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巧設梯度的填報技巧
“平行志愿”改革符合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對于公平、公正、合理等核心價值的追求,其基本方向值得肯定。平行志愿該怎么填?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平行志愿巧設梯度的方法和案例
在順序志愿下,由于高校在招收第二志愿及后續考生時,往往會設置一定的分數門檻,所以在幾個志愿之間拉開梯度是增大錄取幾率的機會。當下,絕大多數的省(區、市)都實行了平行志愿,所填報的幾所院校都是第一志愿。于是,有些考生和家長[微博]想當然地認為平行志愿下梯度原則不那么重要。事實究竟如何,讓我們以真實的案例來說――
忽視梯度,錄取的滋味有點苦
一般來說,被自己所填報的院校錄取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可偏偏有這么一位考生,雖然是被自己填報的院校錄取,卻非常不滿意。
李玲(化名),女生,2013年應屆畢業生,高考成績超過所在省一本省控線20分。其所在省一本批次實行平行志愿,可以填報五所院校。李玲的志愿填報情況見表一。
表1
從該志愿表不難看出,李玲感興趣的專業集中在歷史、漢語言文學、法學等,求學地域沒有太多要求,既有所在省會城市及周邊城市,也有華東、華中地區的城市。以超過一本省控線20分的成績,且沒有追求“熱門地域”和“熱門專業”,按照這樣的填報,應該說被錄取的幾率很大,最后李玲被順利錄取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李玲是被最后一個志愿――四川外國語大學錄取的。對于這個錄取結果,李玲及其家長都不滿意,因為按照他們對所填報院校往年錄取的分析,應該有希望被前四所院校之一錄取,這四所也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因為覺得前四所很有希望,第五所院校只是隨意填報,并不是李玲最想讀的院校,然而最后的錄取卻讓李玲大失所望。為了弄清楚是否如李玲家長所說有希望被前四所院校錄取,筆者專門去查看了這五所院校近三年的調檔線,并計算出分差(院校調檔線-當年對應批次省控線),見表二。
表2
據表二的錄取數據,筆者發現,除了最后一所院校志愿外,其他四所院校之間的梯度并不明顯。由于平行志愿是以考生填報的自然順序來進行檢索的,如果幾所院校之間沒有拉開梯度,很可能會幾所院校均無法投出。因此一般建議考生按“沖”“穩”“保”的原則來安排所選院校順序,并且拉開一定分值的梯度。
李玲選擇的前四所院校中,四川大學近三年錄取分差都高于李玲的成績分差(考生高考成績-當年該省對應批次省控線),且四川大學文科實力不弱,近三年錄取分數有逐年上漲的趨勢,基本上來說“沖”進川大的希望是比較渺茫的。但沖一沖,本來就是選擇比自己分差高的院校,放在第一的位置并無不妥。
但接下來選擇的三所院校就有點不謹慎了。山東大學[微博]、湖南大學[微博]和華東政法大學近三年的錄取分差比較接近,且都有高于和低于李玲成績分差的情況出現。但這種既有高于考生成績分差又有低于考生成績分差的院校,一般大多也設置為“沖一沖”的院校。因為一旦這些院校錄取分數有所上漲,以李玲的成績就難已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