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高考作文立意范文
2016年安徽高考作文立意范文一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最先提出“斷舍離”生活概念的是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她將瑜伽中的行法哲學“斷行、舍行、離行”,這種放棄心中執念的理念提煉成“斷舍離”,運用到日常生活整理整頓、人際關系、思考等各個方面。她認為,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整理術,特別是收納術,都是在物品數量不減少的基礎上,花費大量的時間、空間、勞力、精力來整理。而“斷舍離”是從根本上反思自己與物品的關系,對物品進行簡化、取舍,為人們省出整理的時間、空間、勞力和精力,它不僅是一種高效能的整理術,更是一種令人生清爽、輕裝上路的哲學境界。
閱讀上面這些話,你產生了哪些感想?受到了怎樣的啟發?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要求: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文體不限,不得宿構,不得脫離材料的中心和含意的范圍。
【范文】
放棄無用物,換取新境界
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她將瑜伽中的行法哲學“斷行、舍行、離行”,這種放棄心中執念的理念提煉成“斷舍離”,運用到日常生活整理整頓、人際關系、思考等各個方面。她認為對物品進行簡化取舍,為人們省出整理的時間、空間、勞力和精力的清爽輕裝的新境界,不禁令人為之一振。
放棄,是一種清新的境界。美好的紅塵之所以被世人討厭,是因為世人不知取舍,將有用、無用之物聚在身邊,給自己造成無法承受的負擔。正如山下英子所說:放下心中的執念,對物品進行取舍。即放棄無用之物,換來了精神的清爽清新。在旅途中,除吃、穿、用外,皆為無用之物,帶著只會阻礙你行進的腳步。人生亦是如此。呱呱附地的你孑然一身地來到人間,經歷風雨,最終踏過天堂之門的,也只是形單影只罷了,何必過于在意帶不來,又帶不走的身外無用之物呢?趟過歷史的長河,你會發現,無論是奢靡無度秦始皇,還是貪得無厭的和珅;不論是風流女皇武則天,生前榮華,死后也不過是一抔黃土的無字碑,甚者生前殘暴無度,死后墳墓被炸,暴尸荒野的慈禧。她們都過于看重錢財,喪失本心,人生又何必呢?所以,我們應做的是輕裝上陣,追求那種清爽恬淡的人生,才是終極目標。
善舍,不被貪婪蒙蔽心靈。買新房,空空如也;住新房,卻有凌亂與整潔之分。難道是因為懶惰才導致凌亂的?因為無用之物過多,填充了我們的空間。人處紅塵,被及多誘惑圍繞,有太多想得到的東西,有太多不愿舍棄之物,結果只會是加重你的負擔。古有婉兒為權力甘做“墻頭草”,今有江青為私欲殘害忠良,結果呢?她們或是橫尸街頭,身首異處,或是監獄上吊,為人不齒。這些都是貪婪的私欲惹下的大禍。因此,血淋淋的事實,時時刻刻在警示著我們:保持清爽淡薄的本心,遠離貪婪的欲望,是何等的重要!
豪放,會有用一顆平常心。若駐足于山丘,怎么看到泰山之雄壯;若駐足于小溪,怎么感受到大海之浩瀚。成事者,不會因眼前的小利而停滯不前。成功之路不會平坦,但可怕的不是挫折,而是遭受挫折后所面對的誘惑。本應被列為無用的物質,會漸漸在你受傷后的心靈里發生變化,此時你若識得它的本質,當即舍去,好么你將繼續踏在成功之路上。你會如“不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一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閑了,如東坡先生被貶謫,但善于拋棄雜念,“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放,永保清高的氣節,而流芳千古。
蓮花之所以被君子所愛,是因為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耀眼的水珠在花瓣上熠熠閃光;人生,保持一顆平常心,懂得如何清爽自己的心靈,清除舍棄那些無用之物,才能達到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清新境界。(姜靜宜)
【修改與點評】
1. 題目《放棄無用物,換取新境界》擬題精準,緊扣材料和文章中心,對稱整齊。
2.開篇引用材料,語言簡練,引出觀點;正文三段,每段運用分論點+事例+論述+結論。正反對比,結構嚴謹。3.結尾照應開頭,由植物引申人生,深化升華了論點,展現美好境界。
2016年安徽高考作文立意范文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頭禪是:"注意了,留一條縫隙."木工講究疏密有致,粘合貼切,該疏則疏,不然易散落.時下,許多人家裝修房子,常常出現木地板開裂,或擠壓拱起的現象,這就是太"豐滿"的緣故.高明的裝修師傅則懂得恰到好處地留一條縫隙,給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間,便可避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對于以上內容,你有何感悟和體驗?請據此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寫記敘文或議論文;②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③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立意分析】這是一篇材料作文.寫作時,此題可實寫,也可虛寫,因為"縫隙"不單可以實指裂開或自然露出的狹長的空處,還可比喻一種可供回旋、可供調節的"余地"或"空間"."留一道縫隙",關鍵在于一個"留"字.應該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縫隙"?(現象)現實生活中,做人處事以及其他許多方面都應"留一道縫隙".為什么要"留一道縫隙"?(意義)以此可以留足空間,避免出現問題.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縫隙"?(方法)如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包容."留下一道縫隙"應該注意什么?(告誡)該疏則疏,恰到好處.如此一問,思路定然豁然開朗.材料中要求"豐滿",裝修反而會失敗;留一道縫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聯想到:做人和處事,如果時時處處追求"豐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會緊張,就會裂變.同樣,一個人把所有行為都目的化,就會把自己的理想擠壓得變形.留一道縫隙,給自己,給他人,可給社會留一個可供吻合的人際空間.
1.藝術創作上追求含蓄,留給別人想象的空間,反而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歐·亨利式的結尾""冰山原則""留白"等;
2.處理生活中的摩擦時,給別人留下縫隙.對別人寬容也是對自己寬容,為自己留后路;
3.朋友、夫婦之間留縫隙,是尊重和愛的表現;
4.給持不同見解者留縫隙,可形成思想的兼容;
5.保護環境:有限度地開發自然資源,給后代留下發展的縫隙(空間);
2016年安徽高考作文立意范文三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毛毛蟲有尾隨的習慣。法國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毛毛蟲在一個花盆邊圍成一個圓圈爬行,離花盆不遠處放有食物。毛毛蟲一個隨一個爬了六七個小時,最后又累又餓而死。如果有一個毛毛蟲破除尾隨的習慣向其他方向爬行覓食,就可以避免慘劇發生。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慎重尾隨,不要盲從
毛毛蟲們的愚蠢令人舌撟不下。如果有一個毛毛蟲破除尾隨的習慣向其他方向爬行覓食,就可以避免慘劇發生。所以我們要反對盲從,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
尾隨雖然有一定好處,但若變得盲目,就不可取了。生物學上的印隨學習是廣泛存在的,人在小時候也不例外。但大人有時候也會盲從,甚至失去理智。
搶鹽事件就是明證。日本9.0級特大地震之后,福島核電站出現泄漏。中國便有人瘋狂搶購食鹽。這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卻被人說得有理有據:核泄漏必然污染海水,幾天后生產的海鹽難免受污染,所以現在要搶購以前生產的安全的食鹽;再說,鹽中加的碘可以抗輻射!一傳十,十傳百,于是人們排著長隊到鹽業局成十上百斤地買鹽,有的甚至買高價鹽。其實,我國的鹽主要是井礦鹽,而且儲備充足,價格穩定合理,根本不需要搶購;要想讓碘防輻射,其需要攝入量遠遠超過人的承受極限,所以靠碘防核輻射根本不現實。其實,中國人平均的鹽攝入量大大超過國際標準;吃得多了,鹽和糖都是“白色殺手”。
股神原則令人深思。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別人恐慌我瘋狂,別人瘋狂我恐慌。”股票暴跌時,巴菲特不盲從,而是從容買進;股票暴漲時,巴菲特有主見,總是理智賣出。但一般人都是“買漲不買跌”,因而容易被套。巴菲特還講過一個故事:一個石油大亨發現天堂已經滿員,便大聲宣布“地獄里發現了石油”,人們便蜂擁而出,到地獄淘寶;這個大亨一看別人都去了,怕地獄里真有石油,也尾隨而去。自己造的謠言,自己還要盲從,從眾心理的引力竟然戰勝了黑暗地獄的斥力!
馬云思想獨樹一幟。“換個方向,你就是第一。”馬云要求管理干部“倒立看世界”,以實現利潤最大化,避免思維僵化、盲目模仿。
當然,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民主也需要少數服從多數。服從不是盲從。
那么,如何才能不盲從呢?第一,要多學知識,多做調研,多方思考,以科學代替盲目。第二,要高瞻遠矚,避免坐井觀天、亦步亦趨。第三,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形成主見,而不要人云亦云,一味跟風。
盲從使船失去舵而隨波逐流,使人失去理智甚至變得瘋狂。上帝想讓誰滅亡,就會先讓誰瘋狂。所以,大家要弄清是非原委,不要輕易尾隨。
2016年安徽高考作文立意范文四
題目:
翅膀是鳥的悲劇,它把生命帶入永恒的異鄉——(俄)伊萬﹒日丹諾夫
對這句話你有什么看法?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悟,寫一篇文章。
【文題解析】
審讀幾個關鍵詞:翅膀永恒的異鄉悲劇
鳥的翅膀是能讓鳥飛翔的前提憑借。從這一比喻來說這個前提憑借可以是先天的。但因為比喻的喻指還是要落腳到人身上,所以也能指人身上后天的能讓生命飛翔的東西。就人而言先天的翅膀應該是身高,容貌與生俱來的出身門第等。后天的翅膀是讓生命飛翔的憑借,通過后天努力得到的文學才華,施政水平,書畫造詣,襟懷抱負等等。
永恒的異鄉應是一個具有文學、哲學等多種內涵的概念。異鄉應是相對故鄉本原起點而言,永恒一種理解是異鄉才是生命的常態,一旦離開就再也不能回去,這就成為了悲劇。即使回去也早已不是原來的本源起點。其實人生自出生時,就是沒有了回頭之路的,就開始了告別故鄉去往永恒的異鄉的飄泊之旅。永恒還可以理解為雖然離開再不能回去的結果是悲劇,但在飛離原點的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精神價值是悲壯崇高的。
悲劇點明的是人在追求過程中遇到的一種普遍的無奈,這是很多人在個人命運遭到難以抗拒的陣痛時一種無奈表白。生命中異鄉是永恒,困境是永恒,選擇是永恒,誰都要面對而無法逃避。這種悲劇感嘆,其實是個體生命在某種境況下的無耐,這是大家所謂的消極,這種消極才是催生文學、哲學偉大的根源。但站在社會的歷史的旁觀的角度和層面,社會的發展又正是一個個張開翅膀的人的飛翔所促成的。永恒的異鄉也才正是美好的遠方。
這個材料的重點應該在前半句上,關鍵還是對翅膀的辯證認識后面是對悲劇隱喻的具體的闡釋。作文只要能介定好所寫是什么樣的翅膀,翅膀在造就個體生命成功的同時,也造成了生命個體的悲劇,至于這種悲劇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就看學生是站在個人感受的角度還是社會的發展的角度。
梳理一下,就是:
翅膀(身高,容貌,出身,門第;文學才華,施政水平,書畫造詣,襟懷抱負等等)在造就個體生命成功的同時,也造成了生命個體的悲劇。(順著材料寫)
翅膀造成的這種生命個體的悲劇,從社會的發展的許多角度看,促進了人類的進步。(逆著材料寫)
把上面兩者結合起來。其實就是辯證認識翅膀對于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個體和社會中的不同呈現問題。
當然順逆的角度之中都包含著辯證的對立統一關系。更重要的要看學生對這個命題的精彩回應。
【優秀作文】
翅膀與風雨
草蜢輕笑鳥兒的翅膀,終日令鳥兒流離異鄉,卻不知因為雙翼,鳥兒盡覽人間旖旎風光;矮草嘲諷大樹高聳招風,有雷電磨礪,卻不知樹梢與云端逗棄之暢快。為了夢的翅膀,歷經流離困苦,但終識人間美景,四海為家,心自為家又何妨?
擁有夢想,正如擁有了雙翼,縱有困苦孤獨,但亦擁有了自由的太空和世間的風景。
詩詞是葉嘉瑩的翅膀。自幼研習詩詞,詩詞世界令她流連忘返。也正因詩詞,葉嘉瑩一生流離,沒有安身之所,經歷生死離別。但也因為詩詞的愛撫寬慰與保護,她不忘初心,笑看人生,心甘做詩詞的擺渡人,引渡飛行中迷茫之人找尋自己內心的安巢。詩詞的翅膀帶她飛過了疼苦,到達了士的彼岸。
真理是盧梭的翅膀。為了追求真理和自由,盧梭斷然拒絕國王送來的斗金,自己卻過著溫飽都不足的生活,“我不為面包而寫作,我一生只為真理。”正如盧梭所說,為了讓真理的翅膀可以自由飛翔,他放棄了名與利,歷經窮困潦倒,卻收獲了單薄的人生,自由的人生,真切爽朗,充滿真理的人生,他自己正真珍視喜愛的人生。
國學是王國維的翅膀。王國維生活樸素,節儉,潛心研究國學,面對生活的艱辛不曾抱怨,當翅膀補折,前朝文火破敗,他卻毅然投入湖中,隨文化而去,隨伴他一生的雙翼而去,這是何等的堅貞,任性如他,認真如他,為了心的理想,為了自己的翅膀,生命又如何,他們便是生命的全部。
翅膀是鳥的悲劇,但因懼怕翅膀帶來的苦難風雨,終日藏匿于地面才是更大的悲劇,正如懼怕社會的磨礪的青年,空有一身本領,終日困于家中心甘啃老;正如擔心扶起老人后負責,便匆匆而走卻在網上謾罵不扶老人的過客;亦如社會上眾多之人,身邊之人等等所為……
擁有翅膀,會經歷風雨,會遠離他鄉,但擁有翅膀,你也將擁有更加廣闊的天空,更加旖旎的風光。
不要懼怕風雨流離,揮動雙翼,向更加高遠的青天飛翔!
不要讓“翅膀”淪為悲劇
翅膀是鳥兒賴以飛翔的驕傲,何以淪為悲劇?有了翅膀,鳥兒便要遠離地面,不得不飛行,不得不背井離鄉,這便是悲劇。
而人類,由遠古野蠻時代走到今天,也進化出了“翅膀”——科技。跨洋通訊、日行萬里、上天入海。人類依仗著這黑色羽翼,肆意地翱翔。人類開始變得狂妄,化工廢料倒入大海、鏟車開進叢林,平原淪為導彈試驗田……
人類不停地為自己增添羽翼,但我們可曾看到過自身的悲劇?
尼爾·波茲曼曾說:“毀滅自己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我們熱衷于鉆研科技,提高生產力,熱衷于飼喂人類心中名為欲望的野獸。誠然,科技為我們帶來了進步,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當我們看到全球變暖、冰川融化,當我們看到首都籠罩在霧霾之下,當我們看到人類親手制造的武器卻對準了無辜的平民百姓時,我們還笑得出來嗎?
高速的科技發展,更是帶來了人類靈魂的墮落,物欲的追求空虛了我們的內心。“抬頭族”習慣終日在電腦旁看“會動的圖畫”,“低頭族”忙著在手機上曬照片刷屏。科技成了人類的信仰,在它的統治下,自然萬物不再豐富、浪漫,僅僅成了能量的提供者。這樣的人類創造出了機械一般的自己,對周圍的人與事物與自然缺少了那一份愛,僅將自己封閉在空間有限的屏幕中。如同里爾克所說:“事物成了虛假的事物,人的生活只剩下了生活的假象。”
然而看到這些,就要把所有的罪惡歸咎于科技嗎?科技本身并沒有罪過。科技無非是人為了自己的目的而改變事物的手段,手段本身無所謂好壞。
紀伯倫曾說:“我們走得太遠,以至于忘了為什么而出發。”是人類走得太遠,以至于忘了我們所發展的科技的初衷。科技,不正是為了使人類生活得更好而存在嗎?而現在,科技是把鋒利的雙刃劍,當我們拿著它披荊斬棘時,陶醉于前進的興奮卻絲毫沒有注意到它已劃傷自己的手,正直指人類的心臟。
擁有翅膀,本不是悲劇;而擁有科技,更不應是悲劇。一味追求科技卻傷到自己,是愚蠢的;而摒棄科技,重回原始,那更是愚不可及。我們何不用道德約束自己的目的,控制科技的后果,使之造福于人類與地球?
不應再讓黑色羽翼下的人類的純潔內心繼續墮落!科技應為人所用,造福人與世界!
翅膀,應是我們的驕傲,不應淪為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