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高考 > 高考輔導 >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知識點

時間: 小龍 高考輔導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知識點(精選篇1)

【什么是君主專制】

君主專制政體又稱君主專制或君主專政,是一種政治體制和政府形式,統治者君主(常稱國王或皇帝)擁有統治國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權力而沒有法律或法定的程序告訴君主如何行使權力,雖然有的宗教可能有能力阻止君主的某些行為。君主制是一種專制政體,君位采用世襲方式產生。

【明清君主專制特點】

明朝

1、廢除宰相制度:

A、過程: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

B、影響:中國封建社會的宰相制度被廢除,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

2、內閣的出現:

A、過程:廢除丞相后,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幫助他處理政務;明成祖時,“內閣”出現。后來內閣地位提高,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擬權,張居正任首輔時,大權盡歸內閣。

B、地位:內閣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皇帝的內侍機構,決策大權仍緊握在皇帝手中。

清朝

1、背景:清初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使皇權受到限制。

2、措施:

A、康熙帝時,設南書房,中樞機構一分為三,互相制約,集權于皇帝。

B、雍正帝時,設軍機處,軍機大臣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

3、影響:君主專制空前強化,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鞏固。

【必知知識點:明清君主專制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積極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為的出現提供政治保證。

消極作用:皇權極度膨脹,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明清之際,英國等西方國家先后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英國的、美國的等),建立起資產階級的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明清君主專制統治的空前強化,極大妨礙了社會的進步,從此,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知識點(精選篇2)

一、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①、標志:1912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②、性質:封建軍閥統治(地主和買辦聯合專政的專制政權)。袁世凱及其以后的北洋軍閥的統治是代表大地主、大買辦(大資產階級)利益的,這個政府對內鎮壓革命,對外投靠帝國主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反動政府。

二、袁世凱專權——政治:破壞《臨時約法》,控制內閣。軍事:加強北洋軍,削弱革命軍。外交:袁世凱“善后”大借款是以鹽稅、海關稅為抵押,金額是2500萬英鎊。主要用于內戰,鎮壓國民黨人。

三、二次革命

1、原因:(1)宋教仁改組國民黨(同盟會改組國民黨的目的一是通過改組,聯合中間力量,造成中國第一大黨,以奪取國會中多數席位,建立以國民黨為中心的內閣。二是企圖通過民主手段建立責任內閣,以保障《臨時約法》的實施,把中國政治納入資產階級共和制的軌道),成為國會第一大黨。(2)“宋教仁案”。1913年,袁世凱派人刺殺宋教仁,決定武力鎮壓國民黨。(3)袁世凱大量舉借外債,用于擴大個人勢力。

2、過程:袁世凱在1913年罷免江西、安徽、廣東三省都督,然后派兵南下,江西都督李烈鈞在湖口誓師討袁。隨后,江蘇、廣東、安徽等省相繼獨立,這就是“二次革命”。

3、性質:二次革命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反對袁世凱建立專制_、保衛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裝斗爭,是辛亥革命的繼續。

4、失敗原因:國民黨力量渙散,袁世凱力量強大。

三、袁世凱稱帝

1、袁世凱的復辟活動:1913年強迫國會選舉為正式大總統,解散國民黨;1914年解散國會,廢除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內閣制為總統制,修改總統選舉法。成終身總統有世襲的權利,從此中華民國名存實亡;1915年接受21條,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

2、護國運動——①、原因:袁世凱的志國和復辟帝制。②、孫中山的討袁活動: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維護共和制度。1916年孫中山發表《第二次討袁宣言》,號召人民將反袁斗爭進行到底。③、梁啟超撰文的名稱:《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④護國軍及其斗爭: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等人在云南起義,組織了護國軍,各省紛紛獨立。袁世凱眾叛親離,被迫于1916年3月取消帝制。⑤、結果:袁世凱眾叛親離的情況下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在絕望中病死。但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地位。⑥、護國運動的性質:護國運動是一場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維護中華民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運動。⑦認識:說明違背歷史發展潮流,必將遭到歷史懲罰;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知識點(精選篇3)

1、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

變化:

(1)從“衣”來說,由清末的笨拙的旗人服裝轉變為西裝和五彩繽紛的休閑服裝;

(2)從“食”來說,引進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慮到膳食結構和營養配餐;

(3)從“住”來說,以傳統的平房為主轉變為整潔寬敞的樓房為主;

(4)從社會風俗來說,傳統的陳規陋俗轉變為簡約文明的習俗。

原因:

(1)鴉片戰爭以來,由于西方國家的侵略,使西方國家的生產生活方式也涌進我國;

(2)一些先進的中國人也通過近代以來的戰爭和交往,發現了自己的落后,所以也積極主動吸收外國的一些生產生活方式;

(3)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始終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2、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

發展:

(1)交通工具方面:傳統的交通運輸工具是舟楫、馬車和步行,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在中國建立了輪船公司;受西方影響,19世紀70年代初期洋務派在上海建立輪船招商局,以輪船運輸業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開始了。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修筑從唐山到胥各莊的鐵路,標志著中國鐵路的誕生,火車機車由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高速列車發展到磁懸浮列車,速度越來越快。中國鐵路總運營里程,居世界第四位。1909年馮如制成我國第一架飛機,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航運大國;

(2)通訊工具方面:中國傳統通訊實行驛站制度。19世紀70年代西方丹麥的電報公司在上海建立第一個電報機房。受其影響,我國的福建巡撫在臺灣主持架設中國第一條有線電報線。19世紀80年代,外國在上海建立電話公司,到20世紀初才在南京開辦了第一個電話局,開通市內第一部電話。新中國成立后,通訊事業迅速發展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全國通訊網絡。

影響:加快了人民生活的節奏;提高了生活的質量:加快了信息的傳遞;提高了效率。

3、大眾傳媒的發展

(1)報刊

19世紀前期,外國人開始在中國辦報,的有《中國叢報》、《萬國公報》;

1873年,艾小梅在漢口創辦《昭文新報》,被認為是最早由中國人創辦的報刊;此后的一些報刊有:戊戌變法時期的《時務報》、辛亥革命時期的《民報》、五四運動時期的《新青年》成為宣傳改良、革命、新文化的武器,起到制造輿論,喚醒民眾的啟蒙作用。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創辦的《紅色中華》、《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等與國民黨的《中央日報》展開斗爭,為民主革命勝利起到了推動作用。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成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主要輿論工具。

(2)電影

19世紀末,電影傳到中國,1905年中國第一部國產電影《定軍山》首映,標志電影事業起步。

1931年,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結束了我國無聲電影的歷史。

1935年,在莫斯科電影節上獲獎的《漁光曲》是中國第一步獲得國際大獎的影片。

(3)電視——1958年,北京電視臺開播,中國電視事業起步。改革開放后,電視逐漸普及。

12466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电影潘金莲| 死角| 好看的拉片| 乱世三人行| 贝加尔湖畔钢琴谱| 荒笛子简谱| 白上之黑电影| 七年级下册语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笔记| 那根所有权| 罪恋电影| 泰坦尼克号演员| 许华升公个人资料身高多少| 伟创变频器说明书| 祝福语生日| 里番动漫在线观看| 女神宿舍管理君动漫| 弦月梦影| 复仇女王 电视剧| 女生被艹| a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不要嘲笑我们的性| 林莉娴| 鬣狗交配视频| 91自拍网| 心奇爆龙| 伪装者 豆瓣| 张静初三体电影| 看美女图片| 少女灵异日记| 国生小百合| 拔萝卜电影| 女子露胸| 绝岭雄风| 视力图| 红灯区1996| 阿兵| 贝子鸟叫声十三口| 必修二英语电子课本外研版| 春风不问路| 光明力量2古代封印攻略| 膨腹爱好者撑肚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