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答題方法及技巧
第二,看設問的主體。這體現最明顯的是在對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知識的考察中,分析設問時要抓住主體,例如常涉及到得主體有:國家(政府、國務院);黨(中共中央),民族,宗教,國與國外交,公民,人大代表,企業(公司),消費者等。主體找準確,不管設問落腳點是什么,找和主體相對應的知識點即可。
第三,看設問的落腳點。根據歷次考試,可以概括設問落腳點主要有一下幾類:原因類(為什么、意義、說明理由,);措施類(怎么辦、提合理化建議);評析類;觀點類。
高三政治必考知識點
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漢字與史書典籍
(1)漢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2)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史書典籍的特點: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罕有。
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還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漢字傳載、史學典籍存傳、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義: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②意義: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4.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在近代中國,再創中華文化的輝煌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奮斗密切相關。
(2)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3)今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中華民族的文化史冊掀開了嶄新的一頁。中華文化在繼續更加壯麗的篇章。
5.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第6、7、8點組合)
6.中華文化的獨特性:
(1)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文學藝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
(2)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②特點:總的來說,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行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③意義: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7.中華文化的區域性:
(1)成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2)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系: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8.中華文化的民族性: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9.多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1)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關系: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們都足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3)各民族文化的關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中華文化。
(4)意義:它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高三政治知識點總結
1.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越大,價格也越高,越小,價格也越低,成正比
3.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如鉛筆的使用價值是可以用來寫字,面包的使用價值是可以用來充饑,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價值。
4.貨幣:貨幣也是一種商品,但它比較特殊,它用來充當一般等價物(蘋果與面包價格不同,用貨幣衡量出來的貨幣有兩個職能:一是價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
5.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紙幣發行量需要符號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如果印的錢過多,導致通貨膨脹,影響社會穩定。印的過少,導致通貨緊縮,影響商品流通,所以鈔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當供不應求時,出現商品太少,買商品的人多的情況,這時候價格上漲,形成賣方市場。當供大于求是,出現商品太多,買的人少的情況,這時候價格下降,形成買方市場
7.價值規律: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比如李凱生產一部汽車需要花30天的時間。李凱生產一部手機的時間需要花10天時間,那么這部汽車在市場上的價格是這部手機的價格的3倍(可以假設汽車3萬元,手機1萬元)。也就是說生產一件東西,如果花的時間越多,那么它的價格也就越高。但是價格也受供求關系影響,當市場上賣汽車的很多,賣手機的相對少的時候,這時候汽車價格可能會稍低于3萬,手機稍高于1萬,但汽車價格基本還是手機價格的3倍
8.當一件商品價格上升時,買它的人會減少,這種商品的生產規模也會相應地減少;價格下降時,買它的人會增多,這種商品的生產規模會增大
9.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越低,說明生活水平越高,因為系數低,說明花在吃飯上的錢很少,剩下的錢可以用在娛樂上、裝修、購買奢侈品
10.中學生的消費觀: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適度消費,同時不可以盲從別人,消費的時候要理智,平時消費中;要有保護環境的意識,比如盡量少買或者不買對環境有危害的商品。時刻保持勤儉節約的作風,每一分錢都是用汗水換來的,不能隨意揮霍。
高三政治知識點復習
綜合探究: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特點
1.為什么要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1)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2)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2.怎樣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2)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
(3)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4)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這是我國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基本方針,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區別于資本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特征。)
(5)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關系:
①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②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
③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高三政治經濟學知識點
影響消費的因素及提高消費水平的措施
影響消費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國家經濟發展水平。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消費水平還受未來收入預期影響。要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就必須增加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少其后顧之憂。
收入差距會影響社會總體消費水平,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降低。要提高社會總體消費水平必須加強宏觀調控,采取財政、稅收等手段調節收入分配;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縮小收入差距,關注社會公平。
物價變動會影響人們的消費需求(購買力)。要大力發展生產,保證市場有效供給;要加強宏觀調控,穩定物價。
人們的消費行為還受到消費觀和消費心理的制約,應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