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識點:文化創新
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都包含著文化創新的意義。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了高中政治知識點:文化創新,希望對你的學習有幫助。
高中政治知識點:文化創新
2.3.1、理解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根本途徑
社會實踐對文化創新的決定作用: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實踐作為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社會性活動。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不可能從事任何有價值的文化創造。
(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1)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2)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
(3)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
1)根本途徑(實踐):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重要途徑之一(古今):文化創新必然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3)重要途徑之二(中外):加強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做到博采眾長。學習、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4)堅持正確方向,反對錯誤傾向:既要反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的“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傾向;又要反對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傾向。
2.3.2、理解文化創新的意義
(1)文化創新的意義:
1)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創新與社會實踐的關系)
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
2)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才能煥發生機、歷久彌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滿活力、日益豐富。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3)呼喚文化創新的時代:今天,我們生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
(2)文化創新的要求:
2.3.3文化創新的途徑和方向
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指導原則與重要舉措:
(1)根本途徑:
參加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
1)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2)文化創造者應該自覺地投身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當中,堅定地走與人民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2)指導原則:
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
(3)重要舉措:
A、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自覺投身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B、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
C、“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D、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4)懂得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
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1)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必要性
1)建立學習型社會,已被確立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
2)建設“學習型社會”是科技進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著文化傳承方式的新變革。只有終身學習,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2)學習型社會的內涵: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是“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
(3)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怎樣建立學習型社會?)
1)(從社會角度)推動教育信息化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是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存要求。只有搭建起教育信息化和終身教育的平臺,使每個公民都可以隨時隨地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才能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基礎演練
1.[2012•惠州模擬] 白族舞蹈家楊麗萍歷時兩年深 入采風創作的舞蹈《云南映象》風靡全國,巡演將近兩百場。對此,下列說法最貼切的是( )
A.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B.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
C.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
D.采風是一種實踐性的活動
2.[2012•南陽模擬] 失去了創新能力的文化,意味著喪失了新陳代謝的機能,也意味著生命的衰竭,是沒有發展前途的。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 )
A.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B.推動文化的繁榮
C.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D.發展先進文化
[2012•銀川模擬] 2011年中國廣州國際文化產業論壇在廣州舉行。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和產業領頭人為中國文化產業號脈,認為相互模仿和抄襲是我國剛剛起步的文化產業的癥結所在。回答3 ~4題。
3.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措施是( )
A.發展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
B.學習外來文化
C.繼承傳統
D.進行文化創新
4.之所以要進行文化創新,是因為( )
①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③文化創新可以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④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2•威海模擬] 清代學者葉燮說得好:“孤芳獨美,不如集眾芳以為美。”這主要表明( )
A.文化發展需要博采眾長
B.優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C.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不斷創新
D.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6.[2011•青島模擬] 在“中醫現代化”的口號下,有人把摘除中醫傳統、簡單模仿西醫當成中醫現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傳統文化依托的中醫,就會如同離開了土壤的大樹,只有枯萎和死亡。這表明發展中醫( )
A.需要 中西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
B.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C.需要體現時代精神
D. 要接受新文化和外來文化
7.一個民族的發展,當然要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但是也不能忽視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這是攸關民族自信、自尊和自強的問題。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文化的創新和發展,要堅決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②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基 ④在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時,要培育好和發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1.A [解析] 文藝工作者深入實踐采風,體現了A項。B、C、D三項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合。解答本題要求抓住關鍵詞“最貼切”,屬于最佳選擇題。故選A。
2.A [解析] 解答本題要抓住關鍵詞“根本目的”,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故選A。
3.D [解析] 考查對文化創新地位的理解。要解決我國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有多種措施,四個選項分別從不同角度提出要求,但最根本的就是立足社會實踐,進行文化創新,這才是中華文化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故選D。
4.A [解析] 考查對文化創新原因的理解。可以從必然性、必要性來分析,①②③符合題意。④強調的是社會實踐的重要性,與題干不符。故選A。
5.A [解析] “孤芳獨美,不如集眾芳以為美”體現了文化發展需要博采眾長,因此A項符合題意要求。B、C、D三項本身正確,但均與題意不符合。故選A。
6.B [解析] 本題考查文化創新的的方向問 題。對待傳統文化,必須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才能保證文化創新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發展中醫必須要依托傳統文化體現了這一點,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與題意無關。故選B。
7.A [解析] “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不能忽視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說明要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和本民族文化,①②③④都符合題意。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