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1第五六七單元知識點強化
高一歷史必修1第五六七單元知識點1: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2.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馬克思主義三大理論來源: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
3.《共產黨宣言》內容:闡明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明確指出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4.巴黎公社(1871年3月28日)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5.巴黎公社革命脫離了廣大的農民,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制度還處于上升期
6.俄國二月革命(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革命后出現了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掌握實權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工兵代表蘇維埃的建立說明的二月革命已經超出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范疇
7.《四月提綱》提出了爭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權,七月事件表明和平奪權的破產,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結束
8.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高一歷史必修1第五六七單元知識點2: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 新中國建立后確立起了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協商制度(1949年9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9月)、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949年《共同綱領》首先提出,1954年憲法中正式確認)
2. 1954年人大召開前,政協代行人大職能,《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1954年人大召開后,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組織繼續存在,發揮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職能,1956年提出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八字方針,標志政協制度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3.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兩大原則,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法律保證
4. 1947年,建立第一個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1965年,建立了最后一個民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5. __給我們最深刻的教訓是: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6.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方針
7. 1979年開始全國人大加緊全面立法,1982年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8. 1999年,將依法治國寫入憲法是我國法制建設的里程碑
9. 第一次提出和平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是在,1979年元旦《告臺灣同胞書》
10. “一國兩制”首先是針對臺灣問題提出的,第一次成功實踐是在香港。“一國兩制”實施的前提是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
11. 香港、澳門問題的成功解決根本原因是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
12. “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發展的一次歷史性突破
13. 國共兩黨關系經過了:合作—破裂—再合作—再破裂—再合作
高一歷史必修1第五六七單元知識點3: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1. 新中國初期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包括:“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在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封鎖的特殊歷史條件下實行的)
2. 新中國建立第一年與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1950年中蘇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3. 為了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的民族獨立國家發展有好關系,1953年12月,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4.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原則
5. 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國際會議,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圓滿成功
6. 1971年10月25日,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原因是國際地位的提高和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
7. 1972年,中美關系正常化是中日關系改善的直接原因,20世紀70年代,出現外交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中美關系的正常化,國際上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
8. 新時期新中國外交的特點: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積極參加地區性的國際組織
看了“高一歷史必修1第五六七單元知識點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