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練習題
多做生物習題可以培養學生提高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3練習題,歡迎閱讀參考。
高中生物必修3練習題: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
第I卷(選擇題共3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30小題,每題1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 胚芽鞘產生生長素的部位,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和彎曲生長的部位分別是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2.在人體下列結構中,不直接參與體溫調節的是
A.下丘腦 B.大腦皮層的中央前回 C.皮膚 D.腎上腺
3. 下列關于內環境穩態調節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是相對穩定的
B.內環境中pH的調節通過神經調節實現而體溫恒定是一個神經體液調節過程
C.水和無機鹽平衡的調節是相互聯系的,血糖的調節有多種激素參與,胰島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
D.內環境穩態不能維持,機體的生命活動就會受到威脅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不用生長素處理的枝條扦插是不能成活的 B.生長素的濃度越高植物生長越快
C.發育著的種子能產生大量的生長素,是子房發育成果實的必要條件
D.頂芽產生生長素,所以頂芽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抑制,此現象稱頂端優勢
5.下列屬于生態系統食物網特征的是
A.一種生物只能被另一種生物捕食 B.食物鏈的環節數是無限的
C.一種生物可能屬于不同的營養級 D.食物網上的生物之間都是捕食關系
6.下列各項中,與效應T細胞的形成有關的一組是
A.造血干細胞、T細胞、B細胞、抗體和抗原
B.造血干細胞、吞噬細胞、宿主細胞、T細胞、記憶細胞和抗原
C.造血干細胞、胸腺、T細胞、B細胞、記憶細胞和抗體
D.造血干細胞、胸腺、吞噬細胞、T細胞、記憶細胞和抗原
7.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營養結構復雜程度的關系曲線正確的是
8.下圖所示發現生長素的一系列實驗過程(圖中實驗材料是燕麥胚芽鞘)。其中屬于對照實驗的有
A.2、5 B.1、4
C.4、5 D.3、5
9.當細菌的外毒素再次侵入人體后,主要是體液免疫發揮作用,其“反應階段”和“效應階段”的免疫過程分別是
A.B細胞→效應B細胞、釋放免疫活性物質消滅外毒素
B.效應B細胞→產生抗體、特異性抗體與外毒素結合
C.記憶細胞→B細胞、釋放免疫活性物質消滅外毒素
D.記憶細胞→效應B細胞、產生特異抗體與外毒素結合
10.下列關于神經調節的錯誤敘述是
A.在刺激豐富的環境中生長的正常孩子神經突起及突觸數量將會增多
B.當神經纖維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產生興奮時,膜內為正電位,膜外為負電位,電流在膜內由興奮部位流向未興奮部位,在膜外由未興奮部位流向興奮部位
C.興奮只能以局部電流的形式在多個神經元之間單向傳遞
D.傳出神經元的軸突上某一點受到刺激,興奮會向軸突兩端進行傳導
11.下圖是甲狀腺活動的調節示意圖。對該圖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圖中X與Y分別是下丘腦和垂體
B.圖中a與b分別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
C.甲狀腺活動只受垂體促激素的調節 D.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含量起著反饋調節的作用
12.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細胞
A.細胞周期變長,核糖體活動增加 B.細胞周期變長,核糖體活動減弱
C.細胞周期變短,核糖體活動減弱 D.細胞周期變短,核糖體活動增加
13.下圖表示根和莖對生長素濃度的不同反應,其中正確的是
A B C D
14.在體液免疫中吞噬細胞起作用的階段是
①感染階段 ②感應階段 ③反應階段 ④效應階段
A.在①②階段 B.在②③階段 C.在①③階段 D.在②④階段
15.乙烯和生長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生長素是植物體內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體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長素在植物體內分布廣泛,乙烯僅存在與果實中
C.生長素有多種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進果實成熟
D.生長素有促進果實發育的作用,乙烯有促進果實成熟的作用
16.18.一個經濟效益很好的人工魚塘有生產者(浮游植物)、初級消費者(植食性魚類)、次級消費者(肉食性魚類)、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產者固定的全部能量為a,流入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為b、c、d,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a=b+d B.a>b+d C.a
海水 尿液
灌飲 氯濃度 排出 氯濃度
甲 1000 535 1350 400
乙 1000 535 165 820
17.科學家研究甲,乙兩種生活在不同棲所的哺乳動物,分別強迫灌飲海水1公L后,再分析尿量和其成分,結果如下表。如果將甲,乙兩動物放在竹筏上,任其漂流在海上,只供飼料不供飲用水,結果會如何
A.甲比乙先因缺水而死亡 B.乙比甲先因缺水而死亡
C.甲乙均能飲用海水而存活 D.表中資料不足,所以不能判斷
18.下列對人體生命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對于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飲食外,還需按照醫生的要求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
②對于高燒不退的病人,在對癥下藥治療的同時,還可以采用加蓋棉被,增加排汗量來輔助降低體溫③當人體攝取食鹽較多時,腎可通過尿排出多余的鈉,攝取食鹽少時,尿中幾乎不含NaCl,因此人體的鈉的排出量幾乎等于攝入量
④如果支配某一肢體的傳入神經及中樞完整,而傳出神經受損,那么該肢體對針刺沒有感覺但能運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9.治療艾滋病(HIV病毒為RNA病毒)的藥物AZT的分子構造與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的結構很相似。下列對AZT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轉錄 B.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自我復制
C.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逆轉錄 D.利于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表達過程
20.切除老鼠體內的甲狀腺,10d后將其同沒有切除甲狀腺的老鼠相比,切除甲狀腺的老鼠的代謝能力明顯下降,并且無法檢驗出其血液中甲狀腺激素。切除5d后,將溶解于某溶劑的一定量的甲狀腺激素給老鼠連續注射5d,過10d后觀察,其物質代謝能力沒有下降。由此可推測:甲狀腺激素能增強物質的代謝能力。為了證明這一推論,有必要進行對比實驗,以作觀察比較。你認為下列哪項為最適宜的對比實驗組
A.既沒有切除甲狀腺,又未注射甲狀腺激素的實驗組
B.從進行切除后的第1d開始,只注射用于該實驗溶劑的實驗組
C.從進行切除后的第5d開始,只注射用于該實驗溶劑的實驗組
D.將溶解于另一種溶劑的(與上述溶液不同)的甲狀腺激素注射到剛剛做完切除手術的實驗組
21.人感染一次天花,終生“永志不忘”,再有天花病毒侵入時,能在病毒為患之前迅速將其消滅,這是因為
A.體液中一直保留著針對天花的抗體 B.保持著對天花記憶的部分B細胞可伴隨人一生
C.針對天花的效應B細胞可伴隨人一生 D.吞噬細胞可隨時“吞食”掉入侵的天花病毒
22.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A.每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只能處在一個營養級上
B.動物都屬于消費者,其中食草動物處于第二營養級
C.自養生物都是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
D.細菌都屬于分解者,其異化作用類型有需氧型和厭氧型兩類
23.研究表明在人體細胞免疫過程中,效應T細胞能夠分泌一種稱
為穿孔素的蛋白質。穿孔素可將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或腫瘤細胞 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導致這些靶細胞解體死亡。下列與這一免疫過程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在上述效應T細胞作用過程中產生的穿孔素屬于淋巴因子.
B.靶細胞死亡后,侵入靶細胞內的病毒還要經過體液免疫予以消滅
C.效應T細胞作用于靶細胞可以激活靶細胞內的溶酶體酶,改變細胞膜通透性
D.在效應T細胞分泌穿孔素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細胞器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24. 圖Ⅰ-4-2所示3種哺乳動物由于周圍環境溫度變動而發生的代謝速度變化。在以下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動物Y比動物Z更能適應寒冷的環境
B.動物X對溫度變化的生理調節能力很差
C.在溫度t1時,動物X、Y、Z代謝速度相同
D.在低于t2的溫度條件下,動物Z代謝速度逐漸增加
25.右圖表示運動前后血液中乳酸濃度的變化曲線,請對曲線仔細分析后,你認為對曲線BC段的變化解釋正確的是
A.乳酸與NaHCO3反應生成CO2 B.乳酸與Na2CO3反應生成CO2
C.乳酸與NaH2PO4反應生成H3PO4
D.乳酸與Na2HPO4反應生成NaH2¬PO4
26.鼷鼠的T淋巴細胞在胸腺里,B淋巴細胞在骨髓里成熟、分化。B淋巴細胞遇到抗原就分裂增殖、分化并產生抗體。下面是為了開發痢疾疫苗而把滅活的痢疾桿菌接種在鼷鼠的身上,并調查了痢疾桿菌抗體合成程度與T淋巴細胞對它起的作用(見右圖)。對上述有關資料的解釋或推論正確的是
①乙實驗中產生了很多抗體是由于第一次接種時產生了記憶細胞。
②丙、丁實驗中,若沒有胸腺則B淋巴細胞絕不會合成抗體。
③戊結果表示,抗體合成的最佳狀況需要T淋巴細胞的幫助。
④被痢疾桿菌感染后,預防痢疾的有效措施是接種疫苗。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7.下圖為氮循環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①過程中通過生物固定的氮素遠多于其它途徑固定的氮素
B.進行②過程的生物的代謝類型為異養需氧型
C.進行③和④過程的生物分別主要是生產者和消費者
D.⑤過程能增加土壤的肥力,有利于農業生產
28.右圖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農田生態系統做的專題研究并繪制成的食物網,
他們作出的以下結論其中不正確的是:
A.流徑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植物積累的有機物
B.農民除草、滅蟲的目的是調整能量流動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對人類
有益的地方C.該生態系統含有五個以上的種群
D.大田輪作(每年輪換種植不同作物)可改變原有營養結構,減輕病蟲害
29.右圖為植物群落生長的分層現象,對此現象解釋不正確的是
A.分層現象是植物群落與環境條件相互聯系的一種形式
B.決定這種現象的環境因素除光照外,還有溫度和濕度等
C.種植玉米時,因植物群落分層現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農業生產上,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現象,合理搭配種植的品種
30.如果一個生態系統有四種生物并構成一條食物鏈。在某一時間分別測得這四種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機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生物種類 甲 乙 丙 丁
有機物總量(g) 550 100 3000 18
在一段時間內,如果乙的種群數量減少,則會引起
A.甲、丁的種群數量減少,丙的種群數量增加 B.甲、丙、丁的種群數量均減少
C.甲、丁的種群數量增加,丙的種群數量減少 D.甲的種群數量增加,丙、丁的種群數量減少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7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個小題,共70分。
31. (4分)下面為體液免疫過程,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中屬于體液免疫的反應階段的是_______(填編號)
(2)G過程主要在______中進行
(3)若抗原物質是釀膿鏈球菌,常常會累及心肌細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記憶B細胞和效應B細胞的區別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32.(14分)根據下面的碳循環示意圖回答問題:
(1)從微觀上看,過程③主要是在細胞內_________進行的。
(2)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徑①是_____;碳主要以__的形式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
(3)參與過程④的生物新陳代謝類型是______。
它們與同區域中的動、植物共同構成了_____。
(4)太陽光能照射到地球表面后,大部分被吸收并通過各種方式轉化為熱量,熱量最后以_______形式再輻射;太陽光能在植物體內的轉換過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循環的進行伴隨著能量流動;但由于生物體不能在代謝中利用______,因而能量流動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點。
(6)從上圖可知,減少溫室效應的最關鍵的措施是,第一:_____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______。
21.(10分)如圖所示,為農民采用的籠養蠅蛆法而形成的食物網。(說明:雞糞中含有較多的營養物質未被消化,因此可再添其它飼料養豬,以生態學的角度看,這是一個理想的生態系統)按圖回答:
(1)生態系統作用突出的是____。
(2)建立這一生態系統的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
(3)豬糞經過______的作用,可被農作物
再利用;豬糞中的氨經過_______的作用,
形成______被農作物吸收,若在該系統中
增加一個沼氣池,該池中要接種的菌種是___
___,接種后要想產生沼氣必須采取的措施是_
____,理由是_____。
(4)在該生態系統內,物質經多次重復利用,提高了____________率。
(5)該生態系統是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建立。
37.(8分)垂體是動物的重要內分泌腺,它由前葉與后葉兩部分組成,這兩部分的活動受到下丘腦的控制。為了研究這一機制,科學家用犬做了以下實驗:
①將垂體后葉切除,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顯著減少,犬的尿量增加。
②將下丘腦與垂體后葉之間的神經聯系阻斷,結果同實驗①相同。
③將垂體前葉切除,犬出現甲狀腺激素缺乏的癥狀。
④將下丘腦與垂體前葉之間的血管聯系阻斷,結果同實驗③相同。
根據上述①—④實驗結果,回答了下列各問。
(1)實驗①證明垂體后葉能釋放____。實驗②證明________________。
(2)實驗③證明垂體前葉能分泌_________________,促進甲狀腺分泌。實驗④證明________________。
40.(12分)人和小白鼠都是哺乳動物,胰高血糖素對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為了驗證“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請以小白鼠為實驗對象設計探究性實驗,預測和分析實驗應出現的結果,并寫出實驗結論。
一、材料用具
大小、體重一樣,生長正常的小白鼠2只;生理鹽水、用生理鹽水配制的適宜濃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斐林試劑、注射器、試管、試管夾、吸管、燒杯、三角架、石棉網、酒精燈等。
二、方法步驟
實驗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給藥,給藥劑量不作實驗設計要求;給藥1小時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處穿刺取尿液。
第一步:確定1只鼠為實驗鼠,腹腔注射__________;另一只鼠為對照鼠,腹腔注射_____________。
第二步:將兩支試管分別編號為1號和2號,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試劑。
第三步:給藥1小時后,從兩只小白鼠分別采取尿液,實驗鼠尿液放1號試管內,對照鼠尿液放2號試管內。
第四步:兩支試管搖勻后,放入盛有開水的燒杯內加熱煮沸,觀察兩支試管溶液顏色的變化。
三、實驗結果的預測、分析和結論
1.實驗結果的預測及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16分)南方紅豆杉為世界珍稀瀕危物種,具有極其重要的藥用和經濟價值,雖可利用種子繁殖,但種子的休眠期長,種子的萌發率低。為挽救這一珍稀物種,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圍繞提前解除種子休眠,提高發芽率這一目標,做了如下實驗探索。通過實驗,得到了下表中的實驗結果。請分析回答:
處理方式 機械破損后直接播種 0.05%赤霉素液浸泡24h 機械破損后,再用0.05%赤霉素液浸種24h 機械破損,再用40℃的0.05%的赤霉素液浸種24h
發芽率 28.2% 23.8% 80.4% 96.6%
(1)根據該小組的研究內容,請為他們的研究性課題擬訂一課題名稱:
_________________ 。
(2)該小組實驗前做出的假設是: 。
(3)概括該小組實驗全過程的主要步驟:
(4)該實驗可得出的兩條重要結論是:
a. ;
b. 。
(5)為了使該研究結果更加科學、更具說服力,應作哪方面的改進?
42.(6分)為了探究動物體內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機理,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
知識準備: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甲狀腺是合成、貯存、分泌甲狀腺激素的器官。
材料用具:略。
方法步驟:第一步:取健康雄兔15只,將注射部位消毒后,分別給每只兔注射適量的放射性碘溶液。
第二步;每隔一定時間用放射性測量儀分別測定每只兔子甲狀腺中碘的放射量,記錄并計算平均值。
第三步:3天后,將15只實驗兔隨機均分為A、B、C三組。
第四步:向A組注射一定量的無放射性的甲狀腺激素溶液,向B組注射等量的無放射性的促甲狀腺激素溶液,向C組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
第五步:每隔一定時間,分別測定三組兔子甲狀腺中碘的放射量,記錄并計算平均值。回答下列問題:(1)改正上述實驗方法第一步中的兩處不妥當之處: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實驗中選用三組而不用三只兔子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分別用A、B、C三條曲線代表A、B、C三組兔子的甲狀腺中碘的放射量,則預計 A、B、C三組兔子的甲狀腺中碘的放射量應如下圖中的____。
(4)若給C組的另一只兔子注射一定量的甲狀腺激素抑制劑,則該只兔子體內促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含量變化依次是_____和_____。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高中生物必修3練習題全部內容,希望對你的考試有幫助。