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散文欣賞教案
什么是散文?怎樣寫散文的教案?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中班散文欣賞教案,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中班散文欣賞教案一
《新年的鐘聲》
活動目標:
1、了解新年的鐘聲的蘊意,感受過新年的喜悅。
2、欣賞散文中的描寫,了解過新年的特殊意義。
3、感受節日里的祝福。
活動準備:
1、自制散文詩的播放課件。
2、豐富幼兒有關過新年的嘗試。
活動過程:
一、談話入題。
1、2015年快過去了,新的一年也快來臨了,新的一年是什么年呢?(2016、猴年)
2、你喜歡過新年嘛?為什么?
二、欣賞散文。
1、你聽到散文里都說了些什么?
2、是誰給我們送來了那么多禮物?
3、能得到那么多新年禮物,你的心情怎么樣?
4、在新年里,你想給誰送去新年禮物呢?送什么呢?
三、學說散文。
四、創編散文。
附《新年的鐘聲》
新年的鐘聲送來了新的一年,
新年的鐘聲送來了春天的信息,
新年的鐘聲告訴我們長大了一歲,
新年的鐘聲讓每個人都笑開了花,
新年的鐘聲里許下了我的愿望,
爸爸媽媽的快樂是我的快樂,
老師的笑容是我的笑聲,
朋友的高興是我最大的愿望,
新年的鐘聲里送來了新年的禮物,
我要快快送出去。
中班散文欣賞教案二
《多彩的夢》
設計意圖:
夢是一個給人以很多想象空間的虛幻世界。夢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或不可能實現的愿望都能在夢中得到心情抒發。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幼兒在談論自己做過的各種各樣的夢,他們對夢有著濃厚的興趣。我選擇的這篇散文詩,恬靜優美,富有童趣,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力,開發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在活動中可以體驗詩的意境,暢談自己的夢想,大膽講述仿編,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美好夢境的向往。
活動目標:
1、理解作品內容,體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
2、根據自身經歷大膽講述,仿編部分散文詩。
3、發揮想象力,進行創造、表達。
活動準備:
1、小床、娃娃、被子、枕頭
2、自制多媒體課件
3、大樹、卡片、黑水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娃娃、導入課題。
噓,洋娃娃睡著了,他在做夢呢?你猜她做了一個什么樣的夢?
欣賞課件(配樂散文詩)
二、理解作品、體驗意境
(啟發幼兒回憶散文詩內容,體驗優美意境,學習念散文詩,并為散文詩起名字。)
提問:1.聽了這段散文你有什么感受?
2.散文里用什么好聽的句子來告訴我們娃娃睡了?我們一起來說說!(眼睛睡了,嘴巴睡了,胳膊睡了,手睡了,腿睡了,腳睡了,只有鼻子在值班,呼 ---吸-----)
3. 洋娃娃夢見了什么呀?(講述3幅畫面)
4,這么好聽,又有趣的散文,我們可以給他取個什么名字呢?娃娃的夢多嗎,精彩嗎?而且娃娃的夢是彩色的,所以我們就給它取個多彩的夢 ,你覺得如何?
5,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也來唸一唸這篇有趣的散文好嗎?
三、感受不同畫面,大膽講述仿編。
小弟弟和小妹妹也做了許多的夢,請小朋友來說說他們做了什么樣的夢,并仿編到散文詩中,激發幼兒大膽想象、講述。
四、想象繪畫、分享快樂。
啟發小朋友講出自己做的開心、快樂的夢,并畫到卡片上,然后掛到夢幻樹上與大家一起分享。
附:多彩的夢
眼睛睡了,嘴巴睡了,
胳膊睡了,手睡了,
腿睡了,腳睡了,
全身都睡了,
只有小鼻子在值班
呼——吸——
靜靜地我做了一個夢,
我夢見自己變成了大鼻象,
跟小朋友們玩滑滑梯;
我夢見自己變成了小廚師,
在和小貓做蛋糕;
我夢見自己變成了音樂家,
在小動物們開音樂會。
睡啊------睡啊-----
我做了許許多多的夢
中班散文欣賞教案三
《桃花瓣兒》
散文欣賞活動是通過藝術的語言,來感受散文中的意境美。一直以來我只是覺得散文可以跟故事一樣教授,讓孩子懂了,會了,就可以了,卻忽略了散文中的美是散文的靈魂,學會朗誦散文是開始,學會帶著感情去欣賞散文才是重點,通過這一次的散文欣賞活動,讓我有了深刻的體會。
1.從直觀的經驗中進入散文。
活動的主題是春天,而桃花是春天里最具有象征意義的植物之一,孩子們對粉色的桃花有著獨特的喜愛之意,加上我們近期進行了踏青活動,孩子們對春天里的景色特別感興趣,“桃花瓣兒”就成了最貼近主題的選擇。有了對桃花的接觸和了解,孩子在欣賞散文時就有了直觀的經驗,能更好的理解散文。
2.在動態的情境中感知散文。
活動中我選擇了以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展示散文內容,以直觀具體的情境刺激吸引幼兒,把幼兒帶入散文所要表達的情境之中,我以舒緩的音樂作為背景,想把幼兒帶入散文的意境中,讓幼兒從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來感知散文,但是作為一個新教師,我誤以為只要孩子理解了散文,會讀了散文,就是能夠欣賞散文了。散文有一種特殊的美,能讓讀的人從其有限的篇幅里體味出言盡意遠、耐人尋味的美麗情愫,而幼兒本身沒有具備欣賞的能力,必須通過反復感知才能了解散文的情感、情緒、而產生共鳴,產生對話,由此接受和喜愛。教師也可以用自己的體驗、自己的情緒去帶動幼兒,以美的姿態去感染他們。
3.在寬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
通過反復感知,幼兒對散文有了自己的初步感受,然而要對作品進一步理解,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因此,幼兒學習散文也需要在寬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這里的交流可以說是教師引導下的交流,在這一步中,教師可以設計幾個關鍵問題,或者關鍵詞拋出來讓幼兒展開討論,幫助幼兒正確的理解散文所要表達的意義。但我在分段欣賞時沒有將問題設計到位,以致幼兒對問題失去興趣,沒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對于進一步欣賞散文也就失去了意義,如講到“小螞蟻揀了一片花瓣兒”,這時,我可以提問:“小螞蟻會用花瓣兒做什么?”幼兒回答之后,再欣賞原文;當問到“小甲蟲揀了桃花瓣兒可能會當什么?”,也請幼兒來說一說,然后再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了解散文內容,這樣活動中的師幼互動能更為生動,也有利于幼兒進一步理解感知散文。
4.在簡單的遷移中創編散文。
在幼兒理解的基礎上,我嘗試讓幼兒進行句式的創編,孩子們的回答很豐富,花瓣可以做出很多不同的東西,但他們所說的都缺乏了一定的美感,沒有將事物的美與桃花的美聯系在一起,這也失去了散文欣賞的精髓,關鍵在于他們沒有深刻的體會到這篇散文帶給他們美的享受,這也是我在這節課后感悟到散文欣賞活動的重點之一。
關于這節課后的感悟甚多,如何做到細致地對待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如何應對臨場發生的問題,以及如何調整與學習,但是我想無論如何,每一次的活動我都要認真地對待,熱情地投入,相信在我的成長道路上,我可以逐漸積累,逐步提高,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