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申論考試議論文開頭指導
一、理清寫作思路清晰的寫作思路是寫好開頭的前提,書寫過程中應注意寫作方法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切忌套用模板。
常見的開頭寫作方法有:概括式、案例式、轉折遞進式、排比式、引言式、時間式等,其中引言式和轉折遞進式特色明顯,容易寫出亮點,建議考生進行針對性練習提升。
二、引言式建議寫作思路:引用名言警句+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示例:“堅持樹立和培養創新機制,是打造高端技術人才,占領高科技領先陣地的關鍵舉措”,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科研工作的精確認知和精準部署。
【引用總書記名言警句,建議使用倒裝表述,會帶來更新穎的感受】的確,當下的時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也是科技更迭速度不斷提升的時代,稍有落后,可能會帶來連鎖反應,在國際競爭中處于被動劣勢。
【對前面的名言警句進行適度分析,注意不宜太長】因此,推動創新已經時不我待,只有樹立創新思維,政府、企業、與個人三方協作,才能讓各項科研究成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對分析部分作出總結,同時點明文章主題】
三、轉折遞進式建議寫作思路:案例對比+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示例:在知識原創保護日發重要的今天,政府出臺各項政策制度,引領全國科技、學術端的創新思維,贏得全國群眾積極響應;反觀個別企業、個人誠信缺失,熱衷“山寨”,在追逐眼前利益中不斷迷失自我,最終難免被時代淘汰。【對正反對比的方式引出話題,給讀者帶來更強的對比感受】由此可以看出,創新思維不但能夠推動企業求新求變,利用數字化經濟,融入互聯網+的時代浪潮,而且可以助力個人奮發向上,借力政策環境支持,實現更高個人發展目標。
【對以上兩個案例進行針對分析,原因和意義角度都是不錯的切入點】而實現創新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個人、企業與政府都義不容辭,理應各盡其責,協調配合。
【對分析部分作出總結,同時點明文章主題】
省考申論考試議論文開頭指導(篇2)
1、問題
含義:材料中不合理、不合法、消極貶義等表述。
找點:(1)問題詞:消極貶義類詞匯。(2)消極影響前是問題。
2、原因
含義:促使事件發生和事物形成的因素。
找點:(1)原因詞:表示因果的詞匯——元素、要素、因素(組成部分)
3、影響
含義:基于前者(問題或對策)發生的變化(帶來的,不是自己本身具有的)
意義,積極作用--積極影響;危害--消極影響。
找點:(1)影響詞;(2)對策后常跟積極影響、問題后常跟消極影響。
4、對策
含義:達到某一目的或解決某些問題采取的做法
找點:對策詞:動詞、動詞引領的句子、積極意義前是對策。
5、流程過程
含義:事物發展的邏輯,做事情的環節和步驟。
找點:(1)留意時間節點性詞匯、(2)留意事理發展邏輯性詞匯:初期、中期、后期、首先、其次、最后
6、擬定標題
(1)標題就是對文段的高度概括
(2)標題的得分高低取決于標題中含有關鍵詞的多少和準確性,而不是標題的文學性。
(3)將文段核心內容概括出或在材料中找出,然后將這句話概括成一個標題。
7、填空
(1)空處在材料的開頭部分,空處對后面段落進行概括,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
(2)空處在材料的中間部分,空處對前后進行概括,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3)空處在材料的結尾部分,空處對前面內容進行概括,起到總結全文的作用。
8、精神品質
A、找表示人物品質的正面詞匯。如:廉潔清正、淡泊名利、愛崗敬業
B、案例材料的公式:主體+處境+做法+結果。
省考申論考試議論文開頭指導(篇3)
一、審題之題型判定
綜合分析題在題干中一般會出現“談看法”“談理解”“談啟示”等詞語。
例如:
1.給定資料中劃線句子寫道:“人在制物的過程中,總是要把自己和自己的手藝融到里頭去,在前人的基礎上,留一點新的痕跡,這樣這門手藝才能歷久彌新”, 根據給定資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結合資料,談談你對企業發展速度的認識。”
3.“資料集中介紹了國外井蓋管理的做法。這些做法,為我們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啟示?”從題干中能較明顯看出綜合分析題型的問法特征。從這些問法中,可以將綜合分析細致的分為幾種題型:解釋型綜合分析、評論型綜合分析、啟示型綜合分析。
解釋型綜合分析:即一般題干給了一句話、一個詞,讓談理解談認識。答題思路:1.解釋含義;2、多角度分析;3.總結或提出對策。
評論型綜合分析:即一般題干讓結合社會現象談認識談看法。答題思路:1.亮明觀點;2.多角度分析;3.總結或提出對策。
啟示型綜合分析:即一般題干告知通過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談啟示。作答思路:啟示有:1.在……方面(表述不唯一,有總結即可)。……2.在……方面。……
雖然都是綜合分析,但具體類型的不同,在具體作答環節略有差異,因此,我們在審題時要明確這一點。
二、材料之要點尋找
分析題干的目的是為了更精準的從材料中尋找要點。綜合分析相比較于其他題型,題干信息較少,從材料中獲取的要點并不是很明確,但一定與題干信息密切相關。而且綜合分析答題思路是明確的:1.綜合(亮明觀點或解釋含義)2.多角度分析(包含但不限于問題、原因、影響、現狀......)3.綜合(總結或提出對策),因此有時我們也稱綜合分析的答題思路是“總分總”(啟示型綜合分析除外)。
例如:請給定資料中劃線句子寫道:“人在制物的過程中,總是要把自己和自己的手藝融到里頭去,在前人的基礎上,留一點新的痕跡,這樣這門手藝才能歷久彌新”,根據給定資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題干中給了材料中的一句話,談理解。因此屬于解釋型綜合分析。
材料原文1:“自家老字號一方面要嚴格、嚴謹地按照傳統的技藝進行生產,注重細節、品質,注重老手藝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的傳承;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新科技、新理念的運用,制造出更多 符合當下潮流、迎合市場需要的產品,讓“林家筷子”走進人們日常的生活。”原文中這句話,形成并列結構。“嚴格嚴謹按照傳統工藝”體現了專注認真的工匠精神;“注重老手藝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傳承”體現了基于前人基礎;“注重新科技、新理念運用”體現了創新,留新的痕跡;“制造出更多符合潮流的產品”體現題干中的歷久彌新。因此,原文中的這句話與題干信息吻合,即材料原話就是這句話的解釋。
材料原文2:“小林說: “擴大規模,批量生產,讓更多的人了解、使用我們的,林家筷子’,才是最終出路。 也只有生意發展了、壯大了,我們才能有更好的條件制作出更多的精品。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生意做大做強,走大眾化、產業化的路線。”這段話更多的是動賓搭配,如“擴大規模、批量生產”“發展、壯大生意”“走大眾化產業化路線”。這些都屬于創新的具體做法,可以放在行文答案的最后做總結。
材料原文3:“在小林看來,受原材料、制造技藝、生產工藝等各種主觀條件的限制,傳統手工藝制品已經與奢侈品無異。老手藝在傳承過程中一成不變,走精品化的路線,就會脫 離生活,遠離人們生活的需要,老字號的道路也只會越走越窄,結果可想而知。”這幾句話解釋了小林之所以說出題干信息的話,要在前人的基礎上創新,就是因為當前傳統手工藝品與奢侈品無異,如果任其發展,后果便是遠離需要,脫離市場。屬于多角度分析中的原因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