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情感與理智的滿分作文
關于情感與理智的滿分作文篇一
二、作品的成敗
但凡作家,只要是在文壇略有名望的,都有幾部成名作品流通于社會人群中,作為讀者最初也許真是在賞讀作品,可是當我們在心中無意識之間豎立起崇拜偶像之后,我們便會對其作品有一種由衷的厚愛,然而此時,我們欣賞的往往已不再是其作品本身,只是我們對作者產生的一種膜拜,任何作家的作品都不可能完全是名作,其中勢必會參差不齊,而當我們被那些作者無意中征服了之后,便會無意識的籠統地接受他們的一切作品,而對其他新的真正優秀的作品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無疑這會造成許多無法估量的損失。
三、民族的存亡
對于自己民族不可釋懷的感情,這可以理解,然而假如因為這樣而一味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盲目封閉,消極排外,則會引發不可預知的嚴重后果。南非一味守舊,與外界隔絕,使原本就不豐富的文化更加閉塞,注定了要衰落,中華民族掙脫舊我,開拓創新,改革開放,對外互市,與諸多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大膽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大量吸收國外投資發展中國企業,如今一個盛世中國己赫然屹立在了新世紀前沿。
理智不受感情左右,才會對事物有透徹的認知。
關于情感與理智的滿分作文篇二
情感與理智的話題,總是很吸引人。不過,大概很少有人認真地思考過,二者之中究竟該如何選擇?情感耶?理智耶?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大雨把富人家的墻淋壞了,他兒子和鄰居家的一位老人都勸他修墻以防偷盜。偷盜發生后,同樣的勸說,為何會引起富人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仔細想來,無非是“情感”在作怪。富人覺得兒子終究是親人,可信;而老人終究是外人,可疑。
往往,人就是那么奇怪,只愿相信自己熟悉的人和物,而去懷疑相對陌生的世界。有時,感情上的親疏遠近,的確會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從而使人們作出不理智的判斷。這樣的失誤,在故事中或許只會留給讀者一點思考和回味,而發生在歷史的長河中則會釀成千古遺憾的悲劇。
試想,從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因為選賢授能,“兼聽”,而開創了一個個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劉備三顧茅廬求賢才,終有三國鼎立;蕭何月下追韓信,方有后來劉邦的強兵壯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為輕信讒言,“偏聽”,而使國家走向衰落、滅亡。楚懷王親小人遠賢能,怒疏屈原,楚國不久就走上了亡國之途。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
情感,是一種感性的東西。有時,它如同洪水猛獸,勢不可擋,一旦泛濫,就會沖蝕理智的大橋,留下破敗的痕跡。理智,則是一種有節的思考。生活中,太需要理性的束縛了。小則針砭時弊、以法治國;大則評判古今,以史為鑒,在類似這樣的很多事物上,都不能摻雜情感的因素。
同時我們也很難想象,世界的一切由理智主宰的情狀,那時,也許窗外將不再有雨打芭蕉的美妙旋律,紛繁復雜變得簡單,家庭的爭紛,情感的糾合,一切將不復存在。人們只是理智地處理今天,盤算明天。這樣的世界可愛嗎?答案是否定的,世界需要一點愛、一份情感、些許滋潤、幾多點綴。
“存在即合理。”既然人世間的情感本是如此豐富多彩,必定有其存在的道理吧。有時,“憑感覺”不一定會做錯事,人們常在直覺中發現智慧、浪漫和無邪。
正如林語堂先生在寫《蘇東坡傳》時所說:蘇東坡一直受到太后們的恩寵,“她們具有單純的女性本能,會判斷好人和壞人。批評家和歷史家迷戀優美的文辭和抽象的特征,善于研究某一時期深奧的問題和政策,卻忘記我們看人最后總逃不過好壞兩個詞。”皇后也好,蘇夫人也好,她們都是憑感覺,認定蘇東坡是“好人”,而人們卻是在許多事之后,才從理性出發判斷蘇東坡是好人。
如此說來,理智必不可少,情感終不可缺。世上沒有太多真正屬于“情理之中”的事情,面對問題,“于情”、“于理”,需要我們不斷權衡。兩者的和諧共存,才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關于情感與理智的滿分作文篇三
古語有去:君子這交淡如水。小時候對這句話大為不解,總覺得是朋友就應該親密無間,為什么要:“淡如水”呢?后來才明白,這句話是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學。細細玩味,就會愈發贊嘆古人的智慧與超然。
人是感情的動物,就是因為這樣,人類才成為萬物的靈長,也是因為這樣,人類常為自己的情感而左右了對事物的判斷。所以,\"淡如水\"亦是一種境界:真正品行高尚的人,是不屑于酒肉歡顏的交往,而只是追求清淡、理智的溝通和淡泊如水的明澈。
過于濃烈的感情或親近會像迷霧一樣遮住自己的眼睛,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便也要不可避免地因此受到影響。偏見、袒護也由此而來。面對矛盾,選擇,如果只一味地想要維護那份親密,便會導致我們的片面和錯誤。
馬克思和恩格斯這兩位偉大的革命導師,一個窮困潦倒,一個則是商人。馬克思的小女兒病死了,他無錢為她舉行葬禮,即使如此,他卻從未向他的朋友恩格斯要求過任何經濟上的幫助。然而這樣一份友誼卻維持了幾十年之久,成為佳話。這段偉大友誼的背后就是兩位偉人對公正、平等、真誠的理解,也體現著他們對人生的追求。
"切莫走近",這樣的一句話,并非真正的警告人們不要親近,這只是一種長久而深切的提醒。提醒我們,保持一點距離,并享受這種距離所帶來的美。這樣的距離并沒有真正隔閡了人與人的感情,而是透過一份距離留出了思辨的空間和冷靜的余地,留出了平和的面對和公正的認識。
從小時候對父母親的盲目崇拜,覺得大人的話都是對的,直到我們逐漸成長,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其實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隨著所謂"距離"而微妙地改變著。而我們正是在這種改變中日漸成熟。
"切莫走近",就要這樣一份淡泊如水的清醒與明澈,讓心靈沫浴在冷靜的和風中,成就屬于自己的那份智慧和高尚!
看了關于情感與理智的滿分作文還看:
1.與理性有關的作文素材
2.最理智的情感句子
3.關于溝通的高考滿分作文5篇
4.理智與情感經典語錄
5.高考議論文滿分作文范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