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期中試卷
期中考試,對科學(xué)評價試卷質(zhì)量、合理出題、試題篩選和題庫建設(shè)具有重要的意義。 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guī)淼母叨Z文期中試卷,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高二語文期中試卷:
一、積累與運用(31分)
一).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將下列名句補充完整。(10分)
(1)吳絲蜀桐張高秋, 。(李賀《李憑箜篌引》)(2) ,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
(3)過春風(fēng)十里, 。(姜夔《揚州慢》)
(4)謝公宿處今尚在,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5)吳楚東南坼, 。(杜甫《登岳陽樓》)
(6)壚邊人似月, 。(韋莊《菩薩蠻》)
(7) ,石破天驚逗秋雨。(李賀《李憑箜篌引》)
(8) ,只是朱顏改。(李煜《虞美人》)
(9)廊腰縵回, ; ,鉤心斗角。(杜牧《阿房宮賦》)
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21分)
1、下列各項字形和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春霄 躑躅(zhí zhú) 綽約(zhuó) 扁舟子(piān) 回眸一笑
B.軒冕 綢繆(chóu miù) 戎馬(róng) 搗衣砧(zhēn) 豆蔻詞工
C.危檣 迤邐(yǐ lǐ) 薺麥 (jì) 玉簟秋(diàn) 列卻霹靂
D.祠堂 潺湲(chán yuán) 碣石(jié) 玉搔頭(sāo) 云棧縈紆
2、下列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青蓮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東坡居士、白石道人,依次是指王安石、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蘇軾、姜夔。
B.古體詩有兩種含義:一指詩體名,也稱古詩。古風(fēng)與唐以后興起的近體詩相對應(yīng);二是對于古代詩歌的泛稱,以區(qū)別于現(xiàn)代詩歌。
C.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出現(xiàn)的新詩體,唐人為了與以前的古體詩相區(qū)別,故名之為“近體”。這種詩的主要特點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韻有定位,字有定聲,聯(lián)有定對。
D.歌行是古體詩的一種,漢樂府詩題多用歌、行、曲、引、吟、嘆、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漸合稱為一種詩體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長恨歌》等
3、結(jié)合整首詩來看,下列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A.《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唐代詩人張若虛僅存的一首名詩,被稱為是“孤篇蓋全唐”的杰作,聞一多稱之為:“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B.“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賦予月光以人的靈性,描繪出了月光籠罩著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憫的柔光追隨著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離去的迷離之景。
C.“卷不去”“拂還來”的不只是月光,更有化不開遣不散的相思之愁。
D.“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不動聲色地將典故化到春天濱江景物之中,用典筆法可謂了無痕跡。
4、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技蓋至此乎 B.善刀而藏之
C.項王軍壁垓下 D.鼓瑟希,鏗爾
5、下列各項中,與例句加點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李牧連卻之
A.六王畢,四海一 B.輦來于秦
C.逸豫可以亡身 D.而刀刃者無厚
6、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批大郤,導(dǎo)大窾,因其固然
B.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
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D.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
7、對下列各句句式特點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 ②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③滅六國者六國也
④斯用兵之效也 ⑤洎牧以讒誅 ⑥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⑦梁,吾仇也
A.①⑤/②③④/⑥⑦ B.①④/②③⑦/⑤⑥
C.①②/③④⑦/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⑦
二、課內(nèi)文言語段閱讀(10分)
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8~10題。
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fù)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fù)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8、下列句子中屬于倒裝句式的一項是(3分)( )
A.已去而復(fù)顧 B.他植者則不然
C.故不我若也 D.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9、對本段有關(guān)字詞解說有誤的一項是(3分)( )
A.“凡植木之性”,“凡”,凡是,表示概括,副詞。
B.“非有能碩茂之也”,“碩茂”,使動用法,使……高大茂盛。
C.“茍有能反是者”,“茍”,隨便,副詞。
D.“木之性日以離矣”,“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
(3)對下列句中“以”的意義和用法的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甚者,爪其膚以①驗其生枯,搖其本以②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③離矣。
A.①②和③不相同 B.①和②③不相同
C.三個“以”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 D.三個“以”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
10、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4分)
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
譯文:
三、課內(nèi)外古代詩歌閱讀(26分)
(一)閱讀李白《將進酒》,完成11~13題。(10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11、下列李白的詩歌不屬于古體詩的一首是(3分)( )
A.《蜀道難》 B.《送友人》
C.《夢游天姥吟留別》 D.《行路難》
12、下列對詩歌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對人的尊稱,“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對年青人的稱呼。
B.“將進酒”是“請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據(jù)詩歌的內(nèi)容所命的詩題。
C.“鐘鼓饌玉”形容富貴豪華的生活。鐘鼓,鳴鐘擊鼓作樂。饌玉,美好的飲食。
D.置酒會友的并不是李白,“將進酒”是詩人酒酣耳熱之際,興會淋漓之時,反客為主的狂放之態(tài)。
13、請簡要分析詩中劃線的句子是怎樣運用“比興”手法的。(4分)
答: (二)閱讀杜甫《蜀相》,完成14~15題。 (8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4、對這首詩中詞句的解釋,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3分)( )
A.“蜀相”是蜀漢丞相諸葛亮,“錦官城”是成都別稱,“森森”形容樹木茂盛的樣子。
B.“映階”二句是說祠堂內(nèi)碧草空有春色,黃鸝徒有好音,卻沒有多少人去欣賞。
C.“頻煩”即頻繁,多次;“天下計”指統(tǒng)一中國、興復(fù)漢室;“兩朝”指東漢和蜀漢;“開”指開創(chuàng)基業(yè),“濟”是度過難關(guān)。
D.“出師”指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諸葛亮和千古以來為國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詩人自己。
15、王國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人間詞話》)這“鬧”字即為詩眼。所謂“詩眼”往往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rèn)為《蜀相》這首詩頷聯(lián)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5分)
答: (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6~17題。(8分)
清平樂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①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fēng)勢,故應(yīng)難看梅花。
注:①挼(nuó):揉搓。
16、詞人的“賞梅”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請分別加以概括。(4分)
答: 17、李清照在《聲聲慢》中有“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之句,本詞也有“看取晚來風(fēng)勢”句。“晚風(fēng)”意象表達(dá)了怎樣的情感?有什么樣的作用?(4分)
答: 四、課內(nèi)外古代散文閱讀(23分)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題目。(9分)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铣觯Y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dāng)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dāng)?shù)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fù)圍之。項王乃馳,復(fù)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復(fù)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dāng)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guān)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寐,而不自責(zé),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18、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
A.有美人名虞,常幸從 幸從:受到寵愛而跟隨在身邊
B.直夜?jié)铣?直:當(dāng)
C.田父紿曰:“左。” 紿:通“怠”,怠慢
D.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 力征:武力征伐
19、下列“乃”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 )
①項王乃大驚曰 ②漢軍乃覺之 ③乃有二十八騎
④項伯乃夜馳之沛公 ⑤王曰:“善。”乃下令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④
20、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圍繞項羽這個悲劇英雄,描寫了垓下之圍、東城快戰(zhàn)、烏江自刎三個場面,表現(xiàn)他無可奈何的失敗和悲壯的死亡。
B.在預(yù)料到失敗命運的時刻,項羽唱出柔腸百轉(zhuǎn)的“垓下歌”,由此可見,項羽是一個只愛美人、寶馬的人物,兒女情長,英雄氣短,這注定了他將以失敗謝幕。
C.項羽認(rèn)為“今卒困與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滅亡就在面前,他仍舊沒有客觀分析自己用兵的過失,而一味歸咎于天命,這表現(xiàn)了項羽的極端自負(fù)。
D.烏江拒渡、贈馬亭長,表現(xiàn)了項羽知恥重義的性格;賜頭故人、自刎而死,表現(xiàn)了項羽視死如歸的豪俠性格。
(二)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21~22題。(14分)
杜甫字子美,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李邕①奇其才,先往見之。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
數(shù)上賦頌,因高自稱道,且言:“先臣恕、預(yù)以來,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審言,以文章顯中宗時。臣賴緒業(yè),自七歲屬詞,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于人。竊恐轉(zhuǎn)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若令執(zhí)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jīng),至沉郁頓挫,隨時敏給,揚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
(節(jié)選自《新唐書·杜甫傳》)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天寶初,白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dāng)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diào)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時白已醉。稍解,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shù)宴見。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遂摘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節(jié)選自《新唐書·李白傳》)
注:①李邕:詩人、書法家。
2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①數(shù)上賦頌,因高自稱道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B.①召入,而時白已醉 ②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C.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 ②其孰能譏之乎
D.①白猶與飲徒醉于市 ②乃設(shè)九賓禮于庭
2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杜甫年少時生活貧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吳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個去看望他。后來他參加進士考試沒有考取,滯留在長安。
B.杜甫為了擺脫貧困,一心想“執(zhí)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數(shù)上賦頌”,一方面這是古代文人積極進取的表現(xiàn),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C.李白詩名遠(yuǎn)揚,被賀知章稱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愛,被授予官職,可是他狂驁不馴,常常和酒友到鬧市上喝得爛醉。
D.李白文采出眾,志向高遠(yuǎn),但蔑視權(quán)貴,不屑與高力士、崔宗之等人為伍,借醉酒讓高力士為他脫靴,使其受辱。他拒絕皇帝封官賞賜,云游天下。
2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竊恐轉(zhuǎn)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4分)
譯文:
(2)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4分)
譯文:
五、作文(60分)
24、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陶淵明拒絕為五斗米折腰而歸隱;李白拒絕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而縱情于山水;項羽拒絕了屈辱地活著,選擇了自刎;司馬遷為了理想拒絕了死。一次拒絕就是一段佳話,你有拒絕別人或被別人拒絕的經(jīng)歷嗎?
請以“拒絕”為題目寫一篇作文要求:①中心突出,結(jié)構(gòu)完整。②字?jǐn)?shù)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語文答題紙
一).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將下列名句補充完整。(10分)
(1)吳絲蜀桐張高秋, 。(李賀《李憑箜篌引》)(2) ,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
(3)過春風(fēng)十里, 。(姜夔《揚州慢》)
(4)謝公宿處今尚在,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5)吳楚東南坼, 。(杜甫《登岳陽樓》)
(6)壚邊人似月, 。(韋莊《菩薩蠻》)
(7) ,石破天驚逗秋雨。(李賀《李憑箜篌引》)
(8) ,只是朱顏改。(李煜《虞美人》)
(9)廊腰縵回, ; ,鉤心斗角。(杜牧《阿房宮賦》)
10、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4分)
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
譯文:
13、請簡要分析詩中劃線的句子是怎樣運用“比興”手法的。(4分)
答:
15、王國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人間詞話》)這“鬧”字即為詩眼。所謂“詩眼”往往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rèn)為《蜀相》這首詩頷聯(lián)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5分)
答:
16、詞人的“賞梅”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請分別加以概括。(4分)
答:
17、李清照在《聲聲慢》中有“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之句,本詞也有“看取晚來風(fēng)勢”句。“晚風(fēng)”意象表達(dá)了怎樣的情感?有什么樣的作用?(4分)
答:
2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竊恐轉(zhuǎn)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4分)
譯文:
(2)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4分)
譯文:
24、作文: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高二語文期中試卷全部內(nèi)容,希望對你的學(xué)習(xí)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