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時間倒計時
怎么緩解高考壓力
1、適當的休息很有必要:高考前一周,注意用腦,不打疲勞戰,不再突擊偏題、難題、怪題,避免筋疲力盡。過度緊張的大腦難以發揮考生的真實水平,適當的休息是必要的。
2、適度鍛煉:可慢跑、游泳、做有氧操等,適度鍛煉能提升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靈敏度、耐久力、抗疾病的能力,為每天緊張的復習提供充沛的精力。
3、注意飲食起居:從食物上補充優質蛋白,如雞蛋、瘦肉、牛奶、豆制品等,多吃蔬菜和水果,便于吸收營養,增強體力和記憶力,預防感冒和腹瀉等疾病。高考期間盡量不要吃涼拌菜和海鮮,多在家吃飯,以確保食品安全,避免過敏等。
4、調整生物鐘:在每天9時至11時30分、15時至17時這兩個時間段內,安排相應科目的知識技能分析、考核和鞏固,調整和強化體內生物鐘,適應高考時間安排。還可看自己整理的錯題本、提綱、圖標、考卷等,重溫重要公式、定理、概念等。
5、保持競技狀態:考試前幾天,不再嘗試新試卷,適當減輕復習的密度和難度。同時,也不能處于極度放松的狀態,要確保大腦皮層處于中度興奮狀態。
高考復習計劃建議
高考整個復習計劃基本分為三輪。
第一輪,全面梳理,查缺補漏。在第一輪復習中,按著老師的統一安排,會根據課本將高中的所有知識全面、細致的重新溫習一遍。這次復習的面應該鋪得很廣,原來沒有掌握的內容,感覺生疏的知識,甚至一些較冷較偏的知識點都應當覆蓋到。對于復習中的盲點和做題暴露出來的錯誤,一定還要一絲不茍的解決。第一輪復習是高考成敗的關鍵。有很多高一高二成績不是很好的同學,在第一輪復習中耐得住寂寞,沉下心來穩扎穩打,在最終的高考中一鳴驚人,而有些原本基礎不錯的同學,卻因為好高騖遠,在積累實力的一輪復習中盲目追求技巧,雖然贏得一時的高分,卻由于根基沒有打穩,在沖刺的最后全面崩塌。
第二輪,系統整合,融會貫通。第二輪復習就是在第一輪復習的基礎上,對散布在教材中的各個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搞清知識的內在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在做題上,則主要是針對考試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做一些較為綜合的題目,提高自己全面深入解題的能力。
第三輪,考前模擬,強化訓練。經過前兩輪的復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都掌握的比較嫻熟,剩下的時間也不多了,就應該進入高強度的高考仿真訓練了,在這段時間里,要模擬高考的氣氛和模式,把練習當成正式考試,認真對待。規定答卷的時間,把握自己的解題節奏,錘煉應試心理,積累臨場經驗;事后多作總結,找出自己的弱點所在,再做一些友針對性的強化練習。比如,如果你的數學試題中的選擇、填空等客觀的解題時間和準確性還有待改進,就可以集中精力強攻一下這部分。這樣你就會在實踐中摸索出來:應用特殊值法、回代法、排除法等提高解題速度;抓住細節和概念,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這三輪復習一定要步步為營,不計較一時一事、一城一池的得失,每一輪都完成自己的任務,千萬不能顧此失彼,造成惡性循環。
備戰高考容易出現的六種誤區
(1)誤認為大局已定,已無法改變現狀。特別是在經過一模、二模后都未能尋求突破口或進步甚微的同學,很容易產生松勁的現象;其實,這個時候如果合理利用時間,找到問題所在,高考成績依然會有提升。中等水平的學生是提升最快的。
(2)高考前心浮氣躁,無法安心投入最后階段的學習;
(3)高考前缺乏耐心,希望考試早點到來,早點結束;
(4)高考前忽視最后階段鞏固基礎知識的重要性,一心只想做套題,功利思想比較突出;
(5)高考前過度緊張,壓力過大,過早出現考前的不安情緒;
(6)高考前拼搏過度,分秒必爭,精力透支,效率低下。
高考答題技巧總結
1、通覽全卷,迅速摸透題情
剛拿到試卷,一般心情比較緊張,建議拿到卷子以后看一下,看看考卷一共幾頁,有多少道題,了解試卷結構,通覽全卷是克服前面難題做不出,后面易題沒時間做的有效措施,也從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題。
2、答題順序:從卷首依次開始
一般地講,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難的排列,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從卷首開始依次做題,先易后難,最后攻堅。有的考生愿意從卷末難題開始做,他們認為自己前面的題沒有問題,好壞成敗就看卷末的難題做得怎么樣,開始時頭腦最清醒,先做最難的題成功率高、效果好,想以攻堅勝利保證全局的勝利。這種想法看似有理,實際是錯誤的。一般卷末的題比較難,除了個別水平特別高的學生,都沒有做好該題的把握。
很可能花了不少時間,也沒有把這個題滿意地做完。你這時的思緒多半已經被攪得很亂,又由于花了不少時間,別的題一點沒有做,難免心里發慌,以慌亂之心做前面的題,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但也不是堅決地依次做題,一份高考試卷,雖然大致是先易后難,但試卷前部特別是中間出現難題也是常見的,執著程度適當,才能繞過難題,先做好有保證的題,才能盡量多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