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背歷史又快又熟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有許多歷史時間、人物及其活動的內容與地點是非記不可的,因此歷史課的學習中很有必要掌握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如諧音記憶法、數理記憶法、歸納記憶法、奇特聯想法、濃縮記憶法、講解記憶等.
一、諧音記憶法
以“核心字”為基礎,對歷史材料進行重組,形成合轍押韻、朗朗上口的歌訣。
如五代十國的“十國”:吳閩吳越前后蜀,南唐南漢南平楚,再加上北方的“北漢”。
1978─1999年工業建設部分重要工程有安太堡露天煤礦、大秦鐵路、上海寶山鋼鐵公司、大亞灣核電站、京九鐵路、葛洲壩水利工程:安太堡大、寶鋼大、京九鐵路葛洲壩。
1927年到1930年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名稱、建立者:__,閩浙贛;徐向前,鄂豫皖。賀龍洪湖湘鄂邊;鄧張左右來回轉。
二、奇特聯想法
聯想越奇特,記憶越深刻,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二戰的六個中立國:瑞士、瑞典、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土耳其。我們把它想象成:兩對雙胞胎“瑞士、瑞典”與“西班牙、葡萄牙”都“愛”“土耳其”姑娘。
兩漢時期中國與朝鮮保持著頻繁的貿易往來,中國輸出到朝鮮的有:鐵制生產工具、銅鏡、漆器。我們把它想象成:中國“特工”帶去一面“銅鏡”,朝鮮人覺得好“稀奇”。
三、濃縮記憶法
認真分析歷史事物,從中歸納提煉出連續或對仗的“核心詞”,作為記憶的載體,有事半功倍之效。
十年建設時期成就:總結為“1、2、3、4、5、6、7、8”
1.一個“十年”:1956──1966
2.兩個鋼鐵基地:武漢、包頭
兩條代表性鐵路: 蘭新鐵路、包頭鐵路
3.三個油田:大慶、勝利、大港
4.四個英雄模范人物:王進喜、雷鋒、焦裕綠、向秀麗
5.1965年石油全部自給;建成大中型項目五百多個。
6.工農業總產值增長近60%。
7.農村用電增長了70倍。
8.新建鐵路八千多公里。
《天津條約》主要內容有5點,可總結為“三外一賠一開”。
一五計劃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可總結為“一橋二鐵三公四廠”。
四、數理記憶法
抓住年代本身的特征,探究數字之間的關系,增加易于聯想的內容,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單個遞增年代:比如蒙古滅金,1234年;
連續遞增年代:1919年、1920年、1921年、1922年、1923年、1924年……;
等差間隔年代: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1927年;抗日戰爭爆發,193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反攻,1947。
一石多鳥年代:1919年五四運動、巴黎和會召開、共產國際成立等;
循環數字:努爾哈赤建金,1616年。
加法: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可記為15=7+8。
減法:220年魏國建立,可記為2-2=0。
乘法:1644年清軍入關,明朝滅亡,可記為16=44。
除法:公元前770年西周滅亡,可想為7÷7=1。
五、觸點聯想記憶法
抓住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在時間、地點或是名稱等方面的某一相同或相似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的方法。
例如:南京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南京就是一個觸發點,可以從不同角度對發生在南京的歷史事件進行歸納。
六、連線記憶法
按歷史在不同時期的發展線索進行縱向串聯或按同一時期的同類事件進行橫向串聯,有利于學生鞏固歷史某礎知識,把握歷史發展的全貌和實質。
七、對比記憶法
如把中國古代歷次農民起義所提出的口號相比較,認識到農民斗爭的水平在不斷提高;對《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內容作比較,認識到中國社會是如何一步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八、圖表記憶法
借助多樣化圖表,充分調動視覺功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提高記憶能力。
如中國近代史要求掌握的涉及開放通商口岸的條約有5個、開放的通商口岸有20個,可以以長江為橫坐標、沿海為縱坐標標注開放城市和開放時間。
九、規律記憶法
歷史知識雖然浩如煙海,但是如果我們依據歷史自身的規律進行記憶,常常能起到觸類旁通、一石三鳥的作用,還可能幫助你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如分析中國古代歷次農民起義的原因時,雖然引起起義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無外乎:(1)封建暴政;(2)土地兼并;(3)自然災害等。
十、論記憶法
幾個人一起討論問題,往往會觸發靈感、茅塞頓開,達到互相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的效果。
十一、講解記憶
據研究,一個人給其他人講述歷史事件,記憶效果比一個人自己記憶要高幾倍,而且信號儲存時間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