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一學習方法 > 高一歷史 >

高一歷史2知識點總結

時間: 如英2 高一歷史

  高一歷史2知識點總結:古代中國

  (一)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

  1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的產生:“刀耕火種”、“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

  3、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漢代牛耕逐漸普及全國。東漢時出現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這種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經營方式,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3、古代水利建設概況

  1、夏商周:農田水利有較大發展。

  2、春秋戰國:戰國時秦國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鄭國在秦國修的鄭國渠。

  都江堰

  3、秦:靈渠

  4、兩漢:西漢漢武帝親到黃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東漢王景治黃河才基本解除了黃河水患。

  5、隋煬帝:開通了大運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運河。

  6、唐朝:設專職官員管理水利事業,各地興修了不少水利工程,還創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

  (二)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的發展

  了解古代中國在紡織、和制瓷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紡織業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順序:麻葛絲棉。

  (2)絲綢之路:漢代開辟。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

  (3)唐代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朝廷征收民間紡織品的數量相當可觀。

  2、冶金業主要成就:

  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特點:分布廣,規模大,水平高。戰國以后以鐵器為主,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風形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3、制瓷業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產生——原始時代彩陶b、發展:山東龍山文化——蛋殼黑陶c、獨特技術——唐三彩d、陶瓷過渡時期: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b、唐晚期長沙銅官窯首創彩繪工藝。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藝技術發明——康熙時期、頂峰——雍正時期

  (三)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

  了解“市”的形成與發展及其特點:逐漸打破時空限制,雖受政府嚴格限制,但仍相當繁榮

  1、秦代管理“市”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2、漢代在進行集中貿易的“市”, 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3、六朝時代,出現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顯著,“夜市”比較繁榮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業區已經相當繁華。

  (四)“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及其影響

  1、“重農抑商”政策含義:強調發展農耕,限制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開始于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

  目的: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

  影響:“重農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國家的安全,維護政治的穩定,鞏固君主的地位,但這一政策的實施使社會經濟的活力受到壓抑,而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發育,這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

  影響:“海禁”政策扼殺了對外貿易進步的可能性,不僅妨礙海外市場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滋長,使中國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辟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而且使中國與世隔絕,從而阻斷了中國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使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一歷史2知識點總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一)開辟新航路

  1、開辟新航路的背景:

  A、必要性(原因):

  (1)經濟根源: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會根源:歐洲人的“尋金熱”(開辟新航路的動機)

  (3)宗教根源:傳播天主教

  (4)商業危機:奧斯曼土耳其占領傳統商路(直接原因)

  (5)宗教因素:傳播天主教的熱情

  B、可能性(條件):

  西歐生產力的發展、航海技術的提高、造船技術的發展、地理知識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15世紀中葉之前的長時期內,壟斷傳統商路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

  3、最早探詢新航路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4、第一個進行新航路開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其航線是——開辟了由非洲海岸由大西洋進入印度洋的航路,發現了好望角。

  5、直達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達·伽馬

  6、橫渡大西洋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家是哥倫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遠航的。

  7、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路線是:從西班牙出發,到達南美洲,繞過美洲南端的海峽,橫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繞過非洲,回到歐洲。

  新航路的開辟的經過

  8、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1)對世界:

  ①引起了“商業革命”( 商品種類--增多,貿易范圍--擴大,貿易中心--轉移)和“價格革命”(貨幣貶值,社會分化)。

  它有力地加強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最主要影響)

  ②加強了歐洲同亞、非及美洲之間的聯系,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

  ③地區性的貿易開始向世界性的貿易擴展,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

  ④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沖擊西歐的思想文化領域,打擊了教會的威信。

  (2)對歐洲:

  ①歐洲的貿易中心由原來的地中海地區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西班牙、葡萄牙成為歐洲富國,西歐一些國家開始進行早期殖民擴張。

  ③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最主要影響)

  9、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新航路開辟后,初步形成了一個廣闊的世界市場,西歐開始崛起;歐洲的主要商路和國際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美洲的傳統社會覆滅,但為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作出了重要貢獻;非洲成為獵獲黑人奴隸的場所;白銀大量地流入歐洲,刺激了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自哥倫布時代起,全球逐漸形成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人類也由此從各民族分散孤立地發展開始走向整體世界。

  (二)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

  1、被稱為“海上馬車夫”的國家是:荷蘭;“日不落帝國”是指:英國。

  2、荷蘭能夠成為世界范圍內殖民帝國的條件:

  (1)優越的地理位置。

  (2)素有經商和從事手工業的傳統,是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的地區之一。

  (3)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4)1581年,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獨立。

  3、荷蘭建立殖民帝國的過程:

  (1)組建壟斷性的貿易公司,參與殖民競爭。

  (2)襲擊葡萄牙、西班牙船只,搶掠財物。

  (3)探索新的航路。

  4、17世紀“歐洲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是:荷蘭;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榮的商業中心是:阿姆斯特丹。

  5、荷蘭壟斷性貿易公司的權力有:貿易壟斷權、建立武裝、管理殖民地。

  6、荷蘭的殖民地范圍:非洲——從葡萄牙手里奪取好望角;亞洲——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據點,奪得馬六甲和錫蘭,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亞一帶,占據中國的臺灣;北美洲——建立新尼德蘭等殖民地。

  7、17世紀,荷蘭成為世界范圍內的殖民帝國;17世紀末,失去海上殖民霸權。

  8、英國早期殖民擴張的過程:

  (1)英西戰爭:1588年,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國開始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

  (2)組織壟斷性的貿易公司,拓展殖民地。(英屬東印度公司)

  (3)英荷戰爭:與荷蘭進行三次戰爭,奪取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改名為紐約。17世紀末,荷蘭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權。

  英荷戰爭的導火線:英國頒布《航海條例》。(《航海條例》內容:凡是出入英國或英國殖民地的貨物都必須由英國船只載運)

  (4)英法戰爭:與法國進行多次戰爭,其中通過七年戰爭奪得法國在北美的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新法蘭西和印度的殖民地。18世紀中期,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9、英國殖民擴張的優勢:

  (1)地理優勢——地處大西洋航運中心;

  (2)經濟優勢——手工業發達,資源豐富;

  (3)制度優勢——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4)軍事優勢——擁有歐洲最強大的海軍。

  10、英國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塊殖民地是:弗吉尼亞。

  11、導致英荷三次戰爭的直接原因是:英國頒布《航海條例》。(《航海條例》內容:凡是出入英國或英國殖民地的貨物都必須由英國船只載運)

  12、殖民擴張的影響:

  (1)對世界:使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進一步擴大。(市場擴大的途徑:殖民擴張,掠奪、欺詐,商品輸出)

  (2)對殖民國:為西歐國家提供了廣闊的商品市場和大量的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3)對殖民地: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黑奴貿易:歐洲→非洲→美洲→歐洲)

  13、★如何辨證地看待殖民擴張活動?

  提示:破壞性、建設性

  對殖民國家而言

  (1)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轉化為資本,歐洲資本主義發展。

  (2)打破世界相對孤立狀態,使世界日益成為相互影響、聯系緊密的整體,促進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

  對殖民地而言

  (1)殖民主義是災難和禍害,造成了亞、非、拉地區的落后。

  (2)殖民主義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和進步。

  (三) 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9世紀中后期)第一次工業革命如何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1)機器大生產的產品需要更廣闊的世界市場;

  (2)工廠生產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原料;

  (3)交通運輸條件的改變為各地之間的聯系和交往提供了條件。

  ★第二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如何促使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1)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增長,推動了世界范圍工業生產的空前發展,更多的產品銷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場得到進一步發展;

  (2)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展起來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為世界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物質條件;

  (3)國際分工日益明顯;

  (4)資本主義列強憑借日益強大的實力,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起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

  1、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發生的背景有:

  (1)前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后,確立了資本主義統治,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2)資金:通過國內圈地運動及海外的殖民擴張、黑奴貿易、海外貿易積累了大量資金。(3)勞動力:圈地運動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為自由勞動力。

  (4)技術: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基礎

  (5)市場:英國海外市場日益擴大,工場手工業時期的商品生產已無法滿市場的需要。(直接原因)

  2、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新興的棉紡織業。

  3、提高了織布速度的發明創造是:1733年凱伊發明的飛梭。

  4、工業革命起迄時間是:18世界60年代——19世紀中期。開始標志:珍妮機的發明和使用;結束標志:機器生產基本取代手工勞動(機器制造機器)。

  5、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英國、瓦特、改良蒸氣機交通運輸業新的發明有: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輪船;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火車);1825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鐵路。

  6、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提高了生產力,歐美資產階級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2)引起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變革:產生、壯大了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力量,兩大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斗爭不斷;

  (3)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4)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思想和生產方式。

  還可以這樣回答;

  (1)經濟上:工業革命極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加快了城市化進程。

  (2)政治上: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使社會分裂成兩大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由此促進工人運動的興起。

  (3)生產方式上: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猛烈沖擊了當地的舊思想舊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進了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科學共產主義的誕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東方從屬于西方,促使了資本主義市場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1、興起的條件: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

  (2)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

  (3)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表現:

  (1)電力的廣泛應用(顯著表現);

  (2)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深遠影響);

  (3)化工技術的發展;(4)鋼鐵工業等傳統工業的進步。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

  (1)(開始的標志)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發明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

  (2)電動機、電燈、電車、電話、電影放映機等問世,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3)新的交通工具:汽車和飛機(內燃機驅動)。

  4、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壟斷組織的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

  5、壟斷組織的出現:

  (1)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

  (2)方式:兼并或聯合。部門:最先出現在新興工業部門和鋼鐵工業。

  (3)評價:積極——壟斷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雖然大資本家實行壟斷的目的是追求更多的利潤,但壟斷的出現確實適應了資本主義大生產的要求,對于擴大生產規模、改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消極——壟斷資本家掌握了經濟權力之后開始涉足國家的政治生活,且不斷擴大對外侵略,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3、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棉紡織業、機器制造業、交通運輸業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電力工業、電氣產品制造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等。

  6、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1)形成過程:

  (2)初步形成的標志:日本的“開國”、澳大利亞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和中國的“門戶開放”。

  (3)逐漸成熟標志:國際經濟交流基本準則的確立。

  7、中心:美國和德國。

  8、特點(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比)

  (1)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

  (2)速度快,范圍廣,規模大,多國同時進行。

  (3)一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4)經濟結構:從重工業開始。

  9、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促進生產力發展: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和鋼鐵時代。壟斷組織(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的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

  10、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棉紡織業、機器制造業、交通運輸業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電力工業、電氣產品制造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等。

  11、世界一體化趨勢(19世紀末20世紀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對一體化趨勢的評價,有利有弊。

41466 主站蜘蛛池模板: kaylani lei| 最后的招待1991| 我家三爷超宠的短剧全集| 海霞电影| 真爱诺言大结局| 美女的咪咪| julia taylor| 包公决战潘金莲| 求佛的歌词| 色在线播放| 二手大棚钢管急卖2000元| 范冰冰激情片段| 电影因果报应完整版观看| 节目单| 手绢舞蹈视频大全| 万万没想到第三季| 新条由芽| 谭凯琪| 大老鼠图片| 根深蒂固韩国电影| 漂亮孕妇独自在家肚子疼叫个不停| 猎罪图鉴在哪看| 富贵不能淫翻译| 何以笙箫默豆瓣| 我不再什么作文500字| 王盼盼| | 九宫格数独100题及答案| 麻美由真电影| 姐姐姐| 徐若| 速度与激情20| 河北卫视节目表| 无声真相电影免费观看| 林青霞离婚| 因性而别| 唐人街探案四免费观看| 贼王之王| 老江湖 电影| 湖南卫视节目表| 违规吃喝心得体会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