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一學習方法 > 高一歷史 >

高中歷史必修一必背知識點之重大的變法與改革

時間: 子媚2 高一歷史

  重大的變法與改革知識點一:中國古代重要的變法與改革

  (2)、商鞅變法:(時間、人物、主要內容、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

  (4)、慶歷新政:(時間、人物、主要內容、作用)

  (5)、王安石變法:(時間、人物、主要內容、作用、失敗原因)

  2、綜述:

  (1)、分類:A、促進舊社會形態向新社會形態轉化:

  B、奴隸社會內部富國強兵的改革:

  C、封建社會內部調整統治政策的變法:

  D、少數民族學習漢族先進文化和制度的改革:

  (2)、變法的原因:

  A、舊的生產關系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發展;B、為了達到某一目的,實現富國強兵;C、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或社會發展趨勢;D、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地區,為吸收漢族先進文化和制度,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進程;E、統治階級面臨統治危機,結果改革或變法抑制了土地兼并,緩和了階級矛盾,增加了財政收入。

  (3)、目的:根本目的: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其它目的:建立封建統治基礎、克服封建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

  (4)、變法成功的原因:

  A、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或社會發展趨勢;B、改革者或為最高統治者,或贏得最高統治者的充分信任和支持;C、制定了順應社會發展潮流并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D、改革者具有堅強意志和百折不撓的信心。

  (5)、變法失敗的原因:改革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反對;用人不當或操之過急,新法反而危害老百姓。

  (6)、改革的啟示:它是革除弊政,促進國家富強與社會進步的重要手段;它必然會觸及某些人或集團的利益有,進而遭到他們的反對,因而具有艱巨性和曲折性,不可能一帆風順;改革措施必須行之有效,改革過程中要用人得當,改革家要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

  重大的變法與改革知識點二:中國近現代的重大改革

  1、洋務運動:時間、口號、主要內容、失敗的標志及原因、歷史作用。

  2、戊戌變法:時間、標志事件、主要內容、失敗的標志及原因、性質、歷史意義

  3、新中國的改革開放:開端、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其他方面改革、重大成就、鄧小平理論等

  重大的變法與改革知識點三:資本主義國家的改革

  1、俄國1861年改革:原因、時間、人物、主要內容、性質、意義、不足。

  2、日本明治維新:原因、時間、主要內容、性質、意義、不足、結果及原因。

  3、美國羅斯福新政:原因、時間、人物、主要內容、典型特點、意義。

  4、二戰后德國、日本的社會改革:主要內容、取得成功的原因、給中國改革開放的啟示。

  重大的變法與改革知識點四: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

  1、二戰前的蘇俄(聯):A、十月革命后,蘇俄鞏固新生政權所采取的措施;B、新經濟政策;C、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D、高度集中的經濟政策體制的形成、特點、弊端;

  2、二戰后的蘇聯改革:A、赫魯曉夫改革:重點、結果及原因;B、勃列日涅夫改革:重點、結果及原因;C、戈爾巴喬夫改革:重點及其內容、結果及原因。

  3、東歐國家的變革:①、原因:擺脫蘇聯模式的束縛;②特點:A、南斯拉夫:B、波蘭;C、匈牙利;D、捷克斯洛伐克:③、結果及原因。

  重大的變法與改革知識點五:重要改革之間的比較

  1、商鞅變法與王安石變法:

  (1)、相同點:①直接目的:富國強兵;②、都得到最高統治者的支持;③、性質相同;④、方式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

  (2)、不同點:①、背景不同:前者處于社會大變革時期,后者處于嚴重的社會危機時;②、根本目的不同:前者是建立新制度,后者是鞏固封建統治;③、效果不同:前者使秦國逐步強大起來,為后來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后者使軍隊戰斗力有所增強,財政收入有所增加。

  2、洋務運動與日本明治維新:

  (1)、相同點:①、背景相同:都是在民族危機加劇的情況下向西方學習;②、目的相同:都是為了富國強兵,鞏固統治;③、影響相同:都是從西方引進了技術,建立了一批近代企業、新式軍隊和學堂。

  (2)、不同點:①、結果不同:前者失敗;后者使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②、性質不同:前者是地主階級領導的封建性質的改革,后者則帶有明顯的資本主義特征,為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3、戊戌變法與與日本明治維新成敗原因比較

  項目 日本 中國

  社會背景 人民反抗持續且猛烈,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相對較強,統治集團內部發生較大分化 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封建統治者與帝國主義相勾結;封建勢力強大

  領導力量 中下級武士擁有較大武裝力量;改革派掌握實權;改革的阻力較小 改良派沒有發動群眾,而是寄希望于沒有實權的皇帝新法根本無法實行

  國際環境 西方列強正抓緊侵略中國,客觀上為日本提供了相對寬松的國際環境 資本主義列強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急需原料產地和市場,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專題三 國家的分裂與統一

  時期 主要內容 名稱

  三國 孫權派衛溫、諸葛直率軍到達臺灣 夷洲

  隋唐 隋煬帝三次派人去臺灣; 流求

  元朝 在澎湖設巡檢司,管理澎湖及琉球 琉球

  明朝 前期稱小琉球 小琉球

  清朝 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3年施瑯打敗鄭軍,臺灣納入清朝版圖;1684年,清朝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清朝設臺灣省;1895年,中國清朝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日本強占臺灣及附近島嶼、澎湖列島等。 臺灣

  南京國民政府 1945年10月,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后,臺灣回歸祖國懷抱。 臺灣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大陸解放后,形成了臺灣與大陸暫時隔離的狀態;1979年至今,我國政府堅持以“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為內容的祖國統一政策;堅決反對臺獨勢力和其他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動;

  重大的變法與改革知識點六:中國古代的國家的分裂與統一

  1、基本情況:

  自進入封建社會以來,中國歷史上曾出現了三次大的分裂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和五代遼宋夏金時期)、四次統一(秦、西晉、隋和元)和三次大的統一時期(秦漢時期、隋唐時期和元明清時期)。從時間上看,合長于分;從空間上看,合的范圍不斷擴大;從程度上看,合的穩定性越來越強。

  2、秦、隋、元三朝能完成統一的主要原因:

  (1)、長期的戰亂紛爭,廣大人民渴望統一;(2)、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民族融合的加強;(3)、完成統一的一方力量強大,分裂割據的一方衰弱腐朽;(4)、杰出人物采取正確的統一方針策略。

  3、統一對我國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

  國家統一,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政權鞏固、民族融合、文化進步、邊疆開發、賑濟災荒、抵御侵略、提高國際地位等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4、我國古代出現分裂的原因:

  (1)、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分裂割據的經濟原因;(2)、地方勢力膨脹是分裂割據的政治根源;(3)、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民族矛盾尖銳是造成分裂割據的重要原因;(4)、中央集權不力是分裂割據的直接原因;(5)、社會經濟不夠發達,特別是商品經濟發展不充分,也是造成分裂割據的原因之一。

  5、分裂對我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1)、分裂會給社會造成嚴重危害,如社會動蕩、經濟發展遲緩、國弱民窮等。

  (2)、分裂時期,歷史仍然在發展,如各民族不斷融合,生活范圍不斷擴大等,同時,分裂時期也孕育著諸多統一的因素。

  重大的變法與改革知識點七:朝鮮半島問題

  1、古代:中朝親善:①、兩漢:三韓多次派人覲見漢武帝和漢光武帝;②、隋朝:隋煬帝三征高麗,以和議而終;③、唐朝:與朝鮮關系密切,有人員、技術文化、經濟貿易往來等。

  2、近代:屈辱抗爭:①、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的四個環節:A、《江華條約》,打開朝鮮的門戶;B、甲午戰爭,控制朝鮮;C、日俄戰爭,朝鮮成為日本的保護國;D、《日韓合并條約》,吞并朝鮮。②、抗爭:20世紀30年代,反對日本法西斯,最終贏得民族獨立。

  3、現代:統一曲折:①、朝韓分裂:②、朝鮮內戰:③、朝韓會晤,2000年6月,金大中和金正日發表共同宣言,進一步推動朝鮮半島的和平進程;④、朝鮮統一,一波三折,原因:A、嚴重的軍事對抗的存在;B、政治分歧很大;C、雙方經濟實力懸殊;D、雙方有效溝通明顯不足;⑤、中、日、美、俄在朝鮮半島的利益和力量的角逐。


  看了“高中歷史必修一必背知識點之重大的變法與改革”

489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七年级地理课时练电子版| 木村多江| 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三部| 我家大师兄太逆天了| 第一财经在线直播今日股市| 南游记电视剧全集第30集| 张雅玲| 拔萝卜电影版| 吴承轩主演的电视剧| 在线播放国内自拍情侣酒店| 冬去春来电视剧| 鬼迷心窍 电影| 白丝美女被挠脚心| 男人和女人日b视频| 狗年龄| 中国电影网| 彭丹三级正版1996| 歌曲我们这一辈原唱| a级免费电影| 奇幻旅程| 欢颜电视剧40集免费观看全集高清| 老板娘三| 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哦秀贞| 囚禁空姐| 爱爱免费| 玻璃笼| 范瑞君| 《致青春》电影| 康熙微服第二部免费版第24集| 炊事班的故事演员表| 部队飞行安全大讨论心得体会| 科洛弗| 疯狂试爱2| 隐形变异作风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男生女生向前冲第六季2014| 三峡游轮重庆到宜昌4天三夜 | 王艺婵| 眉间尺| 护航 电影| 新步步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