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法:高中歷史的“五化”學習方法
中學歷史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質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受制于學生的歷史學習方式。但是,我國中學生的歷史學習長期以來就是被動接受、死記硬背。這種低效率的歷史學習,使歷史教育質量長期難以提高。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已轉變為新課程實施的主陣地,更成為了教育教學的生命線!我區三年多的課改實驗。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拓展課堂教學空間的實踐活動,使歷史課堂逐步由沉寂走向活躍。
學習方法:高中歷史的“五化”學習方法
下面以新課標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為例做一說明。
一、 知識系統化
歷史課每一章、每一節都是一個系統。要從整體上把握每一章、每一節的知識結構,形成系統。具體來說,學完每一節要知道其中有幾個子目,每一子目講了哪些大的的問題,對每一子目以“目的、背景、原因、內容、過程、概況、結果、影響”等提示性詞語概括出其結構。學完一章時要回憶本章有幾節,每一節有幾個子目,每個子目中的“目的、背景、原因、內容、過程、概況、結果、影響”各是什么??傊瑢W習時應首先想到這些提示性詞語,以這些這提示性詞語為抓手統領教材,不致于讓所學的知識支離破碎,顧此失彼。
二、內容條理化
當我們對每節的內容劃分成幾大塊之后,接下來就是如何掌握的問題。條理化是對教材主要內容的梳理。對每塊內容要分成幾條要點,使雜亂的內容變得清晰。
三、 要點簡練化
為便于記憶,需要在系統化、條理化的基礎所要掌握的內容進一步簡練化,爭取做到化大為小,化多為少,以點帶面,從而構建起簡潔明快、層次清晰、利于統攬的知識結構。如對較為復雜的“分封制內容”可抓住“分封的對象、諸侯的義務、諸侯的權利“三個方面進行掌握。宗法制的作用可抓住“保證壟斷和特權,有利鞏固和團結”兩個方面進行掌握。
四、 閱讀精細化
從歷年的高考試題看,考試內容涉及到教材的各個角落,需要我們適當注意教材中一些邊緣化的內容,如引言、歷史縱橫、資料回放、圖片、表格、文獻資料、小字注釋等,這些都在考試之列,如若忽視,往往陷于被動。如本課中有三幅插圖“戴冠冕的夏禹”、“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辭的牛骨”、“漢墓畫像石中的周公輔佐成王圖”、有一幅歷史地圖“西周分封示意圖”、還有“學思之窗”、“歷史縱橫”,都是經常考到的內容,不能對它們視若無睹。
五、記練一體化
要想對教材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不能紙上談兵,不能只練“唱”功不練“做”功,必須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去,在練習中發現記憶中的盲點和理解中的偏差,從而完善知識結構并逐步培養能力。
例:夏啟以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是()
?、凫柟滩柯渎撁说男枰谒接兄瓢l展的結果③階級對立的產物④統一國家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鞏固部落聯盟的需要”的說法不符合夏朝的實際;“統一國家的需要”之說又過于超前。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運用階級分析法和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原理去分析。故正確答案為B項。
由此可見,本題是典型的能力題,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若僅僅局限于記一記、背一背本課表面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在平常的學習中對此類試題要反復揣摩,透徹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得心應手,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