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申論貫徹執行題格式
一、標題
公文寫作要求考生寫出來的內容必須是成文的,所以說公文的第一個格式要素就是標題。而機關單位中完整的標題寫作方式是:發文單位+關于+發文事由+文種,而在申論中無需復雜,僅將標題格式寫成事由+文種,這種形式即可。而有一些特殊的比如宣傳類應用文,就可能涉及到自擬題目的形式,這種自擬題目的應用文呈現形式常出現在宣傳稿、公開信倡議書等宣傳類公文中。
二、發文對象
應用文往往有發文對象(主送機關),也就是常說的稱謂、主送對象。一般寫給誰看,稱謂就寫誰,有時候會在題干中呈現給我們,稱謂應該體現誰,稱謂時候需要注意語言,對象,面向群眾時,稱謂盡量誠懇親切,面向政府時,稱謂盡量規范嚴謹,公文發文對象在標題下一行頂格書寫,后帶冒號。
三、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是公文寫作的核心部分,主要的采分點也集中在這個部分。應用文寫作的正文部分包括開頭、主體、結語三個部分。
(1) 開頭。公文的開頭部分主要是寫一些背景性的信息,例如目的、意義、問題、政策等。并且在格式上開頭需要獨立成段,以便和主體內容做區分,開頭內容部分應該如何寫就需要回到限定的給定資料中,依據材料尋找。
(2)主體。應用文的主體部分是應用文采分點的關鍵所在。我們拿分的重點都集中在這一部分中,而格式上緊承背景段后另起一段作為主體內容,內容上就按照題干的要求回到材料中來歸納概括相關要素就可以。
(3)結尾。應用文結尾方式在格式上,區別于主體內容部分另起一段就可以,內容如何呈現需要看題干和材料。
四、落款
應用文寫作的最后一個為落款,包括公文的發文單位和發文日期。發文單位和發文
日期寫在公文的右下角,發文單位在上,發文日期在下,發文單位和發文日期上下居中軸對稱,發文單位寫發文人的身份,當然需要是材料或題干中的這些虛擬身份。發文日期寫X年X月X日。
大綱中的要求要依據目標在法律范圍內,根據給定材料實際,完成寫作。不同的應用文文種有不同的寫作格式,材料實際占比95%,工作實際占比5%。因此,通過今天的貫徹執行格式的說明,相信學員們就能夠基本掌握了全格式的書寫、答案的呈現,在今后的做題中還需要我們繼續鞏固拓展:,以試題為練習的基礎,熟練掌握多種方式,從而在省考中掌握技巧。
省考申論貫徹執行題格式(篇2)
一、道聽途說,裸考也能拿高分
平常總能聽見有人在耳邊說:“你看看某某某都沒怎么看申論,直接裸考,一下考了挺高一分數,比別人埋頭復習那么久考的都高,不要浪費時間在申論上了,還是把時間放在行測上吧!”“就是,你看我上次考試復習申論復習了那么久,考出來的成績一塌糊涂,這次我都沒復習,反而分數高了很多,看來,申論不用復習,裸考就能拿高分啊!”這些話聽多了,不自覺就會被蠱惑了,覺得自己裸考肯定也能考得不錯,干脆把時間都放在行測上,申論直接扔一邊,知道是怎么個題型就行了。學寶云課堂的老師認為,這種直接把希望寄托于那兩三個道聽途說的案例身上,其結果就是永遠在一個分數徘徊,難有提高。
二、“制勝法寶”——萬能模板
模板是很多考生最后的寄托,在沒時間復習申論或者不知道怎么寫作的情況下,模板就是那根最后的救命稻草。在臨考前,考場外面總會有些考生手捧著一本寶典在那里念念有詞,期望在考場上能用到背誦到的模板。其實,所謂的“申論萬能模板”一點都不萬能,大家想一想,那么多人見過或背了這個模板,考試時都套用,閱卷老師見多識廣,一眼就知道你的文章是不是在套模板,所以拿高分是不大可能的。學寶云課堂的老師強調,申論考試不是古代八股考試,要求你用固定的格式寫作一篇八股文,申論重在要求根據指定材料進行分析,提出見解,并加以論證。總而言之,“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才是閱卷老師最希望看到的。
三、望眼欲穿,寄托機構命中考題
考生拿到考卷,最高興的莫過于看到之前復習的內容出現在了試卷上,也就是所謂的“命中試題”。有的線下培訓機構為了制造噱頭,以便在考生中營造口碑和聲勢,便用“命中真題”的概念來吸引考生,“命中率”是他們慣用的宣傳手法,也往往是最吸人眼球的字眼。每年都有不少考生會在心里幻想,“只要報了這個命中率很高的班,我一定能拿到高分”、“這家培訓機構去年泄題了,都有考試原題,今年肯定又會命中試題,那我不就是賺啦!”將全部賭注都壓在這些培訓班身上。但事實上,所謂“泄題”、“命中”不過是這些線下培訓班自我炒作的宣傳手段而已,公務員局是絕不可能讓題目有機會泄露給這些培訓機構的。他們所謂的“命中”,大多不過是講課的材料湊巧跟考試真題沾了一點邊而已,在實際考試中,即便你提前看過他們的這些材料,也基本用不上。
省考申論貫徹執行題格式(篇3)
一、了解評分標準,明確答題總方向
綜合分析有其特定的評分標準:
一是要點齊全。申論是踩點給分,綜合分析題也不例外。在作答過程中需要在材料中找出要點。
二是邏輯清晰。在找到要點后,需要對要點進行加工,并按照一定的邏輯形成答案。
三是觀點明確。首先必須有觀點,即表達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其次觀點最好放在答題的起始位置,最后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觀點要有傾向,如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
四是有理有據。有了觀點后,還需要談為什么是這種觀點,即需要論證此觀點或解釋為什么是解釋的含義。
二、明確題型分類,心中游刃有余
綜合分析題主要有三類:解釋型綜合分析,評論型綜合分析和啟示型綜合分析。
解釋分析主要是對句子進行分析。如“中國教育技術層面已經走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了。”請根據“給定資料”,指出這句話的含義。在分析句子時主要從分析句子字面意思或點明本質-深入闡述-延伸小結三方面來作答。首先根據材料明確這句話的本質即中國的教育缺乏靈魂的東西,然后根據材料內容具體闡述中國的教育應該是什么樣的教育,最后作出結論。
評論型綜合分析分析在綜合分析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命題方式主要是談對事物或觀點的看法和評價。如“新技術的使用能否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根據給定資料,談談你的看法。”此類型綜合分析的關鍵即它的解題思路是首先明確提出提出自己觀點,即到底新技術“能”或“否”突破社會結構屏障。接下來根據材料進行觀點論證分析即尋找觀點出處的原因或答題對象產生的影響。此題中如果能突破社會結構屏障則需分析原因。在分析過程中兼顧辯證思維,考生可以根據題目要求辯證分析這個觀點或事物的兩面性。最后做出回扣觀點做出結論。
啟示型綜合分析從命題角度來看習慣于根據材料中的案例談啟示。此題的關鍵是要懂得案例型材料中“啟示”需要抓住案例主體的“做法”,適當進行拔高。 “談談你從中國高鐵、中興通訊和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中能分別獲得哪些啟示?”在整個尋找要點的過程中始終關注三個主體在發展過程中的做法即主要關注動詞,再按照歸納概括提煉的方式進行拔高即能此類型題目。
三、理解綜合分析本質,突破綜合分析難題
透過題型的迷霧森林,綜合分析其實是將分散的各關鍵要素,按照分析邏輯重新排列,不難看出其本質在與邏輯+歸納概括,也叫深度的歸納概括。
比如 “我們只有通過‘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體味到‘儒’之‘柔’。”的理解。此題具有很強的哲理色彩,是綜合分析中較難的題目,多數考生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