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法:高考歷史該如何學習方法
經過不斷的歷史復習,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課本的基礎知識。如何科學高效地深化歷史復習,成功沖刺歷史高考,關鍵在于能夠依照一定的方法構建知識平臺,在更高的層次上把學過的知識系統化、提綱化,通過綜合訓練,活化思維,提高復習效果。
學習方法:高考歷史該如何學習方法
歷史學科想要得到更高的分數,要先打散,再整合。
1.關于初中知識
請務必放心,初中知識的作用一般不會超越科普。前幾天翻了翻初中課本,發現就高考來說,大部分知識點是用不到的。我認為初中歷史的作用就是普及歷史常識,培養思維方法,雖然我覺得后者的作用并不很理想。
2.關于背書的問題
背書是必要的,不過首先要弄明白哪些要背,哪些不必背。
必須要背的,就是時間,以及某些你無論如何理解不了的影響、評價等。除了這些,其他的大多數背誦工作可以被理解這個過程取代。
我的歷史老師總是說兩個字:理解。請記住一句話:論從史出。歷史書的每一課其實都是由歷史事件串聯起來的。對于一個基本的歷史事件,要求我們掌握它的背景、經過、影響三大部分,如果硬背是非常困難的。此時就需要你對這個事件有充分而透徹的理解。當你真正明白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它的影響、意義就不言自明了。
舉個例子,比如經濟史中的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70年代最早在英國開始,這個時候發生了什么事呢?首先英國開辟了大量海外殖民地,成為日不落帝國,獲得了廣闊的海外市場,產生了很多需求。其次,資本主義制度確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快。與此同時,圈地運動把農民趕出了土地,提供了勞動力。而此時的英國仍處于手工工場時期,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這種種原因促成了工業革命。
像這樣,當你明白了這些背景是怎么來的,你就會覺得這個解釋合情合理,是不是就好接受了很多?
P.S:我喜歡在復習的時候看課本,正文小字都看,當成看小說,會有很大的收獲。
3.時代背景是基礎
每個歷史事件都是發生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的,不同的時代背景會發生不同的事。一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對外交流這五個方面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把握歷史事件的特征。長遠不敢說,但在高中,時代背景絕對是最重要的,沒有之一。拿我上面舉得那個例子來說,對于工業革命這個時間,首先要定位準確。我的老師還說過一句話:時間是第一要素。當你知道了它所處的背景,你就要聯想這個時期在五個方面的特征,對這件事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整理每個歷史階段的特征十分的有用,我建議這件事越早做越好。我來提供一個模板。
春秋戰國時期——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時期
政治:①分封宗法制瓦解,郡縣制出現。②諸侯國之間戰爭頻繁,社會動蕩,政局不穩。③禮 崩樂壞,道德淪喪,社會秩序混亂。
經濟:①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小農經濟產生。②鐵器牛耕出現。
文化:①百家爭鳴,思想自由。②私學興起。
可以說一切問題都基于時代背景,非常非常重要。
4.知識點零碎&筆記問題
知識點零碎不要怕,體系都是由一個一個的史實構成的。要勤于歸納總結,善于發現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系。要積累足夠的知識點才能把它們串聯成一個整體。
至于筆記,每個人有自己個人的喜好和習慣。我個人的建議是基礎的知識點整理放在高一高二做,高二的暑假或者高三,就可以開始把學過的知識分成不同的專題、模塊來整理,另外一種方法就是跨越書本,按照時間順序,整理在不同的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發生了什么事。歷史學習中對于時空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