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高考 > 高考試題 >

廣東二模2023高三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

時間: 澤慧 高考試題

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模擬測試(二)

語文

本試卷共10頁,23小題,滿分150分??荚囉脮r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所在的市(縣、區)、學校、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和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橫貼在每張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

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畫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

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文以載道”既是一種文藝創作準則,更是一種批評理論傾向。這種傾向跨越千年,一直深蘊在中國文藝批評體系土壤中,我們無法從價值論角度對其進行簡單的肯定或否定,而是需要辯證對待。誠如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所言,文藝批評無論孤立從政治標準出發還是從文藝標準出發都會出問題,前者會導致庸俗社會學批評,后者則會陷入“為藝術而藝術”的泥沼,兩者都不利于文藝批評的健康發展?!拔逅摹币詠恚瑢ξ乃嚺u實踐性的重視實現了對“載道”傳統的有效接續,標志性的人物非魯迅莫屬。在《對于批評家的希望》中,他表達了對當時一些“痰迷心竅”式批評家的諷刺:“獨有靠了一兩本‘西方’的舊批評論,或則撈一點頭腦板滯的先生們的唾余,或則仗著中國固有的什么天經地義之類的,也到文壇上來踐踏,則我以為委實太濫用了批評的權威。”這些所謂的批評家犯了先入為主、僵化固執的毛病,沒有結合文學實踐展開批評。結合魯迅對當時京派文人“象牙塔式創作觀念”的批判,可以看出他的確實現了理論主張與批評實踐的一致。在魯迅看來,文藝是匕首和投槍,文藝批評也應具有類似的性質,這樣才能掙得一個文學的大光明。很顯然,這種批評觀點與古代“載道”式文藝批評觀如出一轍,所以孫郁指出魯迅“在人文傳統和馬克思主義遺產的參照下,從藝術規律出發,以中國特有的話語方式,表達對于文學的不同理解”。這一觀點富有啟發性。筆者認為,其中“中國特有的話語方式”起碼應該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指向現實的、有為而作的批評傳統。這種傳統是對古代“載道”傳統的接續,又與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對實踐性的追求相互合流,從而形成了中國當代批評話語。其次,是對古代詩話式批評“直抵本質”的言說方式的吸收。中國古人在表達對某些文藝現象、作品風格、名物句讀的看法時,往往省略繁復的論證過程,直接表達個人見解。表面看來,這種方式似乎極不科學,但仔細考察會發現,撰寫詩、文、評的作者,往往是各自時代文采斐然的大家。他們藝術修養極高,有著豐富的創作實踐經驗,因此他們的見解往往能達到鞭辟入里、高屋建瓴的效果,令人信服且富有啟發性。

以魯迅為代表的20世紀早期批評家往往具備上述特征。盡管他們中的一些人表面上否定傳統文化,但傳統文化精神卻是他們體內永恒的基因。毛澤東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多次提到魯迅,全文第一次發表于1943年10月19日的《解放日報》,這個日子正值魯迅逝世七周年,當時的編者按稱發表該文“以紀念這位中國文化革命的最偉大與最英勇的旗手”。此后,以解放區為中心,開展了大規模學習《講話》精神的活動。作為副產品,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亦得到了進一步鞏固。今天看來,魯迅身上潛存著中國特有的“傳統話語”,扮演了中國現代文藝批評與古代文藝批評之間的中介角色。或者說,古代“載道”傳統、魯迅、《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三者之間存在微妙的邏輯關系,魯迅是中介,古代傳統是源泉,《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動力。借助對魯迅的學習和推崇,實現了文藝批評的“載道”與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整合,在這一過程中,現代主流文藝批評話語得以形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文藝批評領城發揮著顯性的指導作用,但往往忽視其特有的中國面孔。實際上,文藝批評中對魯迅傳統、對《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對文藝社會效果的重視,就是在與中國古代文藝批評精神對話??上驳氖?,新時代的文藝批評者已經逐漸認識到了這一點,并養成了一種文化自覺。2014年10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指導,繼承創新中國古代文藝批評理論優秀遺產”“在藝術質量和水平上敢于實事求是,對各種不良文藝作品、現象、思潮敢于表明態度”[《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10月15)》],這些倡導極具現實意義。將古代文藝批評理論的優秀遺產真正從幕后推到了臺前,同時,對“實事求是”的再度強調亦表明了重視事實、實踐為先的態度。統而觀之,毛澤東的兩個《講話》都對建構中國特色的文藝批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前者指明了文藝批評的方向,后者則進一步發掘了本土資源的重要價值,產生了正本清源的效果。

(摘編自韓偉《百年來傳統文論資源與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體系的互動》)

材料二:

如果依據中國古代“載道”詩學與梁啟超等“據群學見地以觀詩者”的說法,詩歌便被觀念化了,反映了一種利用外部理念強行約束人類自由本性的思維。與此不同,魯迅早年號召人們回到生命的感性世界。為了解釋感性力量的有效性,魯迅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對于生活在熱帶而且從來沒有見到過冰的人,該如何使他明白什么是冰呢?這時,只是堆砌物理學和生理學的名詞是沒用的,最有效的辦法莫過于給他一塊冰,讓他直接感受冰的刺激。

魯迅鄭重提出了與科學真理相對的“誠理”,由于訴諸個體生命或者內在自我的直接性感受,它提供的是一種不需要向外假借、不需要經過理性錘煉的感性認識,盡管魯迅使用“理”來描述這種認識的形態,但實際上,“誠理”反對任何形式的理念化、觀念化。文學對人生的意義體現了同樣的道理,魯迅指出:“惟文章亦然,雖縷判條分,理密不如學術,而人生誠理,直籠其辭句中,使聞其聲音,靈府朗然,與人生即會。如熱帶人既見冰后,曩之竭研究思索而弗能喻者,今宛在矣。”盡管文學從不訴諸灌輸和教導,甚至遠離了一切科學化的、理性化的認識形態,但重要的是,它與主體內在的生命經驗直接相關,讀者在其中領會到的是自我內在生命力的提升。

不過,魯迅內心深處強烈的民族主義訴求與沉重的歷史使命感,使得他立足主體感性生命詩學原理的同時兼具政治與社會變革的指向,在這個意義上,他似乎重新回到了晚清群學與功利主義的邏輯。

(摘編自孫堯天《詩歌、政治與倫理——晚清群學思潮與早期魯迅詩學觀之關聯探析》)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對于“文以載道”這一跨越千年的中國文藝創作準則和批評理論傾向,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態度有所不同。

B.為了紀念魯迅這位中國文化革命最偉大與最英勇的旗手,毛澤東撰寫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C.在中國文藝批評的“載道”傳統與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整合過程中,中國現代主流的文藝批評話語得以形成。

D.新時代的中國文藝批評工作者需要將古代文藝批評理論的優秀遺產真正從幕后推到臺前,強化文化自覺。

2.關于魯迅的文藝批評觀念與實踐,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魯迅早年提出了與科學真理相對的“誠理”說,用來表達文學對人生的意義,“誠理”追求個體感受的理念化和觀念化。

B.“五四”以來,魯迅自覺接續中國文藝批評的“載道”傳統,扮演了中國現代文藝批評與古代文藝批評之間的中介角色。

C.魯迅對當時一些批評家的諷刺和對京派文人“象牙塔式創作觀念”的批判,體現了他結合文學實踐展開批評的理論主張。

D.魯迅在表達對某些文藝現象、作品風格、名物句讀的看法時,往往極不科學地省略繁復的論證過程,直接表達個人見解。

3.下列各項中,最符合中國古代“文以載道”詩教傳統的一項是(3分)

A.“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

B.“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莊子·秋水》)

C.“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4.為什么魯迅能扮演“中國現代文藝批評與古代文藝批評之間的中介角色”,請結合材料一分析。(4分)

5.新時代的文藝批評工作者應該如何建構中國特色的文藝批評?(4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文本一:

一年容易又秋風

孟超

一年容易又秋風,酷熱的暑夏,總算是過去了,曬焦了的皮膚,和臭蟲咬、蚊子傷的斑疤,雖然還點點的存在著,讓我以回憶的感傷來摸弄這些創痕;但,酷熱總有過去的時候,似乎可以自慰。于是秋來了,而秋也并不頂好受,且不說“九月衣裳未剪裁”,冷雨掃在身上,使人想到酷寒,又何嘗不可怕呢?又加秋風秋雨,帶著一曲凄涼的情調,連秋蟲都戰抖了,而況人的心弦,是正被時序的萬華林的弓子所拉動著呢?……

家槐兄從柳州來,與他在桂林的聚合,又是一年了。秋風來時,他也來了。幸喜兩個人誰都也沒有秋意,沒有感傷,——秋自然還在使勁地拉動著他的弓子!——一握手,暖煦煦的,似秋陽輕曬著的一般的溫意,誰都沒曾減少了熱力,雖然經過了一個夏天,還和去年一樣,這是兩個人同樣的道慰著的。

一同去訪秦似兄,談起《野草》,從創刊到現在不覺得已經兩年了。家槐兄懇切地稱許秦似兄支持這一刊物的毅力。是的,有一分熱,放一分光,腐草化螢,雖然不過是一種傳說;然而,這一束碧新色的葉兒,它不會腐,它卻放著螢光,小雖小,它有著它的熱力的。而況,葉綠體是會消化了吸取的炭氣,而呼出了氧氣;一個有修養的園藝者,他不只為了花開,他也為了葉子的成長,至于葉子的多寡,長短,可以放散多少氧氣,蓋不須計論,這又是但求耕耘,不問收獲了。秦似兄之于《野草》是這樣的。

秦似兄近月來,是肥胖了許多,面圓圓的,有似于華透·迪士尼卡通畫上的小豬,我幾次這樣調笑他;問其致肥之道,他說,受氣吃虧,也可以長肉生肌。他是研究生物學的,恐怕也找不出論據來;但這兩年來,因為《野草》,我是深深地知道他在各方面受到了無數的困難,滿肚皮里壓下了無數的悶氣。如果真把這一刊物當成一堆小草看的話,那么,在培植上,他所賣的力,所受的艱難,真比一個農夫種二三畝田還要勞瘁得多哩。這并不是說他力有不逮,事實告訴我們,在蓬蒿之中、貧瘠之地,種一株草,是比在肥土壤里種幾十畝谷禾,須要費力得多的,也正因為這樣才顯出可貴來。

當家槐兄慰藉他的時候,我想,他回想一下這兩年的辛勤,也會自慰吧。

記得還是前年,也是一個秋天,我在夏衍兄那里會見他,那時,《野草》還沒入地下種。秦似兄尤不善于在這種復繁奇出的社會中,八面玲瓏地到處作揖應付,或者掉花槍,玩世故,耍手段,因此也就常常被人看成懦弱。其實別看他肌肉肥,他骨頭卻和秋天的老樹枝子一樣硬呢。也正為了這點,才似乎有許多不必要的侵凌,打擊著他。

可也同時因為他的個性所賦,而野草才能有他一貫的作風,才能經得起日曬雨淋,和霜雪的不斷地襲來,卻愈顯出他那蔥翠的顏色,臨風不偃的神韻的。

又是秋天了,說快也快,野草從下種到今天,他是經過三個秋天了。我曾親眼看著樹頭上幾度謝落,幾度蔥蘢;也曾親眼看見秋雁幾番的來去,長鳴著劃過了中天。

而這小小的草,卻不曾在誰的踐踏下委頓;不曾被太陽曬焦,顯出了枯黃;受著風霜雨露,而傷損了草根草葉。更不曾移進了溫室,變成案頭清供。他不打哆嗦地,依然地在秋風中直立著。我愛野草,而我是知道園藝者對他是如何的培植的??墒?,正因為我愛野草之故,我應該正告他,他的下種是在秋天,已經度過了二個秋天,而今,是秋,秋之后,仍有冬,還有以后的秋的到來的。

家槐兄說:“秋應該是我們所欣喜的,秋天是收獲的時候?!睂Φ?,兩年的時間,《野草》是有了他的收獲,即使是放射出只是極輕微的草香,即使是只植下了一顆種;而他的葉是永遠青著的,我想,這不能不向秦似兄舉一舉杯吧。

至于我自己,人已在中年了,在秋天應該有點秋意才是,然而,不;或者也許是反常,自己卻想在秋風里多掙扎一剎,可是視秦似兄之辛勤,是追不上;視家槐兄之爽直,尤其追不上;又哪里不悲哀呢?

“一年容易又秋風”,秋更深了,我們要更加一番鼓舞才是!

(有刪改)

文本二:

野草[注](節選)

秦似

命名《野草》,用意所在,并非全在因襲,也說明著我們對這樣一個小小的東西,并不高瞻遠矚,自己先給它一個卑之無甚高論的名號。野草雖然孕育于殘冬,但茁長和拓殖卻必須在春天的。如果嚴冬再來,它自然還得消亡。“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固然說明著草莽之類的頑強,然而也同時是自然界的機械循環的悲劇。這種機械的循環,于人類倒不能類推的。大抵人間的春天到來,嚴冬自己就先宣告死滅。不過這正是野草身外的事。在目前他只是蕪雜叢生,荊莽交錯,既無花果之望,亦無枝葉之陰。它只希望給受傷的戰斗者以一個歇息的處所,讓他們退到野草,拭干傷口的血痕,再躺一會。如果因疲勞而至于饑餓,則掘幾把草菇,也聊勝于無。

弄一點筆墨,比起正在用血去淤塞侵略者的槍口,用生命去爭取民族的自由的二大群青年人,正如倍·柯根所說,是“以花邊去比喻槍炮了”。然而《英倫的霧》以至《美國人的狗》一類東西正大量地在印,這事實又教育了我們,即使同是花邊,也還有硬軟好壞的分別,有的只準備給太太們做裙帶,有的卻可以替戰旗做鑲嵌。加以上面所說的種種,就印了《野草》。

(有刪改)

【注】《野草》寫于1940年,是文藝刊物《野草》月刊的發刊詞。秦似是《野草》的編委之一,主要負責編輯部的日常工作。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本一以欣慰之情貫穿全文,既有酷夏終過“我”的“自慰”,也有老友重聚別來無恙的相互“道慰”,還有對秦似辛勤工作終有收獲的“慰藉”。

B.文本一中“我”與家槐、秦似兩個人皆是好友,但感情略有差異,對家槐主要是敬佩和關心,對秦似則主要是親熱和熟絡,常喜歡開玩笑戲弄他。

C.文本一“秋之后,仍有冬,還有以后的秋的到來的”,表面是對“野草”的“正告”,暗含的是“我”對《野草》未來雖歷坎坷但終究會成功的信心。

D.文本二將《野草》與《英倫的霧》《美國人的狗》作比較,鮮明地闡釋了辦刊的宗旨,也強烈表達了對國統區粉飾太平的“花邊”文學的不屑與憤慨。

7.下列關于秦似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秦似談吐幽默,他把自己體態偏胖,解釋為“受氣吃虧,也可以長肉生肌”。

B.秦似不善應酬,但為了刊物能夠生存,不得不與社會上的各色人等打交道。

C.秦似性格剛硬,心懷民族,所辦愛國刊物《野草》繼承了魯迅的戰斗精神。

D.秦似文辭典雅,在《野草》中引用古詩和倍·柯根的話,含蓄地抒發感慨。

8.請從謀篇布局的角度,分析文本一的題目“一年容易又秋風”是如何統攝全文的。(6分)

9.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寫作目的不同,因而所寫“野草”內涵的側重點也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貞觀四年,詔發卒修洛陽之乾元殿以備巡狩。給事中張玄素上書諫。太宗謂玄素曰:“卿以我不如煬帝,何如桀、紂?”對曰:“若此殿卒興,所謂同歸于亂。”太宗嘆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鳖欀^房玄齡曰:“今玄素上表洛陽實亦未宜修造后必事理須行露坐亦復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然以卑干尊,古來不易,非其忠直,安能如此?且眾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諤諤??少n絹五百匹。”貞觀七年,太宗將幸九成宮,散騎常侍姚思廉進諫曰:“陛下高居紫極,寧濟蒼生,應須以欲從人,不可以人從欲。然則離宮游幸,此秦皇、漢武之事,故非堯、舜、禹、湯之所為也?!毖陨跚兄痢L谥I之曰:“朕有氣疾,熱便頓劇,故非情好游幸,甚嘉卿意。”因賜幫五十段。貞觀十五年,遣使詣西域立葉護可汗,未還,又令人多貴金帛,歷諸國市馬。魏征諫曰:“今發使以立可汗為名,可汗未定立,即詣諸國市馬,彼必以為意在市馬,不為專立可汗??珊沟昧?,則不甚懷恩,不得立,則生深怨。諸蕃聞之,且不重中國。但使彼國安寧,則諸國之馬,不求自至。”太宗遽令止之。太宗嘗怒苑西監穆裕,命于朝堂斬之。時高宗為皇太子,遽犯顏進諫,太宗意乃解。司徒長孫無忌曰:“自古太子之諫,或乘間從容而言。今陛下發天威之怒,太子申犯顏之諫,誠古今未有?!碧谠唬骸胺蛉司孟嗯c處,自然染習。自朕御天下,虛心正直,即有魏征朝夕進諫。自征云亡,劉洎、岑文本、馬周、褚遂良等繼之?;侍佑自陔尴デ?,每見朕心說諫者,因染以成性,故有今日之諫?!?/p>

(節選自《貞觀政要·納諫第五》)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玄素上表洛陽/實亦未宜修造/后必事理須行/露坐亦復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

B.今玄素上表/洛陽實亦未宜修造/后必事理須行/露坐亦復/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

C.今玄素上表/洛陽實亦未宜修造/后必事理須行/露坐亦復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

D.今玄素上表洛陽/實亦未宜修造/后必事理須行/露坐亦復/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卒,指被征調服徭役的人,與《阿房宮賦》中“戍卒叫”的“卒”意思相同。

B.“眾人之唯唯”的“唯唯”,意為恭順謹慎,與“唯唯諾諾”的“唯唯”意思相同。

C.幸,指帝王到達某地,與《蘭亭集序》中“幸承恩”的“幸”意思相同。

D.諭,舊指上對下的文告、指示,與用于指規勸君主或尊長的“諫”相反。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宗下令征集差役修建位于洛陽的乾元殿,張玄素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如果這樣做,那么太宗和桀、紂等昏君就沒有區別。

B.太宗因為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天氣熱的時候病情就會加重,故打算前往九成宮避暑,但姚思廉不贊成,太宗賞賜了他,但沒有照他的話去做。

C.魏征阻止太宗買馬的原因是去西域傳旨宣立葉護可汗的使者還沒有回京,此時買馬,可能會導致誤會,甚至引發不穩定因素。

D.長孫無忌發出感慨,認為皇太子敢于冒犯父皇進諫以保全大臣的性命,這是自古以來都沒有出現過的事情,但在太宗和高宗之間卻發生了。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陛下高居紫極,寧濟蒼生,應須以欲從人,不可以人從欲。

(2)諸蕃聞之,且不重中國。但使彼國安寧,則諸國之馬,不求自至。

14.太子高宗能成功救下穆裕,請結合文本分析其原因。(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經龍門廢寺

劉滄

因思人世事無窮,幾度經過感此中。

山色不移樓殿盡,石臺依舊水云空。

唯余芳草滴春露,時有殘花落晚風。

楊柳覆灘清瀨響,暮天沙鳥自西東。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先寫詩人因為人世擾攘、人事繁復而生發的種種人生感慨,因傷心而觸景,詩人多次來到龍門廢寺,如此起筆不同一般。

B.頷聯寫詩人從早到晚流連于“不移”的“山色”和“依舊”的“石臺”,這與劉禹錫的“山形依舊枕寒流”一句異曲同工。

C.頸聯細筆勾勒出詩人眼前之景,新生的“芳草”青翠欲滴,日暮的“殘花”飄搖墜落,新舊兩相繼替,春天的生機撲面而來。

D.尾聯所寫之景由近及遠,動靜相宜,訴諸詩人的視聽感官,借流水的清音和飛鳥的啼鳴表達詩人寄情于自然的人生態度。

16.有人認為,本詩頷聯中的“石臺依舊水云空”一句可能為“水云依舊石臺空”之誤,你同意這一說法嗎?為什么?(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詩經》對后世文人影響很大,在《赤壁賦》開頭,蘇軾就寫了自己與朋友泛舟于赤壁之上,朗誦《詩經》中的詩句,即文中所謂:“ , 。”

(2)化用是古詩詞常用的手法,在某種程度上表達了對前輩作者的敬意,李白《蜀道難》中的句子“ , ”就巧妙化用了西晉張載《劍閣銘》中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一句。

(3)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是我國漢族的民族圖騰,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符號。在中國古代詩文中,“龍”多有出現,如“ , ”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中國書法與漢字一體共生、相輔相成,在漫長歷史發展過程中,凝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極為重要、極具特色的子系統,至今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爸腥A精品字庫”精選100位中國歷代書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將其開發成電腦字庫。甲骨文、毛公鼎金文、馬王堆帛書等早期字體,禮器碑、張遷碑等漢代名碑,二王、顏柳歐趙等和魯迅、沈尹默、啟功等古今著名書家的字體,都將跨越時間和空間,來到當代人民的生活中。目前已經發布的35款字體,如方正甲骨文、柳公權楷書、顏真卿楷書、蘇軾行書等,受到了充分肯定和廣泛歡迎。

字庫解決了補字創寫、繁簡轉化、靈動性與規范性相協調等諸多難題,實現了優秀書法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原本鐫在龜甲上、鑄在青銅上、寫在竹帛上、刻在碑版上的優秀字跡,使用鍵盤輸入即可鮮活地輝煥于屏幕,使人們時刻盡享書,插上了電子信息翅膀的中國書法,必將在法之美,領略中華美學精神。 ,助力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提升國家形象、堅定文化自信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1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輝煥”的釋義,最準確的一項是(3分)

A.輝映

B.輝光

C.燦爛

D.煥發

19.下列最適合填人文中橫線處的一項是(3分)

A.可以發現

B.可以推測

C.可以想象

D.可以預見

20.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兩處連綴改寫成兩個在語義上前后關聯的句子(可適當增刪詞語)。(5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 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你見過苔蘚嗎?你見過古老世界的純真面容嗎?

苔蘚是古老、原生態世界的身份證,是大地的原始經典,是地球生命的最初宣言,是陽光、雨水、腐殖土、地氣合作的第一首大地之詩。

苔蘚幽藍若海水之色,那是沉淀了無數時光、過濾了一切雜質或者是吸收了一切雜質、將“一”融進“一切”又將“一切”提煉成“一”、豐富到極致而呈現的單純之色。苔蘚柔軟如襁褓,如純棉,如質地細密的云朵,如釋迦牟尼傳法講道的圓融語言,如想象中圣母的慈愛懷抱。苔蘚安靜如得道高僧修禪入定,如落日用返照之光撫慰萬物卻寂然無聲,如一位沉思的哲人獨自沉入思想之海,我們只看見他如常人那般無所事事坐在那兒,卻不知道他已經退出人世的狹窄此岸,潛入彼岸的無邊深海。

21.下列各句中,沒有使用比喻修辭手法的一項是(3分)

A.苔蘚是古老、原生態世界的身份證

B.苔蘚幽藍若海水之色

C.苔蘚柔軟如襁褓

D.苔蘚安靜如得道高僧修禪人定

22.請從句式運用的角度對以上文字進行簡要賞析。(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全球濕地不斷遭到破壞,保護濕地成為一項世界性的問題。在此背景之下,多國于1971年簽署《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中國于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2005年當選為《濕地公約》常委會成員國,2021年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2022年11月,《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C0P14)在中國召開。此次大會標志以中國傳統玉璧為造型,內嵌江豚、麋鹿、揚子鱷、朱鴉四種生活在中國濕地的珍稀瀕危動物形態和人臉輪廓,意在表達人與動植物和諧共生的關系。

圖片

中國式現代化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道路上,中國青年該如何承擔推動綠色發展的時代責任?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廣東二模2023高三語文試題答案

高三二模考試的重要性

主要原因是二模學生已經經過兩次復習,知識掌握上比較全面。每一輪復習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經過高三第一次復習,可能學生對于自己的基礎知識,有了初步了解,二模時學生已經經歷了兩次復習,基礎知識方面已經比較扎實,整體水平上比較接近高考。

有過一模的經驗,學生二模發揮更加穩定。學生經歷了一??荚嚕瑢ψ约赫w水平有比較清晰的認知,第二次??紩r,學生心態上會更好,能發揮出自己真實水平。

二模磨煉了學生的意志力,能考驗出學生真實水平。一般來說???,主要側重的依然是基礎的知識,難度和高考相比有一定差距,高三三模主要是為了鼓勵學生,設定的普遍題比較簡單,難度上會有所下降。

高考語文必考知識點

1.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

2.中國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

3.中醫四診:望聞問切

4.戲曲四行當:生旦凈丑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齊云山

6.四大石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7.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8.泰山四大奇觀:旭日東升晚霞反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

9.中國四大名樓;岳陽樓黃鶴樓騰王閣太白樓

10.四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

11.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李寶嘉)二年目睹之怪現狀(吳研人)老殘游記(劉鄂)孽?;?曾樸)

12.民間四大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尋夫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與許仙

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魚)王昭君(落雁)貂禪(閉月)楊玉環(羞花)

14.古代四美:音樂珍味文章言談//良晨美景賞心樂事

15.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曾補之張來

16.四史:史記漢書君漢書三國志

17.歷四大書院:廬山白鹿洞長沙岳麓衡陽石鼓

18.商丘應天府

19.古代祥瑞四靈:龍鳳麒麟龜

20.宋中興四詩人:陸游楊萬里范大成尤袤

21.科考四級及錄取者稱謂:院試-秀才鄉試-舉人會試-貢生殿士-進士

22.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

23.有很高史學和文學價值的三史:史記漢書后漢書

24.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

25.三書指:魏書蜀書吳書后人將其合為一本稱三國志。

26.左思的三都賦指:蜀都賦(成都)吳都賦(南京)魏都賦(鄴)

27.南朝三謝:謝靈運謝惠連謝眺

28.三瘦詞人指:李清照三個名句是:

29.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30.知否,知否?應是肥紅瘦。

9324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曼华| 徐贤电影| 上错花轿嫁对郎演员| 孙颖莎结婚视频| 图片头像图片| 电影不扣钮的女孩| 《白狼》大结局| 杯弓蛇影读后感|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灰尘的旅行读书小报| 陈宝国主演影视剧| 王音棋的个人简历| 我和我的祖国钢琴谱完整版| 性的视频| 张美仁爱| 山东生活频道| 梦桐| 全国面积排名省份| 余男狂怒| 威尼斯的资料| 绷带怪人| 国家干部电视剧| 天降奇缘 电视剧| 老师好 演员表| 杨梅花的图片| 邻家花美男 电视剧| 韶山行研学心得体会| ghost rider| 天堂av| 虐猫视频哪里可以看| 泰国av| 音乐会电视剧免费观看完整版| 都市频道节目表今天| 四大美人之貂蝉香港剧| jjdd| 姬培杰| 免费看污视频| 5g影院| 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 日本大片ppt免费ppt| 女公安毛片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