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四知識點考點整理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四知識點考點整理精選篇1
神奇的貨幣
1.什么是商品?它有哪兩個基本屬性?
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基本屬性:都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用于交換;都凝結了一定量的人類勞動,都是勞動產品
2.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是統一對立的關系?
統一:兩個屬性相互依存①使用價值是商品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就無法形成價值;②離開價值的使用價值是不存在的
對立:任何人都無法同時擁有商品的價值與使用價值①對生產者而言,要想得到商品的價值就必須讓渡使用價值②對消費者而言,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價值就要付出價值
3.貨幣的本質和基本職能是什么?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的基本職能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4.商品——商品與商品——貨幣——商品兩個不同公式的區別。
5.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取決于哪些因素?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受貨幣流通規律支配。在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
6.為什么說紙幣發行量過多或過少都是不好的?
如果紙幣發行過多,就可能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即通貨膨脹的發生;如果紙幣發行過少,則會引起物價下跌,社會需求不足,可能引起通貨緊縮的發生
7.什么是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有什么危害?如何運用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通貨膨脹,是指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
通貨緊縮,表現為社會需求不足、物價水平下跌,通常伴隨經濟衰退出現。
8.匯票與支票的區別和聯系?
項目支票匯票
不同點含義不同由出票人簽發,委托辦理支票存款業務的銀行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種票據由出票人簽發,委托付款人在見票時或指定時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種票據
形式不同轉賬支票和現金支票電匯和信匯
使用范圍不同作為支票形式之一的轉帳支票適用于辦理同城轉賬結算主要用于外埠結算
相同點同為一種票據,都是目前我國經濟往來結算中經常使用的信用工具,都要求見票人無條件付款,其使用都能減少和避免現金交易所帶來的諸多麻煩,有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
9.如何正確對待貨幣?
第一,貸幣并不神秘,它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任何社會只要存在貸幣,貸幣都具有一般等價物的功能。
第二,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貨幣作用的范圍、所反映的生產關系是不同的。
第三,對待金錢的不同態度,實質上是關于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問題
第四,正確對待貨幣,應該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10.保護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有何意義?
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對擴大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等宏觀經濟目標,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四知識點考點整理精選篇2
個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勞分配
1、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
2、基本內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后,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3、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
(1)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可能性)
(2)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現實性)
(3)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必要性)
4、實行按勞分配的意義
(1)實行按勞分配,是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自己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它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二)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個體經濟)
(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稅收后直接歸勞動者所有)
2、按生產要素分配
A按生產要素分配是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權益收益分配參與。
B參與收益分配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土地等。
C意義: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
有利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三)兼顧效率與公平:
1、效率的含義:指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較,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
2、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的影響
A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就會提高效率,促進生產發展;
B反之,則會降低效率,阻礙生產的發展
3、在分配中必須堅持效率優先的原因:由我國的根本任務和國情決定的。
A根本任務:發展生產力
B國情: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貧乏
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4、兼顧公平
(1)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公平不等于平均主義
(3)公平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它有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5、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與公平是一對矛盾,即對立統一)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1)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
(2)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6、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含義
效率優先:實質是發展生產力優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為首要目標。
兼顧公平:是指社會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分配的結果能促進人們奮進,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
7、為什么要實施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同時,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分配的結果能促使人們奮進,使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
8、怎樣兼顧效率與公平?
A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要允許和鼓勵“部分先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B.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C.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必須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將個人收入與其在經濟活動中的貢獻掛鉤,充分調動人們參與社會財富創造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在由國家參與的再分配中,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通過完善稅收和社會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實現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顧各階層各方面群眾的利益,特別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