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答題攻略
高考政治答題攻略1.選擇題的“題眼”推定
選擇題由題干和題肢共同組成,其答題要求是根據題干的規定性從所給題肢中選擇恰當的,即常說的以干取肢。因此,選擇題的“題眼”,總體上可以認為是題干的答題指向。這種答題指向往往通過一些關鍵詞、限定條件、設問的切入點和側重點體現出來,要摳準“題眼”,就必須抓住這些關鍵詞、限定條件、設問的切入點和側重點。對于所給出的題干比較簡單的選擇題,主要就是通過抓關鍵詞來確定答題的指向。現在的選擇題,題干部分更多的是采用材料加設問的方式。從材料的呈現形式上看,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圖、表格等,其中文字材料又可具體分為時事、名言警句等。從設問方式上看,設問方式也是多樣化的,而且,在設問中還會加上諸如“現階段”“該市”“主要”“根本”等限定條件。要準確把握“題眼”,明確答題指向,就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重點研讀設問,根據設問的切入點和側重點進行推定。一般來說,設問能直接表明題目要考查的方向。如“說明”“體現”等是要求選擇題肢中與題干材料相符合的道理;“是因為”“基于”等是要求選擇導致題干材料中這種結果(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利于”“意義在于”等是要求選擇題干材料所述事實能帶來的積極影響。
(2)重視隱性“題眼”的挖掘。大部分試題的“題眼”通過設問中的關鍵詞都可以明確把握,但有些試題的“題眼”卻在題干設問中不能完整地表現出來,僅從設問上不能判斷出答題的指向,需要結合題肢才能明確看出。
(3)結合限定條件進行推定。抓住限定條件是把握“題眼”的前提,在審題時,對于時空(現階段、在這里等)、程度(最、根本、主要等)、主體(黨、政府、企業、公民等)、知識范圍(認識論、辯證法等)等限定條件以及其他一些限定條件,考生必須高度重視。
(4)根據題干材料與設問的邏輯關系進行推定。大多數試題是以全部題干材料作為設問基礎的,這些題目在最后通常用“這說明”“這體現了”“材料表明”等進行設問。這樣在推定“題眼”,把握答題指向時,必須對題干材料進行全面準確的分析。對于層次單一的材料,要注意在把握關鍵詞的基礎上分析材料的中心意思;對于復雜的材料在分析時要注意分層,把握能夠體現每一層信息的關鍵詞,在分層的基礎上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意思。
高考政治答題攻略2.主觀題的“題眼”推定
一般來說,除辨析題外,主觀題的“題眼”同選擇題一樣,也可認為是答題指向。在主觀題“題眼”的推定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審設問范圍。這就要求明確答題時所依據的知識范圍,看這個知識范圍屬于經濟、哲學、政治,還是選修模塊知識。在回答時要注意兩點:第一,設問范圍是隱性的,需要結合設問與題干材料來確定;第二,答題所依據的知識可能具體到某一模塊的某一知識點上,因此答題時不能超過這個范圍。
(2)審設問中的主客體。設問的主客體不同,答題的方向就不同。一般來說,經濟學的主體通常有國家(政府)、企業(經營者)、個人(消費者)等,哲學的主體通常是各種具體的哲學觀點,政治學的主體通常有國家(國家機關)、黨、公民、各類組織(含國內國際)等。另外,試題中的相關材料也可能成為設問的主體。設問的客體就是設問中要求分析的對象。(3)審設問的指向。要弄清設問究竟是要求回答“是什么”“為什么”,還是要求回答“怎么辦”。如果是要求根據材料歸納問題、道理、啟示或者要求分析材料所體現的某一知識等,則是要求回答“是什么”;如果是要求運用某個知識分析說明材料,則是要求回答“為什么”;如果是要求針對材料提供的信息探討措施、提出建議等,則是要求回答“怎么辦”。
高考政治答題攻略三、掌握正確的方法,訓練、提高答題能力
1.答好主觀性政治題的一般要求:
(1)字跡要端正、清楚,語言規范,盡量用政治(課)術語。
(2)要有層次,分好自然段,切忌答題不分段,留太多空白或將答案擠在答卷中間。
(3)答題必須遵循的一般步驟:
先審題,讀清題意要求;思考題目與事件(例)之間的內在聯系;題目或事例所包含的有關原理及內容;對材料或事例進行分析(包括正確的依據、實行的必要性、重要性;錯誤的依據、危害等。在圍繞反面的認識或做法時一般可采用的語句有:“我們要反對……克服……”、“在認識(理論、思想)上,分清……,在實踐中克服……”、“不堅持……就會造成……危害”、“這題的錯誤在于它沒有說明……沒有分清……沒有看到……”、“在實踐中會帶來(導致、造成、影響)……”“題中提到的現象是暫時的,表面的”等等)
(4)要注重答題訓練能力訓練。
近幾年來政治高考越來越靈活,要靠出高分,必須要具備相應能力(審題能力、歸納能力、分析能力、文字處理能力、考前心理自我調節能力、運用基本原理舉一反三的能力,等等),能力越強,獲取高分的可能就越大。所以,在考前的這一年里,必須在平時注重答題能力的訓練與提高。
如果在平時的復習中不重視答題訓練,只是到了考試時才來審題、才來動筆,就可能會讀不懂、讀不全,可能會寫不出、寫不全,效果自然會差,這就像體育運動一樣,任何一名獲金牌的世界冠軍,都是平時辛苦汗水的訓練換來的。
平時多進行審題訓練,要多將基本原理聯系重大時事進行分析訓練,平時訓練就要把自己設定在一種高考實踐狀態中,爭取做題又快又準。這樣,各種答題的綜合能力才會提高,如果不練或不認真的練,速度上不去,準確性也無保障。審題等能力沒培養,想得高分只能是一種臆想。平時的小考、單元練習、模擬考等都要當成大考、正式考試,這是綜合能力的實戰訓練,可以練心態、適應能力、速度、審題、筆頭……
速度訓練,要專心,自己限定時間完成整道或整套的練習,不要做一點又翻答案、翻書本。平時訓練都當成正式高考一樣,認真對待;高考時又當成平時練習一樣,心理的適應、情緒的穩定,對解決一些即使是自己少見甚至沒見過的題目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考前一個月左右,更要注意速度與心理的訓練。考前一個月內,減少做題量,重點練速度與心理;考前一周內可熱身一次,考前一段時間內最好減少或取消微觀知識點的復習,重點從宏觀上上把握知識系統。
平時訓練的時候,特別是主觀性題目要注意從多層次、多角度考慮問題,同一個問題應從不同的知識點去考慮,盡量擴大答案所涵蓋的知識面,這樣得分點也就自然擴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