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知識點歸納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知識點: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含義
意義“另起爐灶”
不承認舊的屈辱外交關系,而在新的基礎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關系
使我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先消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一切特權,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交
鞏固了新中國的獨立與主權,奠定了與世界各國建立平等互利外交關系的基礎。 “一邊倒”
堅定不移的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
在國際交往中不致孤立
二.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的提出:
1.提出
1953年周恩來在會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周恩來先后訪問印度和和緬甸,兩國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相互關系的基本原則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
互相尊重主權與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3.實踐:
①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身份參加,提高了新中國國際地位。
②1955年的萬隆會議,周恩來代表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為會議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貢獻。加強了我國同亞非各國的聯系
4.意義:
①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因為它是在我國實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的,既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又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它是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參與國際事務所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它為開創中國外交新局面莫定了基礎。
②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超越了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異,以其包容性和開放性逐漸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
時間 成就 意義
1949.10—1950.10 與蘇聯等17個國家建交 打破了美國的外交孤立政策
1953年 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標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4年 參加日內瓦會議 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身份參加
1955年 參加萬隆會議 加強了我國同亞非各國的聯系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知識點: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美國極力阻撓,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長期得不到恢復。
②20世紀70年代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美國的霸權地位相對衰落;廣大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成為國際事務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2.過程
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的優勢通過了就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出恢復中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驅逐臺灣代表的提案,宣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3.意義:
①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也是美國孤立封鎖中國政策的失敗。
②表明世界各國人民要求同中國人民友好,國際社會對新中國普遍認同;
③使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享有較大的發言權,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進一步提高,有利于我國同更多的國家建立外交關系,有利于打破超級大國控制聯合國、操縱國際事務的局面。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知識點: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一.中美關系正常化
1.過程:
1971年,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打開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門;
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發表《中美聯合公報》,美國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是中美兩國關系的重大突破,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中美兩國發表《中美建交公報》: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惟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接受中國提出的建交三原則。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2.意義
中美關系的正常化促進了中國外交的發展,許多西方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西方國家對中國長達20多年的封鎖被打破。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
二.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中美關系的改善直接促進了中日建交
2.過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正式建交。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知識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聯合國和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重要外交活動
一.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
①提出和平與發展戰略,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成為我國的國策;
②新時期獨立自主的外交具體表現為實行不結盟政策;(就是中國不與任何大國或大國集團結盟。因為我們總結了歷史經驗,結盟就會在某種程度受制于別人,就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另一方面,中國已成為世界上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如果中國同任何國家結盟,就可能影響世界戰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世界形勢的穩定。)
③重視發展和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
④積極開展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建立和平的周邊環境
⑤堅持長期對外開放政策
二.新時期中國外交的主要成就
㈠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
1.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
①謀求國際熱點地區問題的公正解決;
②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③推動裁軍;
④恢復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貿總協定的席位;
⑤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努力,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恐怖主義
㈡活躍在地區性國際組織中
1.積極參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2.重視與東南亞國家聯盟的關系
3.加強與歐盟的關系
4.致力于促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組建上海合作組織(2001年,由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共同建立了“上海合作組織”。在維護中亞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方面做出了貢獻)
看了“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知識點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