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浙江新高考錄取變化多
2017浙江高考新錄取方案,化繁為簡穩中有變
實行總分分段填報錄取,可以在實施之初填報志愿有所參照,投檔和錄取能較有序地分段進行,特別是減少高分考生因志愿填報不當而錄取學校落差太大。同時,也避免高水平大學不同專業的分差過大。分段填報錄取雖較分批次方法有所變化,但其變化有跡可尋,體現的是合適的過渡和銜接。一、二段分段比例與原先的一、二批比例略有增加。因此各段上線人數比老方案的各批次上線人數會穩中有升,這就使首次實行新方案的考生的定位有了一個熟悉的參照系,使學生仍然可以依所在的段及位次大致定位,從而減少無謂工作量,減少偏差,并使志愿選取和填報更具針對性,選已所好、擇已所愿!
2017浙江高考新錄取方案,亮點真不少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副院長、教授 梅樂和
經過一個時期的調研、制定、征求意見、修訂、論證及報批,適應浙江高考制度綜合改革政策的2017年招生錄取工作方案正式公布。作為高校分管招生錄取工作者,覺得這個工作方案亮點不少。
化繁為簡。方案體現了與原來老高考錄取辦法的有效銜接,簡化了原錄取方案的繁瑣過程,特別是優化每批次的補填志愿、再錄取,可以大大減少高校的錄取工作量,縮短錄取工作時間,也可縮短整個招生錄取工作的時間,更好地與高校的教學工作有效銜接,克服了過去招生時間長,最后一批錄取時間晚,致使部分高校開學晚、有效教學時間不得不縮短的問題。同時,工作方案也使每段的錄取時間縮短,對消除考生及家長等待錄取消息的時間長而引起的焦慮感有很好的幫助作用,減少了不必要的消耗。
增加選擇。無論是選考科目還是專業志愿填報,改革都充分體現了考生的自主選擇權。方案考生可以填報的專業數定為80個,是在征求各方意見后的合理選擇。看上去“專業+學校”不好填,事實上考生沒必要為此煩惱。從選擇指向看,通常一部分考生是以專業為優先,一部分是以學校為優先,新方案很好地滿足了考生的這兩方面要求,特別是滿足了專業優先考生的要求。今后,只要合理填報志愿,不會產生進入考生并不喜歡專業學習的情況。平行到專業的志愿填報方法,實際上考生仍可以參考原有"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方式選擇志愿,這既能讓考生選到自己喜歡的專業,也能最大程度規避考生風險。
穩中有變。改革方案有很多創新舉措,考慮到新老高考方案的銜接,始終貫穿平穩過渡的思想。如按照類似原有批次劃定的方式將考生分為三段填報志愿,既避免高分考生志愿填報失誤而造成巨大落差,又可以使院校招到合適的生源。分段的設計與原辦法的批次有一定的銜接,新高考分段比例主要參考原相應批次上線考生比例,且上線人數略微增加。這一設計,不僅讓改革初期投檔保持有序,也使考生填報志愿有一定的參考依據。新方案一段比例設置較為合理,不僅保證了高水平高校的生源和錄取需要,也使擁有強專業的高校有了獲得好生源的機會。
形成倒逼。從高校角度看,新方案體現了改革精神。按照“專業+學校”模式進行投檔,將充分激發高校專業的辦學自主權,倒逼高校練好“內功”、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可以有效解決當前存在的重專業設置、輕專業建設的問題。在新的錄取模式下,一般高校的“名專業”,會出現“門庭若市”的景象;即便是“名校”,辦得不夠好的專業也會出現招不足甚至招不到學生的問題。高校越是重視專業建設,越是注重優化專業結構,越是加強培育特色專業,學生終究是最大的受益者。
2017浙江高考:若當年是新高考錄取模式
我將走上另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
杭州河高級中學高級教師 楊春林
浙江新高考錄取方案發布之后,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理解支持居多,吐槽不滿也有。曾經,我是一名考生,現在,我是一名教師,正指導學生參加高考。20年來,我見證了高考的改革與蛻變,從傳統志愿,到學校平行志愿,到如今的專業平行志愿,如何看待高考新政,是每個人的自由,我是真心為浙江高考改革點贊的。
1991年,我初中畢業,以全校第六名的成績考入了高中。面對如林高手,在初中成績不錯的我,升入高中后優勢全無,成為陪襯優秀學生的基石。為著心中的夢想,三年長跑,我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1994年,我以文科狀元的身份從母校畢業。若真有所謂的在天之靈,這一成績是告慰父親的最好祭品。我對自己的未來人生滿懷憧憬。
家在農村,從小家境貧寒,寅吃卯糧的經歷,直接影響高考志愿的填報。經過一番慎重考慮,我報考了工商管理、國際貿易、金融財會等專業,我想用努力擺脫家庭貧困的現狀。當時,采用的是傳統志愿。印象中,傳統志愿每批次可以填報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及后續志愿,每個志愿只能填報一所院校,填報志愿風險很大,出現了很多高分學生不能錄取的尷尬。
新的錄取方式,變化很大,亮點也很多,其中一個亮點就是,選擇的機會增加了很多,只要考生愿意,最多可以選報80個專業,遠遠超過了傳統志愿和學校平行志愿。面對新的政策,有人不適應了,這么多怎么報啊。在我看來,80個不多,如果可以,還可以有更多的志愿。新課程的亮點,就是滿足不同的需求,如果選擇少了,如何滿足有更多需求的考生。
從教近20年,我真的感覺到,從知識的掌握來看,學生確實很優秀,但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未來的人生,沒有起碼的思考和規劃,新的錄取方式,倒逼考生和家長提早關注起來,提早思考起來。與之同步,學校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指導,這一系列的舉措,以服務萬千考生為旨歸,是真正的以生為本。
學生上大學了,回母校看望老師,按理,作為天之驕子,她們應該是幸福的,臉上的笑容是燦爛的。但事實并非完全如此,曾有學生和我說,當初根據專業名字,填報了自己的高考志愿,上了大學后才發現,自己選讀的專業,和自己的理想相去甚遠,想換專業,又甚是不易。高考新政,全新的錄取方式,一開始可能會有諸多不適應,甚至是痛苦,但我堅定地認為,這比稀里糊涂上大學追悔莫及要好很多。
如今,我當老師也當得有滋有味,闖出了自己的一條路,我何其幸運,可又有多少人有我這么幸運?干一行愛一行的執著信念,讓我走到了今天。又有多少人從事了自己不是很感興趣的職業,能做出這樣的選擇呢?盡管我在教育行業里大展拳腳,但始終有些遺憾,常常設想,要是當初志愿填報心想事成,我的人生完全是另外一方模樣,情況可能比當下好,可能比當下差,歷史不容假設,具體情況不得而知,但那至少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愿意為此承擔一切。
如今,高考改革,80個專業平行志愿,專業選擇余地大大增加,理論上講,每個學生基本能讀到理想的專業,規避了當年我的悲劇。新的錄取方式,取消了批次,分段錄取,分數優先,把公平公正真正落到實處。評論政策是容易的,只有親身體驗了其中的痛,才能深切到新高考帶給考生的福利。
面對新鮮事物,人們的態度一定是多元的,一定有理解支持的,一定有反對批判的,也一定有徘徊觀望的態度。新政推行之初,第一次接觸,我的反應是,非常復雜,智商不夠用,隨著了解的深入,才發現是與時俱進進行了優化。我也擔心,學生和家長會不會弄不明白,從我的經驗來看,學生比老師搞得清楚。和很多家長接觸,常見的有三種情況:一是焦慮。這部分家長,嘗試了解新政,初步接觸,確實沒有搞明白,為不能為孩子出謀劃策深感焦慮。二是淡然。這部分家長認為,政策出臺和優化,是教育職能部門的事情,學生的使命是讀好書,做好本職工作,他們相信,不論政策好壞,初衷一定為了選拔優秀人才。三是悅納。這部分家長深知,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積極關注,熱情參與,主動了解信息,做孩子的參謀。他們熟諳高考新政,不遜于專業人士,對新高考洞若觀火,熟悉程度遠勝過老師。我堅定地相信,假以時日,特別是2017年錄取工作結束,社會各界對新高考的改革,以及相應的錄取方式會有更多的了解,甚至是了如指掌。
看了2017浙江新高考錄取變化多還看:
1.2017年高考平行志愿錄取規則
2.如何填寫2017年高考志愿
3.2017北京高考志愿填報指
4.2017年高考志愿填報技巧總結
5.2017北京高考提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