也可造成短歷時、小面積的特大暴雨。[1]暴雨往往容易造成洪澇災害和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工程失事、堤防潰決和農作物被淹等,導致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
洪水原因
長期以來的森林破壞是其重要原因。
從客觀上說,洪水頻發有其不可抗拒的原因,可以說是“天命”難違。但是,萬古奔騰的長江為什么僅僅在這20世紀短短的100年,清澈的江水就一去不復返?為什么百年一遇的洪水變成了幾年一災?十年一患?
和有關歷史資料對比,洪水的頻率和嚴重程度與人口增長趨勢相當一致。不得不承認,我國迅猛的人口增長,擴大耕地,圍湖造田,亂砍濫伐等人為破壞不斷地改變著地表狀態,改變了匯流條件,加劇了洪災程度。
降水豐虧由天,調水理水由人。在降水多的年份,洪水是否造成災害,以及洪水災害的大小,又離不開人為因素。
人類犯下的最大錯誤是砍伐森林。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等多種功能,對洪峰有不可替代的削減作用。有洪水不一定有洪災,而破壞了森林,小洪水也可以造成大洪災。森林的調洪作用主要表現在:1、森林林冠可以通過它巨大的葉面截滯暴雨里的一部分,可達10~30%;2、它的枯枝落葉層有儲存雨水的功能;3、由于森林的存在,大大加強了地表的伏滲能力,大量的急速的地表徑流變成了緩慢的地下徑流;4、森林還可以改變土壤的地表結構,增強儲存降水的能力;5、森林根系龐大,有固土作用,調節洪水注入江河的泥沙。
其次,長江上游亂砍濫伐的又一惡果是驚人的水土流失。現已達35萬平方千米,每年土壤浸融量達25億噸。河流、湖泊、水庫淤積的泥沙量達20億噸。僅四川一省一年流入長江各支流的泥沙,如疊成寬高各1米的堤,可以圍繞地球赤道16圈。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每年沉積的泥沙達1億多噸,有人驚呼:“這樣下去,要不了50年,洞庭湖將從地球上消失!”長江之險,險在荊江,由于泥沙俱下,如今荊江段河床比江外地面高出十多米,成了除黃河之外名副其實的地上河。
城市遇到洪水怎么辦?
1、避難所一般應選擇在距家最近、地勢較高、交通較為方便及衛生條件較好的地方。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層建筑的平坦樓頂,地勢較高或有牢固樓房的學校、醫院等。
2、將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處保存;將不便攜帶的貴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處,票款、首飾等物品可縫在衣物中。
3、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塊等漂浮材料加工為救生設備以備急需;洪水到來時難以找到適合的飲用水,所以在洪水來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貯備干凈的飲用水。
4、準備好醫藥、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種尚能使用的通訊設施,可與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訊、交通聯系。
5、受到洪水威脅,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在措手不及,已經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
6、洪水來得太快,已經來不及轉移時,要盡量利用一些不怕洪水沖走的材料,如沙袋、石堆等堵住房屋門檻的縫隙,減少水的漫入,或是躲到屋頂避水。房屋不夠堅固的,要自制木(竹)筏逃生,或是攀上大樹避難,等待援救。離開房屋前,盡量帶上一些食品和衣物。不要單身游水轉移。在山區,如果連降大雨,容易暴發山洪。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注意避免過河,以防止被山洪走,還要注意防止山體滑坡、滾石、泥石流的傷害。發現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或斷折,要遠離避險,不可觸摸或接近,防止觸電。對于家中的財產,不要斤斤計較,更不能只顧家產而忘記生命安全。為了保存財產,在離開住處時,最好把房門關好,這樣待洪水退后,家產尚能物歸原主,不會隨水漂流掉。
7、被水沖走或落入水中者,要保持鎮定,盡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箱子、衣柜等物。如果離岸較遠,周圍又沒有其他人或船,就不要盲目游動,以免體力消耗殆盡。無論你遇到何種情形,都不要慌,要學會發出求救信號,如晃動衣服或樹枝,大聲呼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