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高一語文導學案(2)
2、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
探究之二:作者情感
3、隱居鄉(xiāng)村的生活樂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生活樂趣:①促膝而談的天倫之樂——悅親戚之情話; ②彈琴消憂的自娛之樂——樂琴書以消憂; ③與鄉(xiāng)鄰交往之樂——告余春及,有事西疇; ④巾車孤舟出游之樂——窈窕尋壑,崎嶇經(jīng)丘。
4、本文主要寫作者歸去之樂。有人認為這樂的背后掩藏著心靈深層的悲哀,你是否同意這樣的見解?請結合相關詩句進行分析。
相關詩句:有“悲”“歸去來兮”“奚惆悵而獨悲?”“已矣乎”“胡為乎遑遑欲何之?”這些句子表明詩人在惆悵悲苦中飽受折磨。既有回歸田園的歡悅,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憂傷。本文結尾一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價值取向,在封建專制獨裁統(tǒng)治下,他們只能在無條件服從與維護自身尊嚴、保持獨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掙扎。陶晚年作過大量詩,“猛志”一詞出現(xiàn)多次,這表明顯然有一股濟世的熱流貫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詩風始終未能掩蓋此股熱流的躍動,看似恬淡的歸隱并不意味著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著苦難的加劇,詩人回歸田園,崇尚自然,這里“自然”指人的質(zhì)樸真實、率性而行的本性他無法忍受官場對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趨同,以求保存他的社會政治理想和人格價值,從字里行間我們體味到了濟世不得的痛苦與回歸田園的無奈
因此,本文中陶淵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歸田園的歡悅,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憂傷。陶淵明順應自然,樂天命超生死,有別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學家,也有別于煉丹學道求長生的道學家,這里邊有他遺世獨立、超脫生死的曠達樂觀精神,也流露出他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思想情緒
“兼濟天下”規(guī)范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心路歷程,作為中國第一位隱逸詩人、田園詩人,他的“濟世”的確讓人費解。文中為我們呈現(xiàn)了恬淡安閑、自然靜謐的田園情趣,但這并不意味著陶淵明消極避世。本文中陶淵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歸田園的歡悅,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憂傷陶淵明順應自然,樂天命超生死,有別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學家,也有別于煉丹學道求長生的道學家,這里邊有他遺世獨立、超脫生死的曠達樂觀精神,也流露出他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思想情緒
第三課時
探究之一:寫作練習
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或語段,擴寫。
要求:文筆流暢,有細節(jié)描寫,要寫出作者的情感和形象,但不能寫成對文章的翻譯,重在寫出文章的神韻。
示例:在陶淵明的筆下,回歸田園的路是急迫的,又是瀟灑的,我們將第一段進行擴寫。
當塵網(wǎng)塵封了曾經(jīng)飄逸四海的猛志,當鄉(xiāng)里小兒的頤指氣使玷污了純潔的心靈之湖,桃花源正在激越地撥響內(nèi)心的歸隱之弦,是留下,忍辱負重;還是回歸,快意人生?迷途中的反思,讓回歸更加堅定。一襲白衣,一葉輕舟,前路未明又何懼,開闊天地任我行!
擴寫內(nèi)容:
擴寫:
探究之二:感受語言之妙,學習寫對聯(lián)。
從文中提取詞句組合成對聯(lián)。看看你能寫幾則?
示例及分析:
上聯(lián)——小徑松菊,一杯清酒名可越。(此聯(lián)用“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三句;“名可越”點明作者胸襟。)
下聯(lián)—— 流云丘壑,數(shù)點倦鳥亦舒心。(此對句用“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兩句,“亦舒心”點明作者歸田園之心情。)
①引壺觴,眄庭柯,涉園成趣;攜稚子,倚南窗,觀日融情。
②登東皋,臨清流,賦詩以樂;悅親戚,樂琴書,情話消憂。
③僮仆稚子,親戚農(nóng)人,此中有人倫樂;松菊倦鳥,巾車孤舟,其間寄田園之情。
本文涉及到的幾個典故:
會有四方之事: 意思是恰逢奉使之事,出自《論語•子路》:“使于四方。”這里指陶淵明為建威參軍時自江陵出使京都建康這件事。
眷然有歸與之情:“歸與”,回去吧!語本《論語•公冶長》。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本句的意思是,認識到過去的錯誤雖不可挽救,而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諫,止,此處解釋為挽救。語出《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乃瞻衡宇:衡,通橫,衡宇,橫門,隱士居住的用橫木為門的簡陋居室。《詩經(jīng)•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意思是賢者安于貧賤。古代的人們常用“衡門”、“衡宇”指貧賤者的居處。
三徑就荒:蕭統(tǒng)《文選》李善注引《三輔決錄》說:漢蔣詡隱居時,在房前的竹子下開了三條小路,只和求仲、羊仲兩人來往,后人就以三徑作為隱者居所之稱。
審容膝之易安:意思是明白狹小的地方也易安身。容膝,僅足容膝的居室,形容住處的狹小。《韓詩外傳》:“今結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過一肉。”
復駕言兮焉求:駕言,指處游,《詩經(jīng)》:“駕言出游”。駕,駕車。言,語氣助詞,無實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