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考試排列組合題指導
一、隔板模型
隔板模型,首先要知道隔板模型的題型特征,也就是什么樣的題目屬于隔板模型,其實只要包含三個條件即可,1.元素分組;2.元素相同;3.每組至少一個。那么,接下來我們看看到底這種題應該怎么樣做。
【例題】某單位有9臺相同的電腦,要分給3個部門,每個部門至少1臺,問有多少分分配的方式?
A.24 B.28 C.30 D.56
【解析】根據題意,可以把9臺相同電腦排成一排,產生了10個空位,現在只需要在空位中插板子就可以了,插1塊板子就會自動分成2組,插2塊板子就會自動分成3組,但是頭和尾的空位是不能插板子的,因為插上板子后也不會分組,故本題轉變成8個空位中插2塊板子,共有多少種方法?28,故本題選擇B項。
二、錯位重排
錯位重排的題目,其實就是錯開位置重新排列,讓原本應該在某位置的元素,都不在某個位置,那么這一類題目應該怎么做呢?其實大家只需要記住幾個結論就可以了,如果是1個元素錯位重排,結果為0;2個元素錯位重排,結果為1;3個元素錯位重排,結果為2;4個元素錯位重排,結果為9。一起來看下面的例題。
【例題】某次廚藝大賽,四位廚師分別做了一道菜,現在需要他們四位每人選擇一道菜進行品嘗,問每位廚師都沒有嘗到自己做的那道菜的結果有多少種?
A.1 B.5 C.8 D.9
【解析】根據題意,四位廚師本應對應自己的菜品,但是現在要求每位廚師都不選擇自己的菜,實際上就是4個元素的錯位重排,結果為9,故本題選擇D項。
通過這兩道題,相信大家對于排列組合中的特殊題型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如果在考試的時候碰到這樣的題目,是一定可以花時間去做一下的,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練習!
公務員行測考試排列組合題指導(精選篇2)
【例題】北京天壇祈年殿、圜丘的各層組排,均是以天陽之數“九”及其倍數呈扇環形展開的,即由內層至外層分別為九、一十八、三十六……這個天陽之數“九”來源于《易經》乾卦的“九”,如《易經·乾》“上九,亢龍有悔”,即言“九”為陽數之極,此時為陽之亢極。神圣的祈年大殿用“九”及其倍數排列,寓含著崇尚天陽的信息,這是《易經》符號學在古代建筑中的體現。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我國古代建筑體現著功用、審美的特點
B.我國古代建筑蘊藏著一種數字符號信息
C.《易經》與我國古代建筑中的符號信息
D.我國建筑藝術的最高境界暗含符號信息
【答案】C。解析:文段先闡述了北京天壇祈年殿、圜丘的各層組排以“九”及其倍數展開的做法來源于《易經》,后總結這種以“九”及其倍數排列的現象是《易經》符號學在古代建筑中的體現。故文段意在說明《易經》與我國古代建筑中的符號信息,即C項。
公務員行測考試排列組合題指導(精選篇3)
準確率低最主要的問題在于做題的方式,相信很多同學有過這樣的經歷:拿到一道新題目,簡單瀏覽過后便開始嘗試選項帶入的合理性。如果遇到熟悉的詞語,瞬間覺得世界的合理性都在于此,越讀越順口,大筆一揮,答案形成。信心滿滿覺得必然正確的時候卻被真正的答案打擊。這便是很多同學都存在的問題:受選項影響。如果想從本質上提升準確率,則要求我們從改變做題習慣開始。
我們所說的習慣,其實是要求大家以分析文段為依托,結合選項進行綜合選擇。詳細說來,是先通過文段內容判斷出設空處所填詞語的意思,結合意思去排除的選項。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避免受到選項影響的語感問題,進而減少自己先入為主鎖定錯誤選項的可能性。讓我們用一道題目來感受一下。
【例題】在人工智能研究熱潮中,國內外已形成________的局面,但總體上人工智能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對于智能的本質和機理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全面,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如果沒有人工智能基礎研究的支撐,應用層面上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都將是________。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千帆競發 無源之水
B.百家爭鳴 曇花一現
C.龍爭虎斗 空中樓閣
D.星火燎原 紙上談兵
我們暫且不去看選項,先分析第一空,前文的“熱潮”體現出當今的大環境對人工智能應該是很重視的,那么第一空所填寫的詞語也應當符合整體“熱”的趨勢,表示比較受歡迎。帶著這樣的分析,我們來看一下四個選項,A選項“千帆競發”意思是數不盡的船只競相出發,形容事物蓬勃向上,生機勃勃地向前發展。能夠體現出人工智能受歡迎的意思,可以保留;B選項“百家爭鳴”指各種學術流派的自由爭論互相批評。也指不同意見的爭論。文段討論的話題為人工智能,并非學術,所以適用范圍不符,可以排除;C選項“龍爭虎斗”意思是比喻當權者之間的爭斗,文段中并無“競爭”之意,可以排除;D選項“星火燎原”比喻新生事物開始時力量雖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無限。與我們分析處的“受歡迎”依舊不相符,故可以將答案鎖定為A選項。
來驗證第二空,由前文的“沒有支撐”可以發現,第二空應當表示應用層面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都將沒有支撐,沒有基礎。所填詞語應當表述“無根源、無基礎”之意。A“無源之水”比喻沒有基礎的事物。符合分析,進而選出最終答案。
整個題目我們所依托的便是對于文段的分析。當確定設空處意思之后,帶著分析的結果再對比選項就會更加清晰選項之間的區別,減少受到語感誤導的可能。
養成做題習慣是我們提升選詞填空能力的重中之重,在復習過程中,要秉承“硬用”的精神,從根本上杜絕靠語感“博生死”的“天選”,真真正正做到明確選項的選擇過程,有理有據。并堅持下去,迎接你的必將是準確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