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歷史學考研知識中國古代史
新一批的考研大軍目前正在攻城略地,對目標據點發起總攻。看著每天蜂擁于圖書館、自習室的學子們,不禁想起了去年的自己,惺忪的睡眼,繁重的任務,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為了幫助大家學習,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關于中國古代史的2016歷史學考研知識,歡迎參考閱讀!
2016歷史學考研知識(中國古代史)如下
:一、 掌握一條朝代更替主線
中國古代史的參考書是按照中國朝代的更替而編寫的,所有這是中國古代史的一條主線,要牢牢把握這條主線,分清前后順序,切忌復習到考前都不知道哪個朝代在前,哪個朝代在后,這是學習歷史最大的忌諱,因為歷史學是以時間和地點為轉移的實證性學科。只有在熟悉朝代更替和時間起止的基礎上才能對知識有比較清晰的脈絡和框架。
二、 從宏觀上把握歷史概況
如果想做到對中國古代史整個階段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就必須從某個朝代的的社會歷史概況做起,也就是說對某一個朝代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民族關系、中外關系等幾個方面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比如:要掌握唐朝的社會歷史概況,在政治上,唐朝中央的三省六部制,地方州縣兩級制,同時將全國分為關內、河南、河東等10道;科舉制度、府兵制、唐律等。在經濟上,均田制以及賦役制度相對于隋朝的變化,經濟政策,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概況等。在思想文化科技方面,這一類知識也要重點把握,因為這幾年加大了對思想文化科技的考察。在民族關系方面,要重點掌握唐太宗時期的民族政策。在中外關系方面,要掌握與東亞、西亞等國的交往。
三、 把握歷史階段特征,有助于加深對歷史背景的理解
中國古代史大體上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先秦、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先秦時期主要處于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秦漢時期,隨著秦國滅六國,統一中國,建立一個統一的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秦漢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時期,也是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確立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的分裂時期,但是要特別注意這一時期的民族融合問題,同時北方民族遷入中原,中原人口大量南遷江南地區,也是中國經濟重心轉移關鍵因素。隋唐時期又是中國大一統時期,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的時期……對于歷史階段特征的把握,能夠從整體上加深對歷史背景的理解,也有助于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四、 重點掌握幾個基礎知識
中國古代史有幾個基礎知識主線在貫穿其中,要重點掌握以下幾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土地制度、賦役制度、兵制、儒家思想的演變等等,這些都是考試的重點。像2010年歷史學基礎綜合考察了西漢初期削弱諸侯勢力的措施和清朝的攤丁入畝問題,分別屬于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和賦役制度。
2016歷史學考研知識: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
1、分封制
周滅商前后,已開始將子弟分封于新征服地區,周公東征以后大規模分封,在當時稱為"封建",即分封土地,建立國家之意。分封的諸侯要對天子承擔鎮守疆土、屏藩王室、繳納貢物、朝覲述職、發兵從征等義務,在自己國內可以將土地繼續向下分封給子弟親屬,后者稱為卿大夫。分封制加強了王室對全國疆域的控制,鞏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2、宗法制
宗法制是古代貴族憑借血緣關系對族人進行統轄管理的制度,從而成為統治者維護社會和政治秩序的一種重要手段。它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這一制度在商朝后期已經存在,到周朝變得更為典型和系統。天子的嫡長子繼承王位,余子分封為諸侯,諸侯的嫡長子繼承君位,余子分封為卿大夫,依此類推,直至最低層。嫡長后裔稱做這個家族、宗族的"大宗"。嫡長以外各子及其子孫則為"小宗"。無論經過多少代,大宗始終是本宗族的核心,通過他將始祖的后裔聯結成一個具有實體性的血緣團體。
宗法關系的基本內容,實質上就是大宗或小宗依據自己的特殊身份,對不同范圍內、包括直系與旁系親屬族人的統轄管理。西周宗法制與分封制相結合,親緣關系與政治關系相結合,有效地起到了維系社會、政治秩序的作用。這也是周朝政治有別于后世的一個重要特點。
3、國野制
從分封制的角度年地,周朝國家管理在平面上可以分為一系列政治單元,包括王畿和各諸侯國。在每個單元中,又基本上都有國、野兩類政治區域,它們之間是統治、被統治的關系,各自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社會職能。周初分封實際是由統治部族對被征服地區主動進行的武裝拓展。被封者率本族人到達封地后,首先要建立一個名為"城"的軍事據點,逐漸由點向面擴展,完成對封地的控制。這種城(包括近郊)在當時稱為"國","國"以外的廣大田土則稱為"野"。國、野之分由此形成。諸侯又向下分封采邑給卿大夫,采邑分為都、鄙,其中心據點為都,都外田土為鄙,性質與國、野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